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专业基础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90960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专业基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耳鼻喉专业基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耳鼻喉专业基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耳鼻喉专业基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耳鼻喉专业基础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喉专业基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专业基础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简述鼓膜的组织学结构。鼓膜的组织学结构分三层: (1)外层外上皮层 (为复层鳞状上皮 ),与外耳道上皮相连续。 (2)中层为纤维组织层,但松驰部缺乏此层。 (3)内层为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延续。2. 鼓室是如何划分的?说明其界限。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1)上鼓室或称鼓室上隐窝,为位于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的鼓室腔。( 2)中鼓室位于鼓膜紧张上、 下缘平面之间, 即鼓膜与鼓室内壁之间的鼓室腔。 ( 3)下鼓室位于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下 达鼓室底。鼓室的上下径约15mm,前后径约13mm ;内外径在上鼓室约 6mm,下鼓室约4mm,中鼓室在鼓膜脐

2、与鼓岬之间的距离为最短,仅约2mm。3. 何谓第二鼓膜?鼓室内壁鼓岬后下方有一圆形凹陷,称为蜗窗小窝或圆窗龛,其内有一通向耳蜗鼓阶 起始部的圆形窗孔, 称为蜗窗, 蜗窗为一表面覆盖有粘膜的膜状纤维结构所封闭, 称为蜗窗 膜,又称第二鼓膜。4. 简述蜗窗小窝在现代耳外科学中的意义。蜗窗小窝下方的骨质深面有后壶腹神经通过, 蜗窗小窝为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时寻找该神 经的重要手术标志, 针对梅尼埃病的耳蜗球囊造瘘术是经蜗窗膜进针, 施行人工耳蜗埋植术 时电极也是经蜗窗插入,因此蜗窗区是现代耳神经外科学中的重要区域。5. 简述鼓室下壁的解剖。鼓室下壁又称颈静脉壁, 为一菲薄骨板, 将鼓室与颈内动脉和颈静脉

3、球分隔。 前下方为 颈动脉管,内有颈动脉通过,下面为颈静脉窝,容纳颈静脉球,鼓室下壁还有一小孔,有舌 咽神经的鼓室支通过。6. 简述鼓室前壁的解剖。前壁又称咽鼓管颈动脉壁, 下部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 上部为鼓膜张肌半管的 开口和咽鼓管半管的鼓室口。 骨壁表面有许多细小穿孔, 有颈鼓神经和血管经此穿过进入鼓 室加入鼓室丛。7. 简述鼓室后壁的解剖。后壁又名乳突壁,面神经垂直段通过此壁之内侧。 后壁上部有一小孔, 名鼓窦入口,上 鼓室借此与鼓窦相通, 鼓窦入口的底部有一容纳砧骨短脚的小窝, 名砧骨窝, 为中耳手术的 重要标志。后壁的下内方,相当于前庭的高度,有一小锥状突起,名锥隆起,镫骨肌

4、腱由此 发出,在锥隆起的外侧有鼓索神经穿出,进入鼓室。8. 试述鼓膜的表面标志。鼓膜中心部最凹点相当于锤骨柄的尖端, 称为鼓膜脐, 自脐向上稍向前达紧张部上缘处, 有一灰色小突起名锤凸, 临床上称为锤骨短突。在脐与锤骨短突之间, 有一白色条纹, 称锤 纹,为锤骨柄透过鼓膜表面的映影。 自锤凸向前至鼓切迹的前端有锤骨前襞,向后至鼓切迹的后端有锤骨后襞, 二者是鼓膜紧张部与松驰部的分界线。 自脐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 角形反光区,名光锥。为描记方便, 临床上常将鼓膜分为 4 个象限:即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 线,另经鼓膜脐作一与其垂直相交的直线,将其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4个象限。9. 简述鼓室

5、内壁的解剖。鼓室内壁凹凸不平, 由上而下可见下列结构: (1)外半规管隆起位于面神经管凸的上后 方,为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2)面神经管位于内壁中部之上,介于外半规管隆起及前庭窗之 间,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 3)前庭窗为椭圆形窗孔,被镫骨底板及其周围的环韧带所封闭, 面积约为3.2mm2,通向内耳的前庭部。(4)鼓岬呈圆形隆起,实为耳蜗底转突入鼓室所形 成,其表面有鼓室神经丛。(5)蜗窝内有圆孔,有薄膜封闭,称为次鼓膜,面积约2mm2,内通耳蜗的鼓阶。10. 中耳包括哪几部分?鼓室的内容有哪些?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咽鼓管及鼓膜五个部分。鼓室内容包括:( 1)三块听骨由外向内排列依次为

