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92840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地理学概念与研究对象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换句话说,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对象: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即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存在三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产业布局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 观点二: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

2、的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科学分支,因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环境,具体地说是生产力的地域组合。 观点三: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技术、经济三者之间的边缘科学,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受这三方面的因素所制约。多数学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3、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地域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性: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三层涵义: 涵义一,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 涵义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

3、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 分工进行综合; 涵义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4、 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经济地理学又可分为普通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 普通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它的基本内容是:论述经济地理学形成、发展及其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共性的问题。 部门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各个部门的分布规律的学科,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或贸

4、易地理学等等,部门经济地理它既是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具体化,又是经济地理区域研究的先导。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一定地域为范围,研究其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和地域经济系统形成、发展、变化经济地理学与外国经济地理学两大部分,还可按具体的国别、省别进行细分。 本课程内容就是普通经济地理学的一般原理。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二、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1、思想方法 包括比较法、系统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2、传统技术方法 主要有实地考察、统计图表、经济地图等。 实地考察是指研究者进入被考察对象所在区域,是其它形式 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 统计图表是指显示统计数字的图件,它使统计资料更直观地

5、表示出来。 经济地图是专题地图的一种,是对经济地理现象或数据进行 分析和表述的一种方法,如农业分布图。 3、现代技术方法 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资源普查、土地利用研究、趋势预测与动态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广,主要用于区域分析与规划。三、 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1、古代经济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在16世纪以前,经济地理学只是逐步积累着有关地理环境、生产活动及其分布方面的知识,谈不上有规律性的知识。2、近代经济地理学 16世纪到19世纪是经济地理学大发展时期,表现出如下特点: 1)由现象的描述发展到理论的整理、分析,从直觉的、零散的知

6、识,逐步演变成为系统的科学; 2)在商业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学中的区位论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 3)主要在欧美、俄国发展。3、现代经济地理学 二战后,经济地理学的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化”趋势愈益增强,地位越来越高; 2)城市化及城市地理问题、区域与区域规划问题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活跃领域; 3)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开拓了资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国土整治规划等新方向; 4)朝着计量化、经济化、生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4、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区域综合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2)应用方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3)研究领域将不断扩大; 4)研究方法将进一步革新。第

7、二节 产业分布的基本规律一、 产业结构概述产业(industry)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体(如工业企业的集合体构成工业这一产业) 。 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配置状况)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等。 1)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大分类法) 分类依据: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分类情况: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

8、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在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即第一次、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大体包括:商业与贸易、金融与保险、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文教与卫生、信息与通讯、科研与咨询、旅馆与饮食、其它劳务性服务行业。 分类方法评价:该分类方法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分类方法,这是因为该分类方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运用此法对现实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时,存在一些矛盾。 2)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于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

9、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 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矿业和采石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供水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标准产业分类的优点在于对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并且使其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有利于分析各国各地的产业结构,而且与三次产业分类法联系密切。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1)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从就业人口在一、二、三(次)产业间比重的变化看,存在着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 从国民收

10、入比重变化看,存在着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而第二、三(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2) 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重要因素。(1)要调整已经落后的产业结构,必须实现经济增长。只有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才能有相应较快增长的国民收入。而在较快增长国民收入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将较多的资金集中于有增长前景的产业,使他们实现高于平均值的增长,其结果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2)在经济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资本、原料、土地等要素可以较顺利地实现行业上的流动和转移,其结果是导致要素组合的优化,可加强某些优势产业的发展。(3)经济较快增长与总

11、量的扩大,必然引起城市化的发展与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城市化的发展要带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在产业总体结构中地位的提高。至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更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必要前提。(4)经济较快增长与总量的扩大,会促进外贸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增加,其结果会引进外部的技术,进口外部的商品、设备。这样,将会改善国内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促进新产业的引进、发展及原有产业的改造。 3) 产业结构状态与结构性调整 产业结构状态产业结构状态指产业结构的生命周期,即产业结构的“年轻化”、“成熟化”、“老化”状态。 产业结构的“年轻化”指一个区域中,总是具有若干个行业或部门的新产品不断开发研制并走向区外市场(包

12、括国外市场)。 产业结构的“成熟化”指一个区域中,具有实力强大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群,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产业,产业结构表现有合理的层次,即产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支持、适应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老化”指一个区域中,主导产业技术发展停滞,产品更新换代慢甚至不更新,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愈来愈小,失业人口愈来愈多,人口与劳动力大量迁出,导致区内税收大幅度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结构性调整 对地区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是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老化”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措施有: 一是在新的生长点上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产业群体; 二是创造条件,转换主导产业。二、 产业布局概述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

13、分布形态),不同的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结点(增长极)、轴线和网络(域面)。1)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 从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也自然就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线展开。增长极开发模式较适合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2)点轴(线)开发模式 点: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

14、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通信线路等。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点轴开发模式较适合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关键是选好重点开发轴。 如何选择重点开发轴?需考虑: 一是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二是有水陆交通干线为依托; 三是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四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网络开发模式 点轴渐进扩散的结果:形成人口、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复合集聚,在空间上形成经济网络。网络开发模式较适合经济发达地区。但新区开发一般应先采取点轴开发模式。2、产业布局的演变各国各地区产业布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