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933593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_2011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指 标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45264457064307046947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43581474315494665210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109655120333135823159878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721443500555677047788604(1) 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2、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

3、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

4、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二、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

5、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

6、0-10287=4713亿元) (收入法)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使 用来 源总产出 15000最终消费 8110减:中间消耗 4713居民消费 5600劳动者报酬 5240公共消费 2510生产税净额 595资本形成总额 2037固定资本消耗 148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营业盈余 2972库存增加 24贵重物品净获得 3净出口 140出口 1200减:进口 1060国内生产总值 10287国内生产总值 102873.已

7、知如下我国实际统最终消费计数据资料:单位:亿元年 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00054600.932499.82240.2200158927.437460.82204.7200262798.542304.92794.2200367442.551382.72686.2200475439.762875.34079.2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

8、表:(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340.998592.9107897.6121511.4142394.2最终消费所占比率(%)61.159.858.255.553.0资本形成所占比率(%)36.438.039.242.344.2(2)(3)各项分析如下: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

9、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逐年有所增加。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回落。(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投资比重增大。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第四章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

10、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

11、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3、根据2005年国民

12、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15分) 指 标单位200120022003200420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860770384729422104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36624762622293632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937.737.137.7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746.245.647.245.5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答: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 农村居民家

13、庭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恩格尔系数= 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是收入再分配的

14、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按总额和净额计算,差别仍在于固定资本消耗。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加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稀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程度的标准。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二、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