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87822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精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一、根据乡域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加北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1、加北村的性质是:以生态农业,绿色蔬菜为第一产业,以畜牧业、渔业及多种产业为第二产业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2、加北村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在完全保护耕地,重新规划用地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田水利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域闲置土地的作用,拓宽产品种类,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二、加北村的发展目标:1、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调整用地布局,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力的外部条件,使全村用地结构趋于合理。2、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副产品,产品初、

2、深加工,综合仓储,产品销售、牧业、渔业、旅游、文化等综合产业体系。3、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敬老托幼、技能培训、扶贫、社保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4、造林增绿,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各级绿化体系,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加强基础设备建设,为确保生产发展和创造良好居住环境创造条件。5、制定防灾规划,防止火灾、风沙、山洪泥石流等对村庄的危害。拆除、重建危房,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6、以工补农,以园带村。把加北村建设成“用地布局合理,生产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组织便捷,各项功能齐全,生活环境优良,地方特色突出,乡风乡俗文明,村庄面貌一新,村民生活富裕,实现小康生

3、活水平的现代化新农村”。其发展计划实现目标是:“一年启动,二年实现,三年变样,五年达标。”!三、局调整村庄布与体系结构中心村基本保留完整,将畜牧养殖业尽量集中移出中心村,安置于下风向水草丰美处,使人畜分离,避免疾病的传播,原加漠公路南侧适当修建新住宅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靠近加漠公路一侧拟建一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扩大当地农产品、山产品的销售范围,在村内适宜地段开发旅游业,从而带动村内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形成一纵一环为主,网格支路为辅的道路体系,即将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形成环路,东西纵向贯通主街拓宽改造形成纵向主轴,其它现有沙石路基本呈纵横交错的方格网格,这样就形成

4、了加北村以现有路网为基础,做适当调整,改造切实可行的村镇体系结构和布局。四、人口规模与结构1、人口规模:现状:9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共有923户,3057人。猜测:未来达到,2、人口结构:现状:共有923户,其中从事农业生产500余户,畜牧养殖业80余户,其余为亦工亦农人口。猜测:规划实施后,从事农业生产村民户数维持在500户左右,畜牧业采取集中养殖措施,使畜牧养殖业村控制在30户左右,利用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农家田园式度假项目。规划20户左右村民从事旅游业、服务业,其它村民安置于村办工厂及农产品及小产品经营,从而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得到安置,并加快农转非的速度,使中心村向城镇化靠拢。五、提

5、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1、道路设施(1)、现状:村屯内部道路体系不完善,共有13条路面,全长17.5公里,其中只有原加漠公路为水泥路面,宽只有6米,其余均为村间小路,且路况较差,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电线杆零乱,存在不安全隐患,极待改善。(2)、道路整治规划配置建议:结合现状的主要道路,确定道路布局形式,对现状道路进行硬化、宽化、拓宽改造同时调整道路竖向,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对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其主路形成村内环状道路系统,以该系统为中心,对其余现状道路进行综合整治。保证主路系统为水泥路面,其余道路路面铺装形成,根据村内具体情况确定。主路系统单侧

6、设置路灯,其余道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灯饰亮化,主路红线宽度为18米,其余道路均为9米。道路两侧设排水沟,其具体形式为明沟,主干道两侧明沟设置加盖板,街道两侧设街道树,加强干道绿化,保证路面洁净、平整。2、供水设施(1)、现状:村内现有自来水用户达345户,占全村的29,其余村民均使用机井供水,全村共有深水井9眼,深度可达100余米,水质较好。现有自来水供水管网埋深较浅,村民用水量较少,冬季自来水易冻,村内现有农田无浇灌和防涝措施,村内大部分无室内消防水源。(2)、供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解决村内自来水问题,对现有机井水质进行化验,如不符合标准,将修建几处水塔,进行处理,保证自来水水量充足,使自

