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88071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6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七月天山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

2、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作业1、通过查字典给本课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用生字词造句。(检查要点:注意指导书写和排版,如:皑、溅、蹄、鞍字的书写。区别形近字如:“延”与“廷”、“蹄”与“啼”等。)2、查阅资料。(检查要点:以查学生课本上作的相关笔记为准,督促学生为学习新课作充分准备。)3、说说课文主要描绘了天山哪些美景。(检查要点:看学生对内容的分解能力,一有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有天山密林

3、;三有天山深处的美景野花。)二、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

4、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三、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小结: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

5、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四、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

6、深处。(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

7、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4)朗读四自然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六、作业布置1、归

8、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2、小练笔:(1)用排比句写一写我们的校园。(2)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

9、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板书设计4、七月的天山骑 马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热 爱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课后反思: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

10、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3篇扩展阅读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案3篇(扩展1)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反思3篇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反思1七月的天山作者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自主阅读、品读课文、阅读整理这一块着手。一、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本文教学遵循略读课文的原则,以学生自读为主。学生边读边想,知道了哪些天山的信息,是按照怎样

11、的顺序写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番景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品读课文,感受天山之美,文字之美。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哪儿写得好,好在哪里”进行自主研读和反馈。学生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景物之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三、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提高动手动笔能力。首先是文中比喻句特别多,让学生把雪峰比作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塔松比作是巨伞等的句子进行摘抄,想象,体会运用。其次是欣赏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三句: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

12、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然后进行仿写身边的人、景、物的排比句的仿写。最后是对“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写为陈述句。但是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所以安排朗读与指导朗读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反思2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

13、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

14、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

15、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学生理解的深与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一些优美的句子,词语收到学生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