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93365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 一、讲解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兴趣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就当前的教科书而言,其中的选文就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老师必须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知识,以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自身文化素养与魅力,将学生带入到传统文化的课堂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荆轲刺秦王?对于荆轲临行前的场景是这样描绘的,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看到这里,或许会有学生感到好奇,为什么是白衣冠?;单看这个问题,确实简单,却也很有意思,对此,老师必须给予学生正面答复,即,因为太子与众宾客均知道,此番肯定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故皆着白衣以示永别。然后,老师还可由此将

2、白色同凶丧联络在一起,假设学生有兴趣,老师还可继续引出白;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古代汉语中,白士;与白丁;有表示社会地位低贱或是没有文化之人;,而现代汉语中,却对其有了新的解释,即表示落后或反动的白色恐惧、白匪等;,且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还有纯洁之意;。这样一来,不仅将白;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了,而且还对词语与文化进展了探寻,信息量极大。对于学生一知半解的知识,老师假设进展深化、点拨,必然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与兴趣。二、整合传统文化,传授背诵方法背诵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增长,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才能。而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不管是必修课程,

3、还是选修课程,均需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与古诗词。然而,在教学理论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背诵普遍有着畏惧心理。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可通过传统文化同内容的结合来解决。如对于?陈情表?这篇文本,教学目的是要求全文背诵,全文共有476字,一看到这么大的篇幅,学生就在心里打退堂鼓了。且文章多是四字句,理解起来也比拟难,特别是背诵到第二段的时候,极容易出错。为此,老师可以创设两个问题:秀才;、孝廉;与郎中;、洗马;有何区别?拜;与除;又有何区别?进而引导学生翻阅相关资料,结果得出:秀才;与孝廉;均是汉代时期的考试科目,只有通过考试者方可被授予秀才;、孝廉;的称号,而郎中;与洗马;那么是官职

4、名称;拜;表授予官职;,而除;那么有所不同,表除去旧职而授予新职;。在掌握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后,学生就可很明确的知道,因秀才;与孝廉;非官职,故为辞不赴命;,而郎中;与洗马;皆为官职,故只能是辞不就职;,加之李密最初是没有官职的,故需用拜;,后来那么在免去郎中;一职之后被授予洗马;一职,故用除;。借此时机,让学生对古代官职名称及变动做一个梳理与整合,通过这样传统文化常识的解读和分析,学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三、传承传统文化,铸造美丽人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选文、每一个单元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编排的,可以说,每一篇文本都具备了文学作品的美质,每一个单元都有其核心文化价值。为此,在课程教学理

5、论中,老师必须深化挖掘出每篇文本、每个单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而将教学的重点适当转向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解读中来,从文本所涵盖的思想内涵、民族心理与价值观念中探究出我国文化传统的精华,进而实现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形成积极向上的入世态度,促进美丽人格的形成。如通过解读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贾谊的?过秦论?、屈原的?离骚?等文本,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着其各自的社会角色与义务,必须养成自觉承当的精神;而通过解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辛弃疾的?永遇乐bull;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bull;登建康赏心亭?、曹操的?短歌行?中的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人文人贤士以个人

6、社会价值实现作为人生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舍弃一己之私而成全民族大义的崇高精神,进而培养抛却小我,群体至上的处世态度;通过解读庄子的无为;境界?逍遥游?,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恬淡心态?归园田居?,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定风坡?到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超然旷达精神,引导学生在当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守住自我,淡泊名利!四、拓展传统文化,营造文化气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理论中,老师必须立足课堂,依托教材,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拓展,积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气氛。文学作品中无不显现着传统文化的影子,而这些都需要我

7、们从字里行间中渐渐解读,才能真正体会到其想要描绘的美景。对于?荷塘月色?这篇文本,因我国古代文人对月亮;、月光;与荷花;都有着较多的笔墨,为此,在学习时,老师就可引导学生将以往描绘月光;、月色;与荷花;的文学作品同现代作品进展比拟阅读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根底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优秀。同时,老师还可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外,鼓励表达拓展阅读,品味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譬如学习?赤壁赋?时,可联络?念奴娇bull;赤壁怀古?,并借助于?苏东坡突围?等,充分理解苏轼,感受苏轼等古代文人身上的文化秉性,有了这样的拓展学习,有了这样的文化气氛,学生承受的是传统文化熏陶,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己独立坚硬的性格。 刘立忠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