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93642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消食剂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消食剂一、含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等作用, 治疗食积证的方剂, 称为消食剂。属于“八法”中消法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是其理论依据。二、适应范围 消食剂属消法中的一种,适用于饮食停积,临床多见恶食呕恶,脘腹痞满,嗳腐吞酸,苔腻脉滑等症。三、分类食积证的形成有因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所致者, 亦有因脾胃虚弱, 饮食难消 而成的。治法均应消食化积,但前者以邪实正不虚,治宜消食导滞;后者虚实夹 杂,治宜消补兼施,故消食剂按病证分为消食化积、健脾消食两类。四、组方大法 消食剂虽以消食药为主组成。但食积内停,常阻滞气机,致脾胃升降失常,故组方时应配

2、伍理气消胀、 和胃降逆等药; 若邪甚病重,痛急难忍,大便秘结时, 又宜酌配泻下之品,以助消导之力。食蕴日久,可酿生湿热,宜配清热燥湿或清 利湿热之品。 若积从寒化,又当伍以温里祛寒之品。 若属脾虚不运, 致食积内停, 宜重用益气健脾之品。故本类方剂在组方时,常与理气、化湿、清热、温里、和 胃、健脾、泻下等法配合使用。五、使用注意应用消食剂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消食剂与泻下剂的区别。 两者均可用于饮 食停积证,但其作用机理不同。消食剂主要以消食药为主组成,作用缓和 , 通过 渐消缓散使停留于中脘的宿食得以化解, 适用于病情轻缓之食积不化, 其剂型多 用丸剂。泻下剂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作用峻猛,收

3、效快捷,通过攻逐荡涤, 使停留 于中脘的宿食等积滞从大便排出体外, 适用于病情重, 病势急的积滞证, 其剂型 多用汤剂。二、注意辨证。食积内停多兼气血郁滞、痰湿凝聚、寒热错杂、虚实 夹杂等证,因此临证须注意辨证,分清标本缓急,灵活配伍,方不致有误。三、 注意副作用。 消导剂作用虽较泻下剂缓和, 但终究属攻削克伐之品, 不宜长期使 用,以免耗损正气,对纯虚无实之证应禁用。第一节 消食导滞消食化滞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症见脘腹痞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 泄泻等。此时当用消食导滞法治之,常用消食导滞药,如山楂、麦芽、神曲、鸡 内金、莱菔子等为主组成。饮食内停,易滞气机,因此在消食的同时,适当配伍

4、理气药,如枳壳、厚朴、木香、陈皮、青皮等。若兼胃失和降者,配和胃降逆之 品,如陈皮、半夏、生姜、砂仁等。积滞较重,痛急难忍者,可酌配泻下导滞之 品,如大黄、槟榔、牵牛、枳实等。食蕴生湿,可配祛湿之品,如苍术、茯苓、 泽泻、藿香、砂仁等。食积日久,酿生湿热者,可配清热燥湿之品,如黄连、黄 柏、黄芩等。若兼脾气虚弱,宜配益气健脾之品,如白术、党参、山药等。代表 方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保和丸(丹溪心法)患者兰XX ,男,38岁,教师,1998年10月6日初诊。患者诉近一年来失眠, 曾屡服安神定志、 重镇安神、 补脑健脑之中药 , 以及镇静安眠 ,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的西药而疗效不佳。今前来本科求

5、治。症见精神萎顿 , 形体丰盈 , 夜不能寐 , 心烦 转侧不宁,或寐而不深,头重浊,腹胀脘痞,胸闷多痰,汗多如油,呕恶纳呆,大便不 爽 , 小便黄短 , 舌红苔腻微黄 , 脉滑。再追询生活史 , 知其嗜喜饮酒 , 夜间好加餐进 食肥甘厚味。辨证 :食积中脘,胃气失和,郁而化火。治以消食导滞 ,和胃调中,清 火安神。处方:保和丸加减,药用山楂、茯神、连翘心、荷叶各15g ,神曲、半夏、陈皮、枳实、茵陈、竹叶心各12g ,夜交藤20g0 3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宜 清淡饮食 , 忌夜间加餐。3日后复诊,患者诉睡眠大有改善 ,胸闷脘痞减 ,汗少痰消0 药已对症,效不更 方,守方再进 3剂而愈0

