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910458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大肠杆菌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猪大肠杆菌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猪大肠杆菌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猪大肠杆菌病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猪大肠杆菌病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大肠杆菌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大肠杆菌病(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一节 猪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症 10 课时总序第 1个教案课 型新课编写时间2011年9月执行时间2011年9月 教学目标:1、仔猪黄痢、白痢等消化系统疫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变化2、掌握几种疫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3、掌握此类疫病的预防措施(管理、免疫等)猪大肠杆菌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课讲解:病原:大肠杆菌,G, 抗原成分复杂,有:O抗原(菌体抗原)、 H抗原(鞭毛抗原)、K抗原(荚膜抗原),因此,血清型也多。到目前为止已确定大肠杆菌O抗原有171种,K抗原有103种,H抗原56种。根据3种抗原的组合,有报道称大肠杆菌血清型有几千种之多,而且每种血清型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

2、同,这是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抵抗力弱,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数分钟即可杀死。 病型(仔猪):1、黄痢型2、白痢型3、水肿病一、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 传染源:感染途径:流行特点(易感年龄、诱因、发病率、病死率等)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治疗:防制措施:症状:黄色粥状,内含凝乳片。脱水、消瘦、昏迷死亡病理变化:1、尸体消瘦、严重脱水 。2、肠道内有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主要是十二指肠,其次是空肠、回肠:出血性卡他性炎症)3、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治疗方案二:用0.20.3g的土霉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母猪的乳头让仔猪吮吃,每日3次,连用3天,同时

3、用水针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与活性炭混合灌服,2ml/头 。防制措施:根据中医学理论“乳猪婴儿有疾,必调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对母猪加强饲养管理:(1)供给妊娠母猪全价饲料,促进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防止过浓或过稀)(2)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注射k88、k99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或大肠杆菌K88、K99、986P三价灭活菌苗 。(3)母猪在产前1周进入产房,在进产房前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液擦洗母体,特别是乳房、乳头、股内和胸腹部。产房也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乳头挤掉几滴奶水后,再让仔猪哺乳。 (4)母猪产前的7天内,在其饲料中拌入土霉素,饮水中加入氟哌酸

4、。(5)注意预防母猪得乳房炎。(6)注意通风、保暖。 对仔猪的预防措施:(1)仔猪出生后,剪脐带时要严格消毒,并尽快吃得初乳。(2)微生态制剂预防:(注意事项)(3)药物预防:仔猪出生后未让仔猪吃初乳之前 ,全窝逐头用抗菌素药(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口服。以后每天服1次,连服3天。防止病从口入。 二、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1020日龄多发,1月龄以上少见,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病因:诱因:管理不当;乳汁过浓或不足;气候骤变等。症状:突然腹泻,排出乳白或灰白色浆糊样稀便,含有气泡并有腥臭味。后呈水样。消瘦、发育迟缓。病理变化:尸体苍白、消瘦,肠黏膜卡他性炎症。肠系膜

5、淋巴结轻度肿胀。其他:参照仔猪黄痢。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病原: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厌氧菌。G+,主要是其毒素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在自然界分布广,人、动物肠道、土壤、下水道等。抵抗力:形成芽孢后抵抗力强。常用5%NaOH消毒。症状1、最急性:2、急性:灰色组织碎片 或红或红褐色稀粪。3、亚急性:持续性腹泻,黄色软粪液状,内含组织碎片,极度消瘦、脱水。4、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黄灰色糊状,逐渐消瘦,生长停止。病变:主要病变在空肠,有的可扩展到回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病程长的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肠粘膜呈黄色或灰色坏死性假膜,肠腔内有坏死组织碎片。 诊断:临床

