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90728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修改00)(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土建施工部分BT项目一标段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方案批准:审核:编写: 中国电建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段项目经理部2014年11月21日目 录1.工程概况12.编制依据13.既有控制点情况14.施工测量的目标和任务24.1 施工测量的目标24.2 施工测量的任务25.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仪器设备配置25.1组织机构设置25.2 测量队人员及岗位35.3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36.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方法46.1施工加密控制网的选点及埋设46.2 GPS加密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56.2.1 GPS测量应满足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56.2.2 GPS网型布置

2、情况:66.2.3 GPS网测量方法:76.3精密导线加密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76.3.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76.3.2精密导线网型布置情况:76.3.3精密导线网测量方法:76.4精密水准加密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86.4.1精密水准主要技术要求:86.4.2精密水准网型布置情况:96.4.3精密水准观测方法:96.5 控制点的保护107.车站、出入段线施工测量107.1 平面施工控制点引测107.2 高程施工控制点引测107.3 基坑施工测量127.4结构施工放样测量127.5 主体结构放样127.6竣工测量157.7测量放线精度保证措施158.安全保证措施169.质量保证措施1610.

3、环境保证措施1711.附件17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土建施工部分BT项目一标段 施工测量方案1.工程概况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部分分为4个标段,本标为一标段,含两站三区间一车辆段及综合基地,主要包含三金潭车辆段及综合基地、三金潭车辆段出入线、三金潭车辆段站、三金潭车辆段站宏图大道站区间、宏图大道站新春站区间、新春站、新春站全民健身中心站区间。本标段工程线路图如下图所示。三金潭车辆段站位于武汉市银潭路以北,沿兴业中路穿越金潭路,为8号线第一个站点,北端经出入段线连接入三金潭车辆段,南端经三宏区间连接到宏图大道站。出入段线位于金潭路北侧,连接三金潭车辆段站与三金潭车辆段。三金潭车辆段站

4、、出入段线均为地下结构物,施工测量较为复杂。2.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 设计图纸、招标图纸等相关文件、资料3.既有控制点情况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土建施工部分BT项目一标段共有地面控制点34个,其中GPS点9个,精密导线点17个,二等水准点8个,控制点经现场察看,精密导线点DX801、DX802、DX803、DX809、DX810、DX811、D

5、X813损毁,二等水准点SZ801SZ806全部损毁,控制点GS801、DX804、DX807桩顶损坏,其他桩点保存完好。4.施工测量的目标和任务4.1 施工测量的目标施工测量的目标是要确保完工后的地铁空间位置及限界净空需要,确保地下结构、建筑群体及设备安装准确到位,确保与相邻标段的正确贯通。 4.2 施工测量的任务1)基本控制点由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提交的地面主控制点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施工控制测量和放样工作;2) 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情况,适当加密和改善地面控制点,以求有“多余的观测条件”,保证施工测量精度;3)施工放样工作要严格按照ISO9002贯标程序及图纸、规范执行,在放样前认真查阅图纸

6、、规范,计算准确,保证施工放样的准确性;认真做好内业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4) 对施工控制重点部位(如标段起始位置、车站轴线控制)要重点复核,保证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保证结构限界净空要求;5) 对各结构形式和施工误差累计等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构尺寸提出误差富余量,以求最终验收时结构不侵限;6) 按规范对每道工序的测量放样工作进行复核并按监理要求提交测量报验资料,经核准后方进行下道工序;7) 接受和配合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工作,接受和配合测量中心对施工控制测量项目进行的阶段性复核和抽检工作;8) 负责本标段的竣工验收测量工作;9) 按桩位保护协议的要求保护好测量中心交给的控制桩及施工中已复

7、核的加密控制桩点。 5.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仪器设备配置5.1组织机构设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总体规划和管理,工程管理部负责测量队工作的总体调配和规划;测量队长直接管理测量队的全面工作;技术副队长负责施工测量的技术工作;测量队下设三金潭车辆段站、出入段线测量班,由1名测量主管(班长),3名测量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内业资料整理及测量管理工作。其组织机构框图如下图:测量管理机构框图测 量 队三金潭畺段站、出入段线测量班工程管理部测量员5.2 测量队人员及岗位测量队人员及岗位见下表:主要岗位人员情况表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 称专 业学 历职务l刘军男38工程师工程

