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88319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 浅谈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中江县通济镇中心校六松侨爱学校:龚仕强 联系电话:18942893459在新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只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把新大纲精神、新教改精神、新教学理

2、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再加强求异、质疑、合作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二、要求异。所谓求异,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理解课文、回答问题、书面作业千篇一律,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我想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和思维水平中下的学生,容易拘泥于简单的模仿,使得课堂上出现第一个学生的话具有定向作用的现象。(二)、教师在教学前以参考资料为依据定了“谱

3、”,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谱”内展开固定式的思维。长此以往,当然会使学生思维呆板、僵化。要改变这种呆板、僵化的思维,教师就必须在训练学生求同思维的时候,更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进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应注重创设提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思考问题时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寻找出不同的答案,使思维过程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有一位教师教桂林山水时提问:“漓江的水绿得像什么?”有个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无瑕的翡翠。”老师又问:“你们能否不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有个学生答道:“漓江的水绿得像青梅酒。”老师没有表

4、态,让学生做了说明:“我爸爸常喝青梅酒,青梅酒碧绿碧绿的,多喝会醉人,望着绿得像青梅酒一样的漓江水会让人醉而忘返。所以说漓江的水绿得像青梅酒。”老师听了予以表扬、鼓励。三、要质疑。所谓质疑,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求异思维,是读者对作者的见解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评价。学生学习应是一种主动求知的过程。书上写的,教师教的,并非绝对无误。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二)、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质疑。(三)、耐心解疑,同时也鼓励学生一起解疑。要允许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地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如:有这样一位

5、教师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个学生读了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为难他,为什么还敢答应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呢?”另一个学生也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智慧和才能呢?”学生质疑后老师表扬了他们,接着引导全班同学积极思考、议论。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诸葛亮当军师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预测天气;善于动脑筋思考等。最后老师补充说:“诸葛亮还善于观察分析,他知道曹操心细多疑,大雾之下,不会冒然出兵;他知道鲁肃憨厚,能帮他的忙。诸葛亮因为知己知彼,所以百战百胜。”通过这样的质疑、讨论,教学逐渐深入。这种做法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四、要合作。所谓合作,就是让学

6、生凭借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学会合作,首先就要给学生学习创造合作的条件和时机。 1、分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分组应以4至6人为宜,教师给学生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性格各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在竟争中合作。 2、恰当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让学生分组讨论,但讨论流于形式的不乏少数,甚至有的讨论可谓“多此一举”。什么时候讨论更为适宜呢?我认为感性认识到位,需要上升到理性层面时,可以讨论;学生兴趣高涨

7、,针对一个问题都想各抒己见时,可以讨论;学生有生活中的实际感受,想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展示时,可以讨论;复习、梳理、总结阶段需要合作学习时,可以进行讨论。 3、及时反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观点进行整合、概括,选择代表进行汇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科学、合理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学会求异、学会质疑、学会合作是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每位教师都要努力从追求重课堂形式的完善,轻知识点的深化;追求学生外在的主体参与,忽视思维的锐意创新,独辟蹊径;重备教材,轻备学生的“十全十美”中走出来,用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构建适合时代、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位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打开思维的窗户,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的真谛,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20 20 = 4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