6、综合诊断:发病年龄、主要症状、典型病变等。实验室诊断:检查毒素,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一般来不及治疗。如果治疗,应该怎样治疗?(对因、对症)防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对猪舍、场地、环境经常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特别是产房更为重要。2、接生前母猪的奶头要清洗消毒。 3、可在母猪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肌注仔猪红痢灭活菌苗1次4、仔猪尽早吃上初乳。5、必要时,对刚出生的仔猪注射抗血清或紧急药物预防。仔猪副伤寒肠炎型病原:沙门氏杆菌,G,为两端钝圆的中等大杆菌。人兽共患病,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血清型多。抵抗力:对干燥、日光、腐败等有一定抵抗力,在外界可生存数周或数月。一般消毒剂均可灭活。病型:急性败

7、血型;肠炎型流行病学:传染源:病、带菌。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交配、人工授精及子宫内也可感染;此外,还可通过内源性感染。易感动物:6月龄以内的猪,14月龄较多(2 4)。流行缓慢,多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诱因:多发生在寒冷多变气候和阴雨连绵季节。猪舍潮湿、拥挤、长途运输、寄生虫病、断奶过早、去势等因素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常与猪瘟混合感染。症状:此型常见(1)、一般症状:精神、食欲等。扎堆、寒战,眼有粘性分泌物(结膜炎)。(2)、便秘 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粪便呈灰绿色或灰黄色、恶臭,混有血液和坏死组织。病猪消瘦、常呈现收腹上吊,弓背尖叫,似有腹疼症状。(坏死性肠炎)(3)、有些中、后期皮肤上出

8、现痂样湿疹。(4)、有些病猪咳嗽(肺炎),体温稍高。病程23周或更长,未死的以后发育不良病变:1、主要在盲肠、结肠。主要病变是盲肠、结肠的弥漫性 坏死性肠炎。(回肠后段、盲肠、结肠黏膜上覆盖着麸皮样或腐乳状物质),剥开后,露出溃疡面。2、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充血、出血。3、肝脏可见坏死灶或坏死点。4、肺炎病变。诊断要点:临床综合诊断:实验室诊断:分离培养生化反应,鉴定。治疗:最好将分离的菌株作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1.抗菌素疗法的首选药为氯霉素,其次为土霉素和新霉素。 氯霉素、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60100 毫克, 或新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 毫克,分23 次口服,连续用药46

9、天,其后剂量减半,继续用药7 天;2.磺胺类药物疗法,采用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或磺胺嘧啶(SD) ,每千克体重2040 毫克,加甲氧苄胺嘧啶(TMP) 每千克体重48毫克,混合后分成2 份,每天2 次,连用7 天。 或用复方新诺明(SMZ- TMP) 每千克体重70 毫克,首次加倍,连用47 天;3.呋喃类疗法是用呋喃唑酮每天每千克体重2040 毫克,每天分2 次喂服,连用7 天。4.环丙沙星、恩诺均可。 防制措施:1、饲养管理,消除诱因。早吃初乳,断奶分群时防止饲料、环境等突然改变。2、疫苗预防:断奶后仔猪适时接种疫苗。(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注意是活菌苗。(用苗前3d和用苗后7d停用

10、抗菌药物)猪痢疾曾称为血痢、黑痢、黏液性下痢、弧菌性痢疾。病原: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厌氧,革兰氏阴性。对一般消毒剂、氧、高温等敏感。传播途径:消化道易感动物:712周龄(23月龄)的猪,仔猪和成年猪少见。可反复发病。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可长期危害猪群。诱因:各种应激因素,如阴雨潮湿,猪舍积粪,气候多变,拥挤,饥饿,运输及饲料变更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因此崩并一旦传入猪群,很难肃清 。症状:最急性:其他类型的常见症状是:出现程度不同的腹泻。亚急性和慢性:病猪下痢时轻时重,下痢时粪便中含有黑红色血液(黑痢)和黏液(如油脂状),含坏死组织碎片多,食欲正常或稍减退,猪体进行性消

