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91127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十一五”是昆山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关于制定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的,是“十一五”时期昆山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昆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精神,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

2、兴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市”五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十五”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通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民营赶超战略和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30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2.6倍,年均递增29.5%;全口径财政收入116.8亿元,增长4.8倍,年均递增42.1%;工业总产值2333.2亿元,增长4.6倍,年均递增41.1%

3、;进出口总额330亿美元,与期初相比增长7.8倍,年均递增54.4%;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超过110亿美元,到帐外资52亿美元,比期初分别增长6.3倍和6.4倍;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民企数接近15000家,注册资本超过220亿元,分别比期初增长4倍和13倍;启动实施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期初的70亿元上升到期末的220亿元,增长2倍多。“十五”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目标取向,按照“四个巩固发展和提升”的要求,注重招商选资,强化精细招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

4、农业,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色蔬果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依托各类园区,引进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内外资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产业群。“十五”期末,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其中电子信息占50%。光电、特种汽车成为新的“种子”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周庄、锦溪、千灯为代表的水乡古镇旅游持续升温,开发区和陆家的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中介咨询、连锁商业等一

5、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昆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增幅不断提高。“十五”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始终把富民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以“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为主要内容的“三有工程”,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群众增收致富。“十五”期间,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50元,农村家庭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比例超过60%。全市人均储蓄余额超3.3万元,位居江苏省前列。农民人均住房面积70.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市区居民住宅成套率达100%,人均期望寿命

6、达80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五”是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的五年。五年来,坚持城市现代化目标,确立片区发展观念,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由期初的47%提高到期末的64%。“一城九镇”城镇格局初成体系,中心城区东拓西扩步伐加快,东西副中心初具雏型。启动新一轮小城镇建设,完成镇村布局规划,建成3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市域“三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公路主网架,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公里,建成9个高速公路互通。全面完成区域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60万吨,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市

7、区污水处理率达70.8%以上。以文化、体育、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事业配套为重点的城市功能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以傀儡湖水源地保护、城市生态园林绿地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框架加快形成。“十五”期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4平方米。全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等称号,全国生态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考核。“十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十五”期末,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7年,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地方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幼儿园、小学、初中、高

8、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100%、100%和9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9%。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人才总量突破15万人,列全省县级市首位。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创牌活动,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对工业、农业的贡献率分别提高到52%、58.5%,累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列全省县级市首位。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新建了市疾病控制中心,扩建了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十五”期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30人,卫生机构床位2121张。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新建了市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图书馆、侯北人美术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全市各类文化场馆达到16个;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9、,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全面实施,建成市体育馆。五年来,以打造“效率昆山”、“绿色昆山”、“平安昆山”、“魅力昆山”为目标,狠抓机关效率效能建设,加大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启动“新昆山人”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营造和完善服务环境、生态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优化投资经营和生活居住环境。二、发展环境(一)发展阶段经过“十五”的发展,昆山已经跃上新台阶、站在新起点,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新型工业化成型期、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过渡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昆山经济在经过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开始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从以大规模数量扩张为特征的

10、阶段开始进入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为主的又快又好发展阶段,即产业层次迈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和柔性化阶段,产业布局呈现集约化、专业化和网络化趋势;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不断延伸;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昆山发展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二)机遇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将是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进入信息、资本全球化的新阶段,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成熟,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这

11、些都为我市“十一五”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三)挑战和压力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区域竞争更趋激烈。从昆山自身来看,“十一五”期间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凸现期,突出表现为“四大压力”和“六个有待提高”。“四大压力”:一是人口压力,从2003年起,每年增加人口15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初级劳动力,到2005年末常住人口已超过105万,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二是环境压力,目前昆山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已经处于临界状态,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三是资源压力,农用地转用指标越来越少,土地后备资源缺

12、乏,水、电、气等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四是社会治安压力,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人口增长过快,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昆山刑事犯罪的主要方面,将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六个有待提高”:一是在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民营经济在GDP中占比有待提高;二是在工业经济中,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和企业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在收入结构中,城乡人均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有待提高;四是在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社会公共产品发展和供给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在城乡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提高;六是人口结构中,人才占劳动力的比重有待提高。三、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

13、期内,昆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继续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富民优先战略、经济国际化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城市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昆山建设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城市。(二)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结合昆山现有基础、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5%左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到“十一五”期末,人均GDP达 1.2万美元(按常住人

14、口计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11年到2020年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人均GDP达2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人本发展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13300元,人民生活在整体上迈向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逐步实行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社会发展目标:常住人口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75%,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万人大专以上人才数达1250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左右,万人刑事发案率、万人非正常死亡率、万人上访率的控制处于全国同等城市领先水平,卫生、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15、。可持续发展目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大于90%,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定位:经济发达的现代工商城市,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园林旅游城市,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的文明城市。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以优质、高效、生态为标志的现代城郊型农业;形成研发、制造、营销相匹配的集约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初步形成多样化、国际化、规模化的现代服务业。人文发展定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辉、科技与人文相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空间发展定位:形成城市体态合理、空间功能分区、城乡一体发展

16、的局面,构筑“一城两翼六片九镇”的市域格局。四、发展战略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高扬发展主题,坚持率先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确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在坚持“外向带动、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三大工作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富民优先、经济国际化、自主创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五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一)富民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富民优先战略,就是要将保证广大人民能从经济发展中切实得到实惠作为一切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完成新时期富裕城乡居民的历史任务。富民优先,体现在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城乡建设、财政预算等具体工作安排中,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是否让老百姓满意作为首要出发点。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亲商、富商与亲民、富民的关系。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观念,坚持在“富民优先”的基础上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