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91041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一)摘要:广东东莞采取经济社会双转型、打造现代名城的战略方针,为 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东莞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探 究其原因,有助于从政策、投入、师资建设、校企合作、教改等方面 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广东东莞;中职教育;现状;对策近年来,广东东莞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打造现代 名城的战略方针。东莞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已 悄然启动,许多企业已开始升级换代,许多高科技产业集团陆续落户 东莞,带动了东莞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目前,东莞最缺 的已不是普通工人,而是能操纵高新设备的中、高级技师和技工,这 也给职业

2、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实现打造制造业名城的目标, 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培养技工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技工人才。东莞中职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截至2005年,东莞全市有劳动局下属技工学校1所(现已升为高级技 工学校),教育局下属中职学校23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附设职业 高中的普通中学11所,高职院校2所。全市中职学校(含技校)在校 生数3万余人,每万户人口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居全省前列。然 而,面对数量众多的职校毕业生,企业却仍然表示:“有岗位无人,有 人无岗位。前来东莞找工作的学生则感叹:专业不对口,培训不到位, 学无所用。究其原因主要有:观念落后“重文凭,轻技能的人才观念在社会普遍存在。据

3、调查,有 81.9%的初中生家长希望子女就读普通高中,93.3%的高中生家长希望 子女将来考上大学,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一级学历教育,档次低,考不 上高中或大学才会考虑读职校。多数学生希望将来能坐办公室,干轻 松干净的工作。东莞的经济发达,许多家庭生活富裕,期待子女将来 子承父业,经商赚钱,认为当技术工人又脏又累,工资低,故根本不 愿读技校、职中。国家尚未制定一套完整的关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 晋升和待遇方面便于操作的政策措施,在用人政策上,多以学历为导 向,以学历文凭、职称高低确定人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技工的待 遇偏低。一些较有吸引力的岗位门槛较高,甚至一些普通岗位也要求 有大专以上学历,“人

4、才高消费的现象使中职学生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 因此,许多中学生不愿读中职学校,职校生源质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 势,教育难度相当大。政策法规保障不足近几年,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职业教 育法,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措施,但与其相配套的法律、 法规仍不够完善,仍有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对企业缺乏约束 力,缺乏激励措施,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没有相 关政策的扶持,劳动预备制、就业准入制尚未落到实处,许多企业能 够直接以很低的工资录用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职业学校有“高投入,高成本的特点,各类技术人才 尤其是工科类人才,强化学生实操能力势必要求学校加大设备投入

5、;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也需要增加设备及师资的投入,导致办学成本提 高。为此部分学校重文轻工,导致人才培养比例失调。教育供给短 缺、教学设施紧张、设备陈旧老化、教师待遇得不到改善的现状制约 了教育规模的扩大,影响到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政府统筹规划不足东莞市中职教育实行市、镇两级管理,由于投入渠 道不同,各校在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师资设备、招生就业等方面缺 乏统筹,各自为政,职教资源分布不均,学校布点不合理。科技开发 技能人才规模小、层次低,与高新科技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全市只有 高级技工学校及少数几家职业学校具备培养中高级技工的能力,多数 职业中学只能培养初级技工,且办学资源分散

6、,专业设置不合理,名 牌专业少。一些镇办职中办学规模小、条件差,没有自己的实习场地 及设备,靠租借场地及设备办学,办学效益低。据了解,个别学校的 数控专业竟然只有一台数控车床和几台数控铣床,于是学校便通过大 量增加理论课时,减少实操课时以弥补设备的严重不足,这样的学校 怎么能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呢?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认证机构混 乱,缺乏政府统筹,各行业行政部门自行培训,自行发证,导致不正 当竞争、部门垄断,大大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分量,而且有重复鉴 定、重复收费等问题,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在技能认证方面各执一词, 甚至互不认证,对国家与个人的人力物力资源均造成浪费。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不够学校管理

7、模式陈旧,一些教育改革新措施仍在 探索与实验阶段。多数中职学校沿袭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缺乏职业 教育应有的管理特点,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课偏多,专业课偏少; 理论课偏多,实操课偏少;统编教材多,针对学校自身专业特点的自 编教材少;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设备落后,跟不上日 新月异的新科技发展,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生走出校门,面对 新设备、新技术,一脸茫然,顿感学无所用,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就业 率。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很少让学生 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教学评价仍以试卷考试为主,注重结论性评价, 忽视过程性评价,不能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评。 教师素

8、质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紧缺,技术理论课教师无技能证书, 动手能力弱,纸上谈兵;实操教师虽有丰富的实操经验,但缺乏教学 能力。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缺乏到企业实践 的机会,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进修提高在经济上不予支持或有条件地支 持,严重影响了教师水平的提高。现有的人事制度不能吸引企业的高 级技师、工程师来校任教。校企合作遭遇尴尬局面要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应突出实践性教 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 是实施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对 合作办学热情不高,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学校“落花有意,企 业“流水无情;学校教

9、学内容与企业所需严重脱节,学生到企业工作往 往需要从零开始接受培训,使企业感到是很大的负担,打击了企业参 与合作的积极性,因此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得不到普及。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名为实习,但并没有与企业商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培训内 容,企业只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给学生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对策加强社会宣传,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 告、文化宣传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等多渠道多方式地大力宣传技能人 才的重要性,树立岗位成才榜样,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职 业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职业等级观,树立社会分工不同、行行出状 元的职业平等观。东莞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将岗位成才的毕业生请回学 校做报告的方式,增强职校学生的光荣感与自信心,收效甚大。政府 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健全人 才激励机制,放宽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引进的条件,调整管理人员和 技工的分配关系,在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向技能人才倾斜,对优 秀技能人才给予重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