11、瘦,贫血,生长迟滞,少数康复猪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 病理变化:限于大肠(结肠、盲肠)、回盲结合处。小肠没有病变。急性型病猪表现为大肠卡他性(黏液性)和出血性炎症,慢性型病猪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 诊断要点:临床综合诊断:年龄、症状、病变等。实验室诊断:粪便或肠黏膜刮取物,涂片染色,暗视野镜检。治疗:对因治疗:痢菌净(乙酰甲喹)、痢立清(卡巴氧)、痢特灵、新霉素、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杆菌肽、磺胺类药物等,因为治疗后易复发,注意坚持疗程和改善饲养管理。另外,地美硝唑,也可治疗猪痢疾。对症治疗:由于腹泻导致黏膜吸收机能障碍,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容易造成脱水、酸中毒、高血钾,所以应注

12、意对症治疗,补充体液、营养物质、矿物质,强心等。(例如: )防制措施:1、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防止从疫区购入带菌猪;其次,购入猪只须隔离观察和检疫,时间一般在2个月以上。平时还应加强卫生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处理好粪便。可以用消毒药彻底冲刷圈舍,粪便深埋发酵处理。改善饲养环境,保持清洁、干燥、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合理的饲养密度,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如调群、变换饲料、密集喂养、通风不良、潮湿等都能成为发病的诱因。2、发病猪群要做好隔离、消毒 。发现该病时,可根据情况进行隔离消毒。病猪最好全群淘汰,由于治疗后容易复发,最好不要留做种用。发病圈舍彻底消毒后空舍23个月,再引进新的健康猪。 3、

13、定期灭鼠、灭蚊 。据报道,狗、鸟、苍蝇、老鼠等感染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后可以感染猪,特别是老鼠,带毒可达100多天,所以猪场中消灭老鼠、苍蝇,对预防本病有重要的意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不耐热,紫外线迅速灭活。例1-2%烧碱溶液、10%漂白粉溶液、10%-20%新鲜石灰乳、10-20热草木灰水及0.5-2%甲醛溶液,效果均很好。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猪、带毒猪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易发年龄: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新疫区714日内乳猪死亡率很高,种猪和母猪呈良性经过并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在老疫区,由于母猪大都具有抗体,所以10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

14、率均很低,甚至不会发病,而仔猪断奶后切断了补充抗体的来源,重新成为易感猪。 季节性:猪传染性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 秋末至第二年初春,夏季少发。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大约12月翌年3月份多发)。症状:1、仔猪:突然发病,有的先呕吐,继而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内含凝乳块,腥臭,但不见血液,极度口渴,脱水。2、幼猪、成年猪:随着猪日龄的增长,猪对该病的抵抗力不断增强。猪个体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异 :个别食后不久就发生呕吐,多数开始即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褐色,呈喷射状,混有泡沫状粘液和大量未消化的食物 。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正常或偏低;口渴、脱水、显著消瘦;腹泻一

15、旦停止,不再复发,很少死亡;有的症状比较轻微,仅减食而无腹泻现象或仅拉软粪而已;哺乳母猪患病后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孕猪很少流产。 病变:1、尸体脱水明显。2、主要病变在胃肠:(1)胃积食,胃底黏膜充血、出血。(2)肠(主要在小肠);肠系膜淋巴结;诊断要点:临床综合诊断:年龄、季节、症状、病死率、病变等。实验室诊断: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早发现早治疗。(1)停止哺乳或喂料;加强护理,注意保温。(2)庆大霉素、黄连素、氟呱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均可。例如:抗菌素:链霉素30至50万IU 、庆大霉素4至8万单位,混合溶解后灌服,每天2次,连服2至3天。痢菌净注射液:每头仔猪肌肉注射2毫升,并内服黄连素片,每次1至2片(每片0.5克),每日2次,连服2至3天,疗效较好。(3)康复猪的血清治疗。(4)对症治疗:对呕吐病猪,肌肉注射 VB125ml,每日2次,连注2天 ;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及时灌服葡萄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