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924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设计 作业三: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三问答: 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要求分别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2按照本节所讲内容,分析一份语文教学设计,指出它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答:第一题:一、 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教学设计思想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结合教育的特有规律,认识得到不断深化,普遍认为,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是关注学的方案。作为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具有方法论的性质。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样判断自己已经到达了那里?提示了教学设计中必须涉及的目标、策略和评价三项基本内容。二、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一)明确教学目标

2、,熟悉教学内容1语文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必须认识语文教学目标系统,把握其中的基本精神。语文教学目标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整个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这是隐性线索,引导语文教学: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这是显性呈现,引导语文教学:组织有效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语文教学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

3、审美性的统一。所以,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就应该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认真落实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目标。2语文教学设计要熟悉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熟悉一切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一切语文资源。(二)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1语文教学要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2教材要为教学服务。做教材的主人 3教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三)发挥教师特长,充分利用资源1语文教学设计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特长。2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例如教材第74页的例子胡同文化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很好地利用包括人在内的多种教学资源的范例。除了物质资源

4、以外,人,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预想教学过程,制订最优策略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一系列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过去那种具有严格的规则、程式化步骤的语文教学过程已经不符合当前的要求。1教学设计要预想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安排施教的程序,然而更重要的是预想每个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并对此制定预案。教师设计的某一项教学活动,未必全体学生有相同的反应,而不相同、不一致、不一样却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多想可能出现的不相同、不一致、不一样的情况,并对此有所准备,才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5、2教学设计要制订最优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语文教学过程施加了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应制订最优教育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题:分析一份语文教学设计,指出它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

6、疏通文意2.欣赏生动的故事情节3.背诵课文4.诚信做人的态度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设计一、情境切入 出示目标投影显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2.指名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3.评议朗读中的精彩处或不足处4.分角色读:一生读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三、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间交流。2.解释加线词语:陈太丘与友期 期日中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3.请三位同学译讲文章,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四、背诵课文五、当堂训练要求:复述不同于背诵,它允许有个人的合理想象和再创作。六、人物画廊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

7、描写的人物有几个?(友人、元方)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请分别找出有关语句。3.个性品读画出人物对话,并品味人物语言。首先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提示: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提示: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同桌两位同学试读一遍。4.人物语言反应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交流讨论。)明确:友人:无信、无礼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七、观点对对碰最后一个场面耐人寻味:“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提示:1.模仿辩论会的形式,设正方

8、和反方,每方可设主辩手一名、二辩手一名、三辩手一名。2.赞同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正方,反对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反方。3.正反双方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八、我来讲故事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2.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或自己亲身经历诚信故事先讲给自己的同桌,然后再讲给大家听。(诚信故事举例:商鞅言而有信;孙武斩姬演兵;曾子杀猪;诚信的试金石。)3.老师来讲一个故事:故事见特别关注(11年10期)请同学们续写故事结局。老师总结: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诚信是更高层次的智慧。评价:该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全面,教学设计分别从概述、教学目标分析、学

9、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过程等六方面进行表述,表述详细,各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帮助作用,又引导学生通过拓展延伸,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激励作用。一、整个设计突出优点是: (一)体现了语文新课改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的突出表现是:1 、“三维目标”的设计,落实学科素质教育;2

10、、以“以生为本”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如“ 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翻译全文、质疑探究、课内延伸、拓展阅读”等环节 ;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 这个教学设计 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的教

11、学方式。(二)注重知识达到拓展,课本的延伸 。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会面面俱到,必然会有缺陷,这节教学设计在这方面下工夫, 在学生掌握了课堂的知识外,老师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更好的达到了新课改的目标。二、不足之处: (一)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这个教学设计很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好像显得不够完美。设计有“ 情境导入、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翻译全文、质疑探究、课内延伸、教师结语、拓展阅读” 等八个教学环节 ,但如果我们换种角度审视,这样的设计无非是把课堂当作流水作业的工厂,道道工序,分工明确,学生则成了流水线上的“零件”。说白了,这样的课纯粹是为了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设计,是在做表面文章,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 ? 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无须“满汉全席,面面具到”,我提倡“特色小菜”, 回味而无穷。(二)媒体使用不到位。虽有教学课件,但是什么时间展示没有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