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92781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宿迁市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一、单项选择1. 课程改革的的根本理念是: (C )A. B. C. D. 以学生开展为本培养环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A. 说岀,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开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根底之一,其提岀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一示X参与性练习一自主性练习一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一承受式 B.示X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一陶冶式8.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 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方案阶段一问题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B问题阶段一方案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

3、阶段一反思阶C问题阶段一方案阶段一研究阶段一反思阶段一解释阶D. 方案阶段一问题阶段一解释阶段一研究阶段一反思阶10. 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1.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 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

4、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开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般性开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开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 多项选择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构造C.精选课程内容D.改良教学方式2. 在以下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以下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CD )A.

5、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 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 沉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 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 XX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 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7新课程构造的主要特点(ABC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8.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构造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 2001 年,全国根底教育工作会议旗帜

6、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项政府行为,明确了根底教育对促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根底性D.先导性10. 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方案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 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X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立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 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开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 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

7、教育性D.探索性14. 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开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 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A. 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开展C. 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 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良的过程三, 判断(x)1 .?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根底课程改革的开场.(V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开展为本.(x)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根本要求和最高要求.(V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X )5.自主

8、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岀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人和指导.(X )6.学校的课程构造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V)7. 我国根底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根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V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X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V)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四, 简答1.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2. 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根本含义.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9、面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五, 论述1. 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岀表达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 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4. 试述开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四,简答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构造,精选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 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 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15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

10、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立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根本含义.P34-35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开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开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开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开展.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P43 答案:(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 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构造进展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

11、,强调科学知识 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历的融合.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展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 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历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开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 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 解读教材.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

12、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 业分工, 具有初步技术能力.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25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 ,妥善地处理 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开展和学生开展的需 求.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41首先,教师素质的上下,对学生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X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 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 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

13、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 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 个落差非常重要.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P150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 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 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一,重视开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

14、化三,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1. 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表达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 的人学生和学生开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 生的

15、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开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效劳,从教更好地效劳于学生开展,从教更好地效劳于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 .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 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答案要点: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 ,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 的现象,又要防止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展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 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 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