8、测量本科队长2王昌涛男27助理工程师工程测量本科技术副队长3王 超男26技术员工程测量中专施工测量班班长4李敖男24技术员工程测量中专施工测量班副班长5段孟礼男28技术员工程测量中专施工测量班班长6郑先起男23技术员工程测量大专班员7张春源男24/工程测量大专班员8刘远方男21/工程测量技校班员5.3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表序号名称型号标称精度数量备注1电子水准仪DNA030.3mm/kml台套瑞士徕佧2电子水准仪DNA030.3mm/km1台套瑞士徕佧3GPSV8-B5.0mm+1.010-6D1台套广州中海达4全站仪TS062”,2 mm+2ppm1台套瑞士徕佧5GPSV8-4

9、R5.0mm+1.010-6D1台套广州中海达6全站仪TCR8022”,2 mm+2ppm1台套瑞士徕佧6.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方法6.1施工加密控制网的选点及埋设施工加密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和埋设对整个控制网的稳定性起着有关重要的作用。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控制点,是保证控制测量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预防测量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的作用。1、 控制点点位的选择1) GPS点位选择的基本要求:(1)点位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度;(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

10、道,其距离不小于50m;(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6)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7)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及边联结;(8)GPS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 2) 地面精密导线控制点布设要求(1)、控制点位附近不宜有散热体、测站应尽量避开高压电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2)、相邻控制点间的视线与障碍物的距离以不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3)、相邻导线边

11、长不应相差太大,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米,导线平均边长控制在350米。(4)、GPS控制点与相邻精密导线点间的垂直角不应大于30,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避免旁折光的影响。(5)、点位根据测量工作需要尽量选在地铁车站和岔道井位置,导线点埋设应避开施工可能影响的范围。(6)、点位埋设:加密导线点标志我测量队使用不锈刚顶部刻划十字标志的测钉,埋设在地质稳定、不易破坏的地方。3) 地面水准点的选点布设要求(1)、精密水准网应沿工程线路布设成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结点网。车站附近应设置2个以上水准点。(2)、精密水准点应选在离施工场地变形区外稳固的地方,墙上水准

12、点应选在永久性建筑物上。水准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精密水准点间距平均为300m。(3)、精密水准标石和标志应按照规范要求埋设。(4)、水准路线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每300400m设一个固定水准点。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水准控制网的二等水准网的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精度指标每千米全中误差不大于4mm/km,往返观测高差较差不大于,L为附合水准路线长度。 (5)、点位的选择离施工区域较近,不易受变形稳固的地方,或选择在永久性建筑物上。水准点点位的选定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应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点位的正确性及测量精度。6.2 GPS加密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6.2.1 GPS测量应

13、满足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6.2.1.1 GPS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平均边长(公里)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与原有控制点的坐标较差(mm)212101/9000050表6.2.1.2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要求接收机类型双频或单频观测量载波相位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210-6D)(D为相邻点间距离)卫星高度角15有效观测卫星数4观测时段长度(min)短边60 长边90数据采集间隔(s)1060点位集合图形强度因子(PDOP)6重复设站数2闭合环或符合路线中的变数6同步观测接收机台数36.2.2 GPS网型布置情况:根据武汉市测绘院

14、提供的GPS控制点情况,结合我们的施工场地布置及控制点通视状况,我们测量队加密布置了如下GPS网型,见图:6.1.3(测量成果在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标段控制网交桩复测报告中有详细报告。):图6.2.2.1 GPS控制网测量网型 6.2.3 GPS网测量方法:GPS采用静态观测模式,使用徕卡GPS Viva GS15接收机4台套,按边联式进行观测。观测作业前对GPS接收机和天线、基座等进行了全面的检验,所用GPS接收机均经测绘仪器计量定点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6.3精密导线加密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6.3.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6.3.4.1 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平均边长(m)导线总长度(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