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的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93530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涯海角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涯海角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涯海角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涯海角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涯海角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涯海角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涯海角的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涯海角景区的由来古时候交通不便,此地远离中原,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古代帝王往往将这里作为 流放“逆臣”的地方。被流放的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面对着茫茫大海,他们发出了“到了天 之涯,海之角”的感叹。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 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 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以为标志, 并须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清代雍正年间,崖州 (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知府程哲在此镌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另 一块巨石

2、上题刻海角二字,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点了。2、天涯海角的故事传说故事一:“天涯”和“海角”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 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 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 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故事二:一个年轻的猎手在追赶一头鹿,鹿就不停的向南奔逃,最后在山崖边突然停 步,前面已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它回过头,用那渴求生命的目光对着猎手,清澈而又美丽, 无奈而又凄凉,猎手被这种光彩镇住了,刹那间两相沟通,这头鹿变成了一

3、位少女与他成 了婚。 这个山崖就得名“鹿回头”,山崖前言就叫“天涯海角”,这里已是中华大地的最南端故事三: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因触犯当朝改革派的利益,被贬谪到偏远的海南岛任职.那 段日子,他心中忧闷,常到海边散步.一日,正在散步时,突遇狂风暴雨,他连忙躲在一块巨石之 下,只见海面波涛连天,汹涌澎湃,不一会儿,风停雨消,天气转晴,海面上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格 外好看.诗人受到感染,诗兴大发,随手在这块大石上题了天涯海阔天空六个大字.后来,一 位石匠发现了苏东坡写的字,就把它刻下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做天涯,这块大石头 又被称为天涯石.还因为这里原来叫角岭,又紧靠着海边,人们又把天涯和角岭结合在

4、一 起,起了个新名天涯海角。故事四:“天涯”、“海角”两块石头本是一对男女所变。古时,内地有一男一女,自小青 梅竹马,相亲相爱。他俩长大后更是形影不离,并在月下盟誓:若生时不能结为夫妻,死 后即变为石崖,也要比肩并立。可谁知双方家长并不为此所动,硬要“捧打鸳鸯”,为他们 另寻配偶。于是两人携手私奔,从大陆来到这个南海边上。岂料后面追赶的家丁也来到海 边。面对茫茫的大海,已无路可走,这对青年恋人悲伤流泪,只能紧紧相拥,欲双双投海。 一帮家丁横冲而来,将两人冲散。此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轰的一声,这对被分 开的恋人立地变成了石头,屹立在海岸上。那帮家丁也被雷击成小小的碎石,散落在“天 涯”、

5、“海角”石头中间3、关于“南天一柱”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 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 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 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1986年版的两圆人民币的背面图案采用的就是这南天 一柱的风景图。4、天涯海角与贬官从唐朝起,被朝廷流放到崖州的副宰相以上的高官重臣就有14人之多,如唐朝名相韦执谊、唐瑗,宋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胡铨,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赵谦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谪臣都是周礼所称的“天官冢宰”之

6、属,明国朝典汇记载: “嘉靖元年,钦天监副韩昂奏:乞令如顺天间例应科举礼部议,太祖著令:钦天监人员别 习他业,不学天文历数者,俱发海南充军,明律不可违,上是之。”可见,朝廷流放这些 官员,是因为他们大都是司天的官。另据史记天官书云:“察刚气以处荧惑。曰南 方火,主夏,日丙、丁。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其舍 命国。荧惑为勃乱,残贼、疾、丧、疾、兵”。集解引天官占云:“荧惑方伯象 司察妖孽”,这些流放的官员的治罪都属荧惑范围之列,符合上观天文、俯察地理、推诸 人事的儒家思想。谪居在远离京城的天涯海角的朝廷天官们留下了不少流传于世的诗句。曾先后辅佐宋太祖、宋太宗的北宋开国

7、宰相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七年,以交通秦王廷美得罪, 流配崖州。寓居水南村三年,客死崖州。其水南村为黎伯淳题对崖州水南村赞美倍加:一簇晴岚接海霞,水南风景最堪夸。 上篱薯蓣春添蔓,绕屋槟榔夏放花。 狞犬入山多豕鹿,小舟横港足鱼虾。 谁知绝岛穷荒地,犹有幽人学士家。在文学上为王禹偁推崇为“其文类韩、柳,其诗类杜甫”的曾辅佐宋太宗、真宗、仁 宗三朝的宰相丁谓(966年1037年),如其表所云“臣有弥天之罪,亦有弥天之功”。天 禧四年(1020年)七月,丁谓借诛宦官周怀政罢寇准相,把他贬知相州,再谪道州、雷州司 户参军

8、。两年后的乾兴元年(1022 年)七月,王曾如法炮制,借诛宦官雷允恭事,罢丁谓相 分司西京,继贬崖州司户参军。所不同的是谪寇准,天下冤之;谪丁谓,确是欲加之罪, 何患无词,天下快之。谪居崖州五年,留下大量诗句。其有感诗道出了崖州虽居华夏 之风,却与京城的天壤之别的朴实景象:今到崖州事可嗟,梦中常若在京华。 程途何啻一万里,户口都无三百家 夜听猿啼孤树远,晓看潮上瘴烟斜。 吏人不见朝中礼,麋鹿时时到县衙。赵鼎在行香子中,抒发了沦落天涯的悲怆心情:草色芊绵,两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 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漫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