7、来水入户率达100。确定输水工程管线走向,及水源保护措施,将自来水管网进行整治,深埋。增加自来水加压设施,保证室内消防水源。3、排水设施:(1)、现状:主要街道采用明沟排水,其余道路及用户无排水设施。(2)、排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根据生产、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结合地形现状统一设置村内部排水系统,划分排水区域,实行合流制的排水体制,全面进行下水道、渗水井、排水沟渠的建设与改造。排水应结合道路建设一并改造,可采用明沟或暗渠的方式。确定排水沟渠的横断面,明确污水处理方式、规模及等级,确定污水排放地点。近期规划生活污水及厕所污水用渗水井处理,地面雨水利用道路两侧明沟或暗渠排放,规划远期根据地势高差

8、沿道路规划几条排水管线,将村民厕所改为室内冲水式。4、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设施(1)现状:村内已基本解决村民生活用电,全村共7处变压器,其中100千伏安一个,63千伏安1个,其余均为30千伏安变压器,无工业用电。通讯基本畅通,但室外电缆杂乱无章,影响村内道路交通。有线电视覆盖率仅达到20。(2)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根据工业用电量增设工业用电变压器。通讯及有线电视采用地下管网,结合现状现形村内道路系统,尽量做到铺设合理,不影响整体环境,使入户率达到100。5、环境卫生整治(1)现状:村内每户农民家中均有室外厕所,其中2005年将50户室外厕所改为无味厕所,村内现状只有小学及乡政府两处公厕,生活

9、垃圾入家畜粪便堆放比较散乱。(2)环境卫生整治建议主:对村内室外厕所进行统一改造,有条件的村民可在室内修建厕所。增设公厕,集中堆放垃圾,确定村内部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外部垃圾处理声的位置与规模,确定垃圾处理方式,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现状提出人畜分离的改造方案,提倡村庄牲畜村外集中圈养,合理确定牲畜圈养的场所,其场所位置应考虑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6、主要公共建筑配置(1)现状:村内公共设施建筑不完善,村内现有小学一处,共有7个班,学生204人,老师17人,教学楼共三层,教学设施较完善,但室外操场场地不平整,易积水。村内现有卫生院一处,共有医务人员5名,4名初级职称,1名药剂师,医疗设

10、施不完善,无敬老院及幼儿园,村内无大型公共场所。(2)主要公共建筑配置建议:对现小学进行整治,平整操场,增加运动设施,将现有卫生院建筑进行拆除,并在原址上进行新建,在中心区四周建设一处农民休闲广场,并在广场周边修建幼儿园及敬老院各一处,对乡政府及村政府进行改建、扩建,以满足行政办公的需要。六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1、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为70平方米/人。(2)、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居住建筑用地60,公共建筑用地8,道路广场用地12,公共绿地8

11、,工业建筑用地12。(3)、本项目为对加北村进行整治规划,所以建设用地位置不变,只是将其中一些地块性质进行修改,并在村子原建设用地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用地。2、村区规划范围:在原村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东西方向的具体位置及面积待测量图完成后共同确定。3、建设用地的大体布局:(1)、居住用地大部分对现状民宅进行改造,基本上保持性质不变,将现状危房拆除重建,另外在现砖厂地段及其东侧规划标准化农村住宅小区50-100户,做为安置村内需动迁的村民。(2)、公共建筑用地平均分布在居住用地内,一些公用的设施布置在村中心四周,另外在村西侧接近加漠公路规划一处农贸批发大市场。(3)、道路用地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扩建,并在村四周规划一处农民休闲广场。(4)、公共绿地:村内公共绿地主要以道路两边绿化带及中心休闲广场绿化为主,另外在西侧池塘处规划一处以农家特色为主的旅游渡假场所,该区域需覆盖大面积绿化,养殖场和居民村之间设置植树隔离带。(5)、工业建筑用地选址要靠近加漠公路,原则上不占用农田及耕地,并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6)、养殖业采取“人畜分离”的原则,将养殖基地移至村东西两端的草场上。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