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92564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述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十一中的数学老师秦云峰,。今天我述课的课题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课题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第三节内容下面我将从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一课题的教学设想。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证明一的基础上学习的,既是证明一的延伸,又为今后学习证明三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证明,能用尺规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

2、对称一章中,利用折纸实验,在充分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并说明自己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结论以及所得结论的理由,分析得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此外还初步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并未利用公理及其推导出的定理进行证明,欠缺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判定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培养推理证明的意识。鉴于上述的分析和结合课标要求,我确立了以

3、下教学目标:1)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进行应用;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体会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四、教法学法:在达成目标的方法选择上,启发式教学将是我采用的主要方式。在学法指导上,我将从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知识应用等环节入手,通过具体的指导,

4、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为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我和学生均要作必要的课前准备,我要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学生要准备必备的学习工具,了解与本节课有关的电子白板工具,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操作。五、 教学流程:大家知道,知识的获得、积极情感的培育一定是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下面结合电子白板课件,我将重点为诸位阐述一下我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是一个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运用电子白板展示:“河岸建造码头如何选取位置”的问题,引起学生回忆,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导入新课。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在探究1中,由老师

5、引导学生描述性质定理,并提出“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小组内交流,老师做好引导,让新知识浮出水面,积累经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同时进行简单的应用。在探究2中,“你能写出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吗?判断真假并证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小组内展开“证明方法我最多”的比赛,老师展示答案,并做好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在探究2的应用中: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采用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让一好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全班评价。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 (三)巩固达标,学以致用: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来评价学生的目标是否达成,达成的效

6、果怎样,从而及时的反馈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学习小结,知识内化: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收获及困惑;让学生参与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相关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意识。 (五)分层作业、能力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基本技能;同时,体现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有所获。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预想,我从中感悟到了“轻灌输,重过程,种能力,重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真正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后,肯请各位专家评委,教育同行给予指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