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93832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我市是全国闻名的渔业大市,渔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快渔业调结构转方式,对于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近期,我们开展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渔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渔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生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渔业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规范渔业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全市渔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 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08.

2、6 万吨,增加3 万吨;实现渔业产值607.8 亿元,占海洋产业产值的58%;渔业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60%以上,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二)渔业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捕捞向远洋扩展。2009年,全市远洋渔船达到255 艘,实现产量6 万吨,产值5 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作业领域扩展到南太平洋、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地。养殖向名优拓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全省最大的海参、鲍鱼、牡蛎、牙鲆、河豚鱼、扇贝、石鲽、海蜇和裙带菜养殖基地。2009 年,全市海水名优养殖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养殖业产值的76%。加工向精深拓

3、展。开发了近千种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药品。2009 年,海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171亿元,占加工业产值的77%。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产值178 亿元,占渔业收入的30%。(三)渔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渔业企业群体,产值过亿元渔业企业超过40 家,有 20 家渔业企业成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 5 家。在全省率先成立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截至2009 年底,共组建渔民专业合作社20 多个, 入社 1000 多户, 示范带动养殖户近3000户。(四) 渔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渔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了40多处

4、教学、实习、 中试和转化基地,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 “ 863”项目 30 多个,建设了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滩涂贝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浅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等50 多个示范园区和基地。初步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机制,普及了池塘造礁养参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型渔民。(五)水产品质量与知名度稳步提升。截至2009 年底,全市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的养殖面积近40 万亩,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 300 多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海洋渔业产品达到45 个,其中国家级名牌5 个,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形象。在省海洋与渔业厅推出的“省十

5、大渔业品牌”中,全市有 6 大品牌入选。(六)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报废渔船1000 多艘,转产渔民5000多人,放流渔业苗种数量近30 亿单位, 建立了 10 多处海洋或渔业保护区,近岸水质保持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虽然我市渔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但仍存在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 我市渔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和总量,渔业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消耗和投入的增加,发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在体现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品牌、市场等方面,与先进地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我们建立了50 多处教学、实习、中试和转化基地,实施一大批科技

6、成果,但在总体上,科技进步因素不突出,渔业高新技术的拉动作用不够突出,造成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虽然获得各类名牌产品认证的产品数量不少,但真正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尤其是与相比,品牌效应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我市是水产品主产区,但长期以来,缺乏档次高、专业化、规模大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与、 、 、等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我们只是人家的零头。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岸线不断减少,养殖趋于饱和,空间越来越小。巨大的海洋捕捞能力与日益退化的近海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已经达到极限。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海水呈现富营养化状态。从近年

7、的发展看,我们与先进地市不仅在质的方面差距有所拉大,在量的方面优势也逐渐削弱,必须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加快渔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渔业发展。二、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目标与方向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初步确定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和机制体制创新,以科技兴海和品牌培育为抓手,高效利用资源和空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 生态、 安全的水产品生产,优化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扩大新兴产业,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高渔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构筑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环境良好、带动力较强的现代海

8、洋渔业体系,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渔业示范区。主要目标:到2015 年,水产品产量在目前208 万吨的基础上适度增长;渔业产值年均增长8%,达到10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9 万元;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主要方向:(一)坚持全方位、立体式开发,进一步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当前,渔业发展面临着捕捞资源持续衰退和近海可养殖水面逐步缩小的双重压力,亟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由近岸向深海,由海面向海底,由本地向外地,由国内向国外拓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突破浅海与海

9、底。在文登、乳山海域,受制于海域条件、养殖技术、设施投入等因素,养殖主要集中在滩涂水域,至少有50多万亩的浅海海域尚未开发;同时,全市筏式养殖实养面积约30 万亩,占用水面约120 万亩,目前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水面;在筏式养殖之外,在近海最少有40 万亩的海底可以开发利用。上述三部分相加,面积超过210 万亩,目前只开发了18 万亩,还有近200 万亩的浅海与海底尚未开发。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浅海和海底作为重点,进行专题攻关,确定适宜文登与乳山浅海养殖的品种,发展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和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等。在海底投放刺参、魁蚶、 西施舌、 海胆、 皱纹盘鲍、扇贝等海珍品进行增