6、锤骨、砧骨、镫骨,三者连接成听骨链。( 2)肌肉主要是鼓膜张肌和镫骨肌。(3)韧带有锤骨前韧带、侧韧带和上韧带、砧骨上韧带、砧骨后韧带及镫骨底板周围 的环状韧带。韧带将听骨固定于鼓室内。 ( 4)神经有鼓索神经和鼓室神经丛。11. 何谓后鼓室?该部有何重要结构?相当于鼓膜后缘以后的鼓室腔称为后鼓室。 内有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 鼓室窦: 又名锥 隐窝,在中鼓室的后方, 系介于前庭窗、 蜗窗和鼓室后壁之间的空隙, 位于后鼓室的下半部、 锥隆起之下,其后侧与面神经骨管的垂直段后半规管相邻,外侧以锥隆起和镫骨肌腱为界。 面神经隐窝:外界为深部外耳道后壁与鼓索神经, 内侧为面神经垂直段,上方为砧骨窝。该

7、 部的重要结构有:面神经垂直段、锥隆起、镫骨肌腱、鼓索神经、砧骨窝、后半规管。12. 试述鼓室的神经分布。鼓室的神经主要为鼓室丛和鼓索神经。 鼓室丛由舌咽神经的鼓室支及颈内动脉交感神经 丛的上、下颈鼓支组成,位于鼓岬的表面,司鼓岬、咽鼓管及乳突气房粘膜的感觉。鼓索神 经自面神经垂直段的中部分出, 在鼓索小管内向上向前, 于锥隆起的外侧进入鼓室, 经锤骨 柄和砧骨长脚之间,向前下方由岩鼓裂出鼓室,与舌神经联合分布于舌前2/3,司舌前 2/3的味觉。13. 鼓室窦的解剖?鼓室窦又名锥隐窝, 在中鼓室的后方,鼓室入口之下方, 系介于前庭窗,蜗窗和鼓室后 壁之间的空隙,位于锥隆起与面神经骨管垂直段深侧

8、,外侧以锥隆起和镫骨肌腱为界。14. 面神经隐窝的解剖及临床意义?内界为锥隆起, 后界为面神经垂直段,外界为骨性鼓环与鼓索神经,上方为砧骨窝。面 神经隐窝为现代耳外科学的重要手术部位, 所谓后鼓室进路即为经乳突凿开, 去除介于面神 经和鼓索之间的骨质,经面神经隐窝进入鼓室,如电子耳蜗埋植术、后鼓室病灶清除术、鼓 室球体瘤手术及面神经减压术等。15. 萎缩性鼻炎的继发性病因?( 1)慢性鼻炎、鼻窦炎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 (2)高浓度有害粉尘、气体的长期刺激; (3)多次或不适当鼻腔手术所致的鼻粘膜广泛损伤;( 4)鼻特殊传染病如结核、梅毒和麻风对鼻粘膜的损害。16. 简述乳突气房的分型。根据乳突

9、气房的发育情况分为 4 型:(1)气化型;( 2)板障型;(3)硬化型;(4)混合 型。17. 简述乳突气房的功能。( 1)减轻头颅重量,可以与鸟类骨骼真空腔相比拟;(2)保护内耳不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3)保护内耳不受外界音响的损伤。18. 试述咽鼓管的主要生理功能。咽鼓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以下 4 方面。(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 咽鼓管软骨部具 有弹性,平时呈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哈欠、喷嚏或大声喊叫时可使其开放,而调节鼓室外 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维持中耳传音装置的正常活动。( 2)引流作用: 鼓室与咽鼓管粘膜之杯状细胞与粘液腺产生的粘液, 借咽鼓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向鼻咽部

10、排出。 ( 3) 防声功能: 因咽鼓管通常处于关闭状态, 故能阻挡说话声、 呼吸声等经咽鼓管传入鼓室并震 动鼓膜。( 4)防止逆行感染的功能: 粘膜的活瓣作用及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具有防止逆行 性感染的功能。19. 与咽鼓管功能有关的肌肉及各自功能。(1)腭帆张肌:开放咽鼓管; (2)腭帆提肌:开放咽鼓管; ( 3)咽上缩肌:吞咽时协 助咽鼓管抬高; ( 4)咽鼓管咽肌:吞咽时有助于咽鼓管开放。20. 试述面神经在颞骨内的解剖。面神经自内耳门进入颞骨至茎乳孔出颞骨,在颞骨内分为四段。( 1)内耳道段:自内耳门进入内耳道, 偕同听神经到达内耳道底。 (2)迷路段: 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

