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93097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亚洲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作者:崔广伟来源:地理教育2019 年第 01 期一、教学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和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环境。教材编写呈现突出方法主线,体现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思路

2、。本节“自然环境”内容分两部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复杂的气候”。重点在于如何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地理学习,已掌握相关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又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达到以案析理、以理及案之目的。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

3、过阅读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形与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分析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要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方法,以及分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树立自然地理要素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三、教学重难点与方法重点: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分布;亚洲

4、主要河流及分布特点;亚洲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难点:通过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读图分析、问题引领、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应用等能力。四、教学过程(表1)专家点评:本节课依据课标制订教学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进而设计教学活动。这种优化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反馈评价,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并把握教学内容。这种基于过程、突出方法的教学结构构建有利于学生走进区域,以案析理;走出区域,以理及案。这样的教学真正能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本课通过据图设问、以图导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设置的问题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为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与平台,强调学习的“过程”,很好体现了“方法”在“过程”中习得,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促进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山东省临沭县教体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伏开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