10、殖,使海底增养殖成为海水养殖新的增长点。到2015年,新开发浅海20万亩以上,新增海底增养殖50 万亩以上。二是突破深海与远海。根据国家908 海洋专项调查结果大致估算,我市20米、 30米、 5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分别为4000、 10000与24000平方公里。目前除了海带养殖推进到30米等深线以外海域外,其他养殖大都集中在20 米等深线以内。而獐子岛集团已拓展到50 米等深线,开发海域达到1500 平方公里。我市的好当家集团正在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合作开发苏山岛20 万亩深海海域。下一步,我们将借鉴、推广本地和外地开发深海的经验和做法,在技术、品种等方面争取突破,推进养殖由浅海向远海、深

11、海进军。2015 年,开发深海、远海养殖超过40 万亩。三是突破异地与海外。从国内看,省内的滨洲、东营以及海南等地, 有大量的未开发滩涂水域,我市好当家等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南等地投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近年来,我市养殖企业在冬季将海参、鲍鱼、大菱鲆、牙鲆等转场到福建霞浦、广东深圳等地养殖,实施“北鱼南养”,也为异地养殖积累了经验。从国际上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在全球范围内,30的鱼类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国际大洋性捕捞仍有发展空间,头足类、上层鱼类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如南极的磷虾资源开发基本属于空白。同时,非洲、拉美等很多国家渔业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低下,也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下一步,

12、我们将发挥渔业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实施 “走出去”战略,在异地和国外开展捕捞、养殖、水产加工等业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参加竞争。(二)以保障优质安全水产品供给为目标,提升传统渔业一是压缩改造近海捕捞,壮大远洋渔业。对于近海捕捞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捕捞能力过剩与渔业资源有限的矛盾。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实施近海捕捞转产转业,降低近海捕捞能力和强度,达到捕捞资源与捕捞强度的平衡。同时,推广先进节能环保的捕捞渔船,实施小型渔船玻璃钢化、大型渔船冷冻化,推广先进渔具、渔法, 加强渔船渔获物先进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提高近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通过

13、提高捕捞产品质量,来增加捕捞效益。2015 年,小型渔船玻璃钢化改造和大型渔船冷冻化改造数量均超过300 艘。捕捞业的发展重点是远洋渔业,尤其是公海大洋性作业。2009年,全市远洋渔船达到255 艘,实现产量6 万吨、产值5 亿元,在捕捞业中的地位和比重偏低。下一步,应该大力开发国际资源,建立一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远洋捕捞船队。主要实施 “四化” 工程:1、作业区域大洋化。在发展过洋性作业的同时,逐步提高公海大洋性作业的比重,使大洋性作业的产值占到远洋渔业产值的80%以上。2、作业渔船现代化。购置马力大、吨位大、仓储大的远洋渔船,配备新型网具和电子信息、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提高捕捞效率

14、。3、作业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竹荚鱼拖网、秋刀鱼舷提网和金枪鱼围网作业,探索兼捕作业,形成各种作业方式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争取鑫发渔业集团南太金枪鱼围网船项目尽快实施。4、生产经营基地化。在斐济等渔船集中、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建立现代化加工厂和后勤补给基地,完善远洋渔业配套设施,延长远洋渔业产业链条,增强综合保障能力。到 2015 年,远洋渔船稳定在300 艘以上,产值超过捕捞产值的20%。二是发展健康生态高效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水养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养殖业普遍实施精耕细作、单种精作,实现了养殖品种优良化、水产养殖机械化、养殖

15、管理自动化和养殖产品服务社会化,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比较粗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四项工程”的,实现海水养殖业的根本性跨越:1、良种工程。加快新品种引进,通过原种、良种引进和本地种提纯复壮、杂交选育,及时替代退化种质,增强养殖品种的抗逆性,提高抗病能力、生长速度,确保良种覆盖率稳步提高。2015 年,水产原良种场发展到 20 家以上,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2、特色工程。在全市海岸带因地制宜发展名贵鱼类和海珍品养殖,在市区双岛湾至远遥嘴浅海海域和荣成湾、桑沟湾、爱湾、靖海湾,重点发展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在荣成西南部、文登、乳山滩涂,重点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滩涂贝类精养;在市区和荣成北部近海基岩底质区,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增养殖,形成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