11、 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状神经节。( 3).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状神经节起向后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 在前庭窗上方, 外半规管下方, 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此处骨质最薄。 ( 4)乳突段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21. 简述面神经的功能。( 1)运动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颊肌、镫骨肌、颈阔肌等;( 2)感觉纤维:管理外耳道后壁皮肤的痛、温和触觉; ( 3)副交感神经的分泌纤维:支配腺体分泌,如泪腺、鼻腔 腺体、舌下腺、下颌下腺等; ( 4)味觉纤维:司理腭及舌前 2/3 的味觉。22. 简述听骨链及鼓膜的生理功能。听骨链的生理功能: 锤骨与砧骨一起

12、构成一杠杆, 锤骨柄长于砧骨长突, 其比例为 1.3: 1。鼓膜的震动面积为 55mm2,前庭窗为3.2mm2,两者相差17倍。所以鼓膜及听骨链的正 常存在,将使听力提高大约 27db。23. 何谓重振现象?有何临床意义?重振现象又称复聪现象或复响现象, 声音的强度是声音的客观物理量, 而声音的响度是 听觉器官对声强的主观感觉量。 正常情况下响度随强度而变化。但有些耳聋病人, 对声音强度的改变较正常耳敏感, 即患耳响度增加快于健耳, 这种现象称为重振现象。 重振现象常说 明病变位于耳蜗, 特别是外毛细胞。 梅尼埃病患者常有此现象。另外对病人配戴助听器亦有一定参考价值。24. 纯音骨导听阈测试的

13、目的是什么?说明传导性聋纯音听力曲线的特点。骨导听阈测试是直接了耳蜗的听敏度。 使刺激直接作用于耳蜗, 测试其阈值而与气导阈值比较, 确定听力损失的类型。 传导性聋纯音听力曲线 的特点是: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听阈提高,气、骨导有明显间距大于10db。气导曲线常呈平坦型或低频听力损失较重而使气导曲线呈上升型。25. 试述盖莱氏试验的方法及意义。对鼓膜完整的病人可用盖莱氏试验检查其镫骨的活动情况,其方法: 将鼓气耳镜置于外耳道内,密闭之。用橡皮球向外耳道内交替加、减压力, 同时将振动的音叉叉柄置于病人的 鼓窦区。 若镫骨活动正常, 病人所听之音叉声在由强变弱的过程中尚有强弱的不断波动,此为阳性

14、;若无强弱波动感者为阴性。耳硬化或镫骨固定、听骨链中断时,本试验为阴性。26. 何谓感音神经性聋?区分感音性聋与神经性聋的方法有哪些?由于螺旋器毛细胞、 听神经、 听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 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 动传递障碍者, 称感音性或神经性聋。 临床上常把用常规测听法不能将两者区分时混称为感 音神经性聋。要区分感音性聋与神经性聋,可通过阈上功能测听,如重振试验、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sisi);听觉疲劳及病理性适应现象测试;以及abr测试等区分。颞骨 ct检查对排除听神经占位病变有重要意义。27. 分别叙述中耳胆脂瘤形成的两种学说。( 1 )袋状内陷学说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长期处于

15、负压状态,中耳粘膜充血、肿 胀、增厚,中、上鼓室之间的狭窄通道阻塞,受上鼓室高负压的影响,鼓膜松驰部逐渐陷入 上鼓室内, 形成一个囊袋。 早期袋口形状类似于松驰部的穿孔, 囊袋内壁为原鼓膜的表皮层, 鳞状上皮的表层上皮及角化物质不断脱落,堆积在袋中,囊袋不断扩大,破坏周围骨质,形 成胆脂瘤。( 2)上皮移入学说外耳道或鼓膜沿边缘性穿孔处的骨面向鼓室、鼓窦移行生长, 其上皮及角化物质脱落于鼓室及鼓窦内而不能自洁, 逐聚积成团, 体积逐渐增大, 形成胆脂 瘤。28. 自上而下面神经的分支有那些?(1)岩浅大神经自膝神经节的前方分出,经翼管神经到蝶腭神经节,分布到泪腺及鼻 腔腺体。(2)镫骨肌神经自

16、锥隆起后方由面神经分出,经锥隆起内之小管到镫骨肌。( 3)鼓索神经从镫骨肌神经以下到茎乳孔之间的面神经任一部位分出, 经一单独骨管进入并穿过鼓 室,然后并入舌神经中。其感觉纤维司舌前2/3 的味觉;其副交感纤维达下颌下神经节,节后纤维司颌下腺与舌下腺的分泌。 ( 4)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发出分支,分别支配茎突舌骨肌、 二腹肌后腹、枕肌、耳后肌、部分耳上肌及耳廓内肌。 ( 5)面部分支从面神经上(颞面支) 、 下(颈面支)支再分出 5 支,支配面部诸肌。29. 镫骨肌反射测试在临床上有什么用途。镫骨肌反射测试用途较广,目前主要用在: ( 1)估计听敏度。 ( 2)鉴别传导性和感音性 聋。(3)确定音衰与响度重振。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