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93795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学史总复习资料中国文学由五四文学革命起进入1917-1949年的30年迅速发展期一、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三、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填空:1、 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2、 1902年1917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27种(含报纸一种)3、 “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4、 中国文学

2、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以古人约束今人为特点。5、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6、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7、 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8、 1905年,后来为南社领导人的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9、 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了春柳社10、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黄遵宪11、 从文学出发论白话的还是梁启超,他在小说丛话中指出:“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12、 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是王国维13、 宋元戏曲考推许元杂居

3、为“一代之绝作”,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14、 在文学史上对现代化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15、 1909年成立的南社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社团,以反清为主要特色,主要人物中的高旭、马君武原来就与梁启超等同是“诗界革命”中人。16、 五四后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以小品为最大17、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国学造诣精深,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其文章的突出主题是鼓吹排满、反清的民族民主革命。18、 1906-1910年清末小说的高峰期,1907年则是翻译小说的高峰,与创作的繁荣持同步发展水平。19

4、、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文学家、翻译家。他一生译欧美的小说180多种,1200万字,译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20、 民处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21、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22、 他们的“四大说部”玉梨魂、廣陵潮、江湖奇俠傳、啼笑因緣。23、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24、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25、 青年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26

5、、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27、 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28、 文学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1985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29、 在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30、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

6、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31、 叶绍钧(1894-1988),名圣陶,江苏苏州人。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新文学初期少见的长篇创作(也是他自己唯一的长篇小说),具有拓荒的价值。32、 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以其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为代表,特点是异域色彩与其小说中的宗教氛围及在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33、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今属福州市)人。爱、童心、自然是她的“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

7、代表性作品。处女作两个家庭。34、 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阳人,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从1920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到1922年回国,这期间除银灰色的死以外,郁达夫还写了沉沦、南迁,这三篇小说于1921年10月结集为沉沦,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35、 胡适(1891-1962)有诗集尝试集,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36、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标志着第二个十年中的各种成分的文艺运动(无产阶级文艺、民主主义文艺、自由主义文艺乃至国民民族主义文学进行

8、着大联合)汇和,形成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得到作家们的积极响应,是抗战期间成立唯一的全国性文学组织文协。37、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它的第一部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38、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的四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云游集(1932)。P8639、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1931年发表长诗奇迹,1920-1927年间红烛(1923)与死水(1928)

9、。P90(“三美”P92-P3)40、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1921年诗集女神的出版,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41、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该社最重要的剧作家。1920年完成处女作梵峨璘与蔷薇,第一个正式公演的剧本是一幕三场剧灵光42、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43、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44、 臧克家(1905-?),是一位出自新月诗之门又

10、兼收各派之长的诗人。用冷峻中带有热情的笔,写出中国农民的深远的苦痛和坚忍,仇恨与不平,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辟了天地,被称为“泥土诗人”。45、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成名作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46、 洪深(1894-1955),与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圭桥(1930)、三幕劇香稻米(1931)、四幕劇青龍潭(1932)47、 曹禺(1910-1996),是一位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48、 1910年任天化在上海组织成立第一

11、个职业剧团进化团,成员有汪优游、陈大悲等,剧49、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1985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50、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累(1920)、女神之再生(1921)。51、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初名櫆寿,号星杓。其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冲淡两种风格。52、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又名之丁冰之,湖南临灃人。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

12、性主义文学的先驱。53、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又名之,原籍湖南湘西。54、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整个作品是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营垒中林林总总的矛盾和在动荡斗争中阶级分化。作品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55、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原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处女作

13、她的失败于1955年5月发表。四世同堂是他40年代小说的代表作,微神是他唯一的爱情小说。名词解析:1、 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称为“文明戏”。2、 文明戏的特点是“言论老生”类角色往往脱离情节去评议政治,戏的分幕按传奇的传统,在换布景时常常演些幕外戏。3、 文学研究会(成立最早,影响最大)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在创造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小说月报为阵地

14、,积极倡导文学革命,体现其“为人生”的宗旨。4、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畅、穆木天、张风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要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初期主张“文艺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5、 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

15、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语丝社成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等。6、 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办有莽原、未名7、 1927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正式定名南国社,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8、 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最初主要开展戏剧活动,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9、 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他们倡导新格律诗,闻一多主张诗的“音乐美(音节韵律)、绘画美(辞藻)、建筑美(匀称整齐)”10、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11、故事新编共有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起至1935年止,历时13年,其中补天、奔月、铸剑3篇写作于1922-1926年间,属于鲁迅前期的作品。而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比较集中地写于1934-1935年,是鲁迅后期之作。认为是一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