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93368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开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幼儿园为例(一)选题来源及论文类型1、选题来源:自选题目2、论文类型:应用研究(二)问题的提出1、研究对象:幼儿园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幼儿教育是培养有用之才的基础性阶段,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主要保障。教育现代化要求幼儿教育要始终将提高教职工素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鼓励教师进修,逐步实现教师队伍学历标准化。注重开展幼儿教育岗位培训,提高幼教职工队伍素质。本文以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对话理论的实践意义和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利用对话理

2、论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核心概念界定:对话理论是近代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巴赫金将语言或话语地不断沟通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对话具有意义的广泛性,是个体与社会、自然接触和交流的途径。马丁布伯进一步将对话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存在”并非“我”自身所具有,而是发生于“我”与“你”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将对话作为个体和社会之间主客体和谐共融关系的基础,指出个体“我”不应当把他者视为客体而形成“我它”关系,而是应

3、当建构平等的“我你”关系,个体在对话中使人与世界、与他人之间构成平等的和谐关系。正如戴维伯姆所说:“与对话相对立的词是讨论、辩论(discussion)。它与“percussion”(撞击、冲击)和“concussion”(撞击、震荡)具有相同的字根。它的真正含义是打破、分裂(break things up)。它的重点在于分析。当存在众多观点的时候,当每个人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时,人们就通过讨论或辩论来进行分析,从而把种种观点各个击破。对话理论有着深刻的文化哲学渊源,是西方交互主体与感知存在的哲学体现,这和东方哲学中的天人感应、物我两忘和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启不发”有着深刻的联系。引导对话

4、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这种不重视交流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自己因为缺乏创造力,缺乏改革精神,缺乏知识而被淘汰出局”,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话教育的理念逐步延伸到幼儿教育中,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幼儿看到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对话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与生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从师幼关系入手来把握学习的本质,获得积极的学习动机,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5、教育与生活具有同构性,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育中的交往关系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授受的关系,而是建立在信任和交流基础上的交互关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理念逐渐为广大中学教师所接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对话理论要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师生在对话交往中实现着教育的内化。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现代研究表明,那些善于与学生交流,关注并理解学生的感情

6、和需求,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关系的教师,更容易激励学生的学业进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也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基础。3、研究的背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是呵护祖国蓓蕾的园丁。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幼儿园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幼儿教育是培养有用之才的基础性阶段,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对幼儿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传统的幼教观念,树立体、智、德、美全面整体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热点,师幼关系、幼儿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幼儿入园学习阶段是幼儿离开家庭接触社

7、会的第一步,是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性格培养的重要时期,促进着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并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教育中的“对话”,对话不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景。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共同参与、合作、投人和创造相互交往的活动,指的是一种师生关系。教师是师幼互动中的重要角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如何认识师幼

8、互动以及在师幼互动中对于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思考是很重要的。(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对话理论在教育中的研究历来是国外的研究热点,国外的教育专家探究了对话的实质和内涵,认为对话不仅仅是指对话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谈话,同时也是指谈话者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川。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对话形成共识是问题的关键,他强调,在通过对话形成共识的过程中,对话参与者的利益均在考虑之列,通过平等、自由的论辩,每个人试图得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解释中得到重新的认识。关于对话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9、一直是国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美国教学论专家L.H.克拉克和Ls. 斯塔尔认为课堂对话有19种功能。威伦(William Wilen )、爱仕拉尔(MargaretIshler )、凯茨沃特(Richard Kindsvater) 等学者归纳出对话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五种作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斯腾伯格,他在Sternberg Louise Spear(Swerling著.赵海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中把教师回应儿童提问的水平划分为7 个级别,对指导教师回答学生提问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近年来随着人文教育观念的传入,国内学术界关于对话理论的研究开始兴盛起来,有的论文提出要用交往理论,

10、用“对话”式教育对传统的教育实践形态“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师幼对话所依据的理论就是属于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论(蔡春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有的学者提出师生交往对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使人成为人,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真正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蒲蕊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专家们从对话理论的环境上来探究了师幼关系的基础,提出要通过对教育价值和教育交往语言环境的重建来改善和增进教育中的交往(吴全华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在教育与理解方面,专家学者通过对幼儿道德

11、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反思,提出“师幼对话”是指在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以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教学为话题,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同时是师幼之间叙述和倾听的过程,并且也是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并达到共识的过程 (王海燕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对于本文的写作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研究的目的 本文从师幼关系的角度来探究幼儿教师的发展,研究对话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来探究利用对话理论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2、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一是影响幼儿的适应能力。幼儿进入幼儿园是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的第一步,师幼关系表现在教师与幼儿

12、的交往作用中,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细心的照顾有利于形成幼儿对外部陌生环境的安全感,应用对话理论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离开父母、独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孩子们来到托儿所这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会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但如果引导不好或过分严重的话,则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时,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幼儿适应新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师幼关系往往是幼儿交际的开始,影响着孩子对陌生人的交际观。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开端,平等、关爱的教育姿态,就能与幼儿建立和谐、平等、互相依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

13、儿建立起安全感,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二是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师幼关系是幼儿处理人际关系的开始,是与他人交往的开端。则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良好。在处理人际交往的问题时也不能良好对待。融洽的师幼关系可以树立孩子的交往自信心,老师和幼儿有着平等互动,积极交往的关系,融洽的氛围,使孩子对同伴更为友好,更加爱与同伴交往,更容易被同伴接受。教师与幼儿有情感地交流可以促进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让孩子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不断强化交际的成功感,进而被幼儿群体所接纳,培养起健康的交往能力。反之,教师如果脾气暴躁,对幼儿没有耐心,跟幼儿之间关系紧张,幼儿就会形成心

14、理压力,孩子长时间在呵斥和打骂中会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会将对老师的恐惧感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和同伴不敢交往,影响孩子的正常交际能力的培养。三是影响幼儿的性格养成。幼儿阶段幼儿园是孩子正规学习知识的开始,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开始,幼儿教师担当者孩子知识启蒙者的角色,师幼关系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启蒙,对今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师幼对话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面,幼儿在师幼对话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对知识的模糊认识,进而培养着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影响幼儿性格的养成。融洽的师幼关系会增强孩子交际的自信心,对外界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活泼开朗、亲切热情、反应迅速,喜欢跟人交往,久而久之会形成积

15、极健康的性格。相反,在暴力和恐吓下的幼儿则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的行为,不愿多与人讲话,与人交往过分拘谨,也不原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时间下来,这类幼儿往往出现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性格孤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性格健康养成。 (2)实践意义:对话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育的人文化和亲和力,改善师幼关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幼儿教学质量提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话理论可以推动幼儿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幼儿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不同家庭背景下孩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判断与逻辑思维能

16、力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此对应的教育方法也应该因孩子性格特点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孩子的身心成长和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其重要的思想意义和育人价值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和幼儿教育工作自身的一些因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就是德育实效性低下,成为困扰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适应社会新形势、新环境,选择怎样的教育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和编制这些内容,如何充分挖掘我国古代的文化宝藏来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如何选择多样化的沟通交流方法来让幼儿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幼儿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成为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师幼对话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育活动更加容易开展,师幼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对话理论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