6、吴隆庆,等.保和丸新用 . 四川中医.2001 ;19(11): 75【组成】山楂六两(180g)神曲二两(60g)半夏 茯苓各三两(90g)陈皮 连翘来服子各一两(30g)【用法】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9g),食远白汤 下。(现代用法:上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 6-9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用】消食和胃【主治】食积证。脘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 厚腻,脉滑。【方解】本方原治一切食积。其证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若饮食过度,积滞内停,则气机不畅,故见脘腹胀满,甚则疼痛。过 度饮食,损伤脾胃

7、,纳运失司,则恶食;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则泄泻,胃失和降, 浊阴不降则呕逆,暧腐吞酸。苔腻、脉滑均为食积之征。本证病机重在饮食停滞, 胃气不和,治宜消食化积,理气和胃。方中重用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尤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 脾,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服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痰气之积,二药共为臣药。 以上三药合用,消各种饮食积滞。食滞中脘,阻滞气机,致胃失和降,故以半夏、 陈皮理气燥湿,和胃止呕;食积内郁,易生湿化热,配伍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 泻;连翘辛苦性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诸药 配伍,共奏消食化积,理气和胃之功。本方配伍特点:消食化积之中兼以理气、祛湿

8、、清热、和胃,纯消无补,平 和力缓。方义表析:食滞胃肠一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机被阻一脘腹胀痛胃失和降暧腐吞酸 恶食呕吐 舌苔厚腻下迫于肠:大便泄泻饮食停滞胃气不和消食和胃厂君山楂消肉食油腻之积夏,皮行气化滞止呕化酒食陈腐之积 消谷面痰气之积佐茯苓健脾渗湿止泻一*连翘消热而散结【运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消食化积的常用方,适用于食积不甚,正气未虚之证。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暧腐吞酸,恶食呕逆,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伤鱼蟹虾者,加紫苏、丁香、生姜;伤酒食者,加葛花、 枳椇子;若脘腹胀甚者,加木香、厚朴、枳实等行气导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者可加大黄、槟榔、枳实等泻下导滞;若食积化热,苔黄口苦

9、较重者,加黄芩、 黄连以清热燥湿;若脾胃虚弱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等健脾养胃;伤 食兼外感者,加藿香、紫苏、葛根等解表宽中。3现代运用:本方现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婴幼 儿腹泻等属食积内停者。4使用注意:本方药力平和,用于一般食积轻证为宜。但若兼脾虚者或食 积日久成疳者,不宜单独使用本方。【附方】大安丸(丹溪心法)即保和丸加白术二两(60g),主治食积兼脾胃虚或小 儿食积者。大山楂丸(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 山楂、六曲、麦芽组成,主治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者。以上三方均可消磨食积,但保和丸为消导食积的通剂,应用广,作用平和; 大安丸消中有补, 适用于食积脾弱及

10、小儿伤食者; 大山楂丸纯为消食之剂, 呆用 于各种消化不良而气滞腹胀不著者。【歌诀】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夏加,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 麦芽。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张X ,男,2岁,2000年3月5日初诊。昨日中午在外食入大量肉食及冷饮, 下午开始出现呕吐腹泻 , 腹痛哭闹, 但不发烧。发病至今呕吐酸臭食物 5次, 腹泻 不消化食物 6次。诊时见小儿烦哭不止 , 唇红腹胀, 手足心热, 肠鸣音亢进 , 舌红有 津,苔白腻,指纹紫滞。血常规:WBC 6 5 X 109/ L ,中性0 38,淋巴0 62。大便 常规: 脂肪球 , 细菌培养阴性。 轮状病毒检测阳性。 西医诊断: 小儿