9、独自个,尚凭栏。继赵鼎之后,曾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因不满秦桧主和,上疏请斩秦桧、王伦、孙 近三人,因而谪居新州。因填“好事近”词,末一句“欲贺巾车归去,有豺狼当道”。被 新州太守张棣告发,秦桧为此大怒,于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再把他流入吉阳军(今三 亚市)。胡铨路经临高县城,县令谢渥恭请他宿于“茉莉轩”,胡铨题了“茉莉轩”匾额, 并有诗云:“眼明渐见天涯驿,脚力行穷地尽州”。胡铨行临高道中买愁村,曰:“古未 有对”。马上口占云: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 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元朝参政王仕熙,致和戊辰秋,燕帖木儿谋逆,执仕熙下狱。迎怀王入京。九月流吉 阳军。其边城斜照诗

10、云:炎州此去更无城,薄暮天涯倦客程。 残日尚浮高岭树,悲笳先起土军营。沉沉碧汉归山鹘,灿灿晴霞射海鲸。 明月照人茅屋上,与谁藜杖听江声。5、郭沫若与“天涯海角”郭沫若老先生分别于1961年 2月8日至3月 18日、1962年1月12日至2月12日 两次来到海南。在两次海南之行期间,郭沫若曾三次来到天涯海角景区游览考察,并写下 了诗三首。游天涯海角之一: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波青湾面阔,沙白磊头圆。劳力同群众,雄心藐大千。南天一柱立,相与共盘旋。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天涯海角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郭沫若这位诗人的宽阔情怀。 此次游览考察,郭沫若还应邀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的景区名称。游天涯海角

11、之二:海日曾相识,重逢已隔年。字蒙刀作笔,诗累石为签。红豆春前熟,青山天际燃。临风思往事,犹有打渔船。游天涯海角之三:去年助曳网,今日来何迟?访古字方显,得鱼人正归。点头相向笑,举手不通辞。有目甜愈蜜,惠予以此诗。前后三往游览,时经一载,郭沫若把这段生动的经历写在了他的游记散文天涯海角 中。以下是摘录的文段:“海水呈深蓝色,近岩处则青如翡翠。帆船三五,在远处如画中点缀,寂然不动。空 中有白云呈波状。岸上细沙如银,滨海潮湿处色呈微黄。奇石磊磊,纵横成聚落。石身多 呈流线形,顶秃而圆,如馒头,如面包,如蹄膀,如复舟,如砗磲贝壳,如大弹丸,如巨 炮弹。时或判而两之,啮而巉之,不可名状。石高低不等,高

12、者可逾四丈,低者才仅尺 许。”其间有蓝色的水、青色的岸、白色的云、银色的沙、各异的奇石,动静结合,若非静 观默察,会心于此,何能致之?!6 、天涯海角边上有个“黎陶村在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海边,有个天涯镇,天涯镇有个黎族村庄黑土村委会布曲村。世 代变迁,但有一项东西却代代相传传统的黎陶制艺,至今村子里仍有近百名陶艺老人。 这是一个面向大海、背靠大山的黎族村,全村近2000 人。 据了解,布曲村现有近百名老 年妇女掌握烧陶技术,她们不但能烧出坛、盆、甑等日常用品,还能制作形象的猴子、乌 龟等摆设装饰品。村民说,凡是60 岁以上的妇女大都懂得烧陶技术,但这项技艺只传女不 传男,年轻女孩都不太想学,认为

13、太麻烦了。黎陶不仅是黎族人民重要的生活用品,也是 重要的装饰物件和祭祀用品,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在村里看到,家家户户 都有自制的陶罐。而且,布曲村里现今还保留着伴随黎陶制作全过程的“黎陶舞”,这是 一种祈求烧陶顺利、祈福同族村民的古老舞蹈。7、天涯歌女天涯呀 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爱呀爱呀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家山呀 北望泪呀泪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爱呀爱呀 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小妹妹似线 郎似针郎呀 穿在一起不离分爱呀爱呀 郎呀穿在一起不离分8、请你到天涯海角来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三

14、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花果遍地栽百种水果百样甜,随你甜到千里外柑桔红了叫人乐,芒果黄了叫人爱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萝大了任你采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呀来9、爱情石“爱情石”座落在天涯海角大门正对面的海上,两块石头像“日”、“月”重叠 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随。它与前方爱情广场上的天涯海角星遥相辉映,集 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演绎着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浪漫爱情故事。10、历史名人雕塑园黄道婆: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 少年受封

15、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 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 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从海南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 巾带,上面的折枝团凤棋局图案,“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 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 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称。松江人民为感念她的恩德, 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便开始为她立祠,岁时享祀。林缵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亚人,他的籍贯是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生于1852 年, 死于1922年。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光绪元年(1875),他曾向来 这里巡视工作的工部右侍郎汪鸣銮上崖州利弊书,提出改良吏治的主张。并书一联以 自勉:“国有宁日当学包拯诛奸宄;民得安时应仿海瑞正纪纲。”并对官府加征民间钱粮, 据理力争,深为官府所恶,讥为“疯缵统”。光绪十九年赴广州广雅书院求学,结识了康 有为、梁启超,为康、梁“变法兴国”思想所折服,遂追随变法维新。在震惊中外的“公 车上书”事件中,他为发动外省举人参与其事而奔走呼号,是海南唯一参加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