11、轮状病毒性肠 炎。中医诊断 : 小儿泄泻伤食型。证属饮食不节 , 脾胃受损, 运化失职。治以运脾 和胃 , 导滞止泻。处方:枳实、黄连、苏梗各6g ,生大黄、山楂、神曲、陈皮各3g ,黄苓、炒 白术、川木通、姜汁竹茹各 9g ,茯苓、泽泻各15 g ,车前草30 g。嘱忌食肉食及不易消化食物,多饮米汤。服药1剂,吐止,便次减至日2次,呈软便状两日后复诊,方去陈皮、竹茹,再用1剂。3日后饮食大便正常,大便常规检 查未见异常。1周后随访,患儿健康如常。刘宇.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儿童轮状 病毒性肠炎80例观察.四川中医.2004 ; 22(10):74【组成】大黄一两(30g)枳实麸炒 神曲炒,各五钱

12、(各15g)茯苓去皮 黄苓去腐 黄连拣净 白术各三钱(各9g)泽泻二钱(6g)【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温开 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9丸,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功用】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函秘结,小便短赤,舌 苔黄腻,脉沉有力。【方解】本方证因湿热食积,内阻肠胃所致。湿热食积,停留胃肠,阻滞气 机,故见脘腹胀满疼痛;湿热积滞下迫,则大便泄泻或下痢;若湿热积滞内壅, 腑气不通,又可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均为湿热征象。治 宜消导积滞,清热利湿。方中以苦寒之

13、大黄为君,攻积泻热,使湿热积滞从大便而下。以枳实破气导 滞,既除脘腹之痞满,又助大黄泻下以祛积;神曲消食健脾,使食消则脾胃和, 合大黄、枳实共除致病之因。两者共为臣药。黄连、黄苓味苦性寒,清热燥湿, 厚肠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而止泻;白术甘苦性温,健脾燥湿,使下不伤正, 寒不败胃。以上共为佐药。诸药相伍,食化积消,湿除热清,诸症自解。此方用 于湿热食滞之泄泻、下痢,属“通因通用”之法。配伍特点:本方下消结合,清利并施,下以消积;克伐之中兼以健脾,邪正 兼顾,克伐不伤正,寒凉不败胃。湿 热八、食 滞湿热食积阻滞气机消积导滞清热祛湿方义表析:君大黄攻积泻热f丿枳实臣彳“ 4行气消积除胀I神曲消食

14、化积黄苓;清热燥湿止痢黄连丄茯苓利水渗湿止泻泽泻I白术一健脾止泻【运用】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湿热食积,内阻肠胃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 痛,泻痢或便秘,舌苔黄腻,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 若食积明显,嗳腐吞酸者,加炒麦芽、焦山楂、莱菔子等; 若气滞胀满,或里急后重者,加木香、厚朴、青皮等行气止痛;痞满甚但积滞较 轻者,可以槟榔易大黄;便血者,加当归、白芍;腹痛明显者,加芍药、甘草。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等 属湿热积滞者。4使用注意: 泻痢而无积滞者,不宜使用。【附方】木香槟榔丸 (儒门事亲)木香 槟榔 陈皮 广茂烧 枳壳 黄连各一两 (30g

15、) 黄柏 大黄各三两 香附子炒 牵牛各四两( 120g) 上为细末,水泛 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 食后生姜汤送下 (现代用法: 为细末,水泛为丸, 每服 3-6 ,食后生姜汤或温开水送下,日 2 次)。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 结,舌苔黄腻,脉沉实者。以上二方均为消食导滞之剂, 组方皆以攻消结合, 兼以清热, 用于治疗湿热 积滞的痢疾或便秘。 但同中有异,木香槟榔丸行气攻积之力较强, 用于积滞较重, 脘腹胀痛较甚者; 枳实导滞丸清热利湿作用较佳, 攻逐作用较缓和, 适用于积滞 较轻,脘腹痞闷而胀满不甚者。【歌诀】枳实导滞曲芩连, 苓术泽泻大黄丸, 消导之中兼清利, 湿热积滞服之痊。第二节 健脾消食健脾消食剂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之证。症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面 黄体瘦,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治宜消补兼施。 常用益气健脾药如党参、 黄芪、 白术、山药、莲肉、扁豆等,配伍消食药如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神曲 等组成。食积内停,易滞气机,致脘腹胀满痞闷,故常须配伍理气药如木香、陈皮、砂仁、枳壳等;若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暧腐吞酸者,又当配伍和胃降逆之 品如半夏、生姜、陈皮、竹茹等;食积不化,可生湿化热,导致腹泻、痢疾,组 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