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877358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着读后感(通用12篇) 活着读后感篇1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心神不宁,说不出所以然。我也曾认真仔细思考,思考的结果是对于人生有点迷茫。也许我这样说你会觉得我太矫情,但我真的是认真的。不得不想到哲学,从前总认为那是些没什么用的东西,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多,越发觉得哲学是人类的根基,动摇不得。“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真的值得每个人深思。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要活着?要怎样活着?一系列的问题,感觉我都快要成哲学家了。但愚钝的我找不到答案,身边的人也无法沟通,于是我试着从书中去找寻答案,多读书,就是为了开阔眼界。常听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

2、,是的,我们行色匆匆,见面顾不得说上两句话,却在社交网络上过分积极。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来得太快太突然,容不得你休息片刻。身边不好的.消息不绝于耳,某某出了事,某某母亲身患绝症,某某不幸离世那些小时候陪着我长大的人们,一个个离世的消息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原来生命竟是这般脆弱,那些活生生的人,那鲜活的记忆,一瞬间便不复存在,然而没有了他们的世界依然正常运作,好像他们从不曾来过一样。没有谁是了不起的,没有谁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离开谁这个地球都照样转动。那么,来与不来?意义又在哪里呢?于是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我也将离开,可是我又不敢想。我猜没有几个人会竟然幻想与死神的约会吧?但这毕竟是每个人要

3、面临的问题啊,无非早晚。很庆幸,之前去朋友家玩刚好看见阳台上放了一本书活着。咦!好像在哪里听说过,好像说是挺好的值得一看。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朋友讲到活着虽然是日本人写的,但是里面的思想根基都是源于中国的古代思想,他还跟我提到了“宇宙法则”听得我很感兴趣,于是就把书借回来读。的确,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很需要这样一本书为我指点迷津,书中,稻盛和夫所讲的理论其实都是我们知道的无外乎的那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所以,不要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越来老生常谈的东西越是值得人深思。书中的很多观点我很认同,比如说“每一天都极度认真”,我们总是畅想将来,将来我要怎样怎样,却忘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

4、的将来都是基于今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曾经这是我的信条,何时我竟把它忘记,悔也悔也。往事不堪回首,都因过去不够努力,不够拼搏。书中说“把珍贵的人生过得碌碌无为,是对生命的糟蹋。”是的,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是在浪费生命。这样的人生,很多人在这样过,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过一天算一天,这其中也包括我。还好还好,读了活着,或许我的思想会变一变。其实仔细想想,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我第一次参加招教就成功了,虽然背后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都值了。我是幸运的,孩子两岁了,我没有自甘堕落,没有随波逐流,也许这次成功上岸就会改变我的一生,最起码以后

5、在孩子面前,我会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在别人眼里,我应该是幸福的吧,家庭孩子都有了,如今事业也有了,教师,多么稳定多么令人向往的职业啊,对于女人来说,当教师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吧。但我认为,这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很多人认为一旦上岸,从此衣食无忧,不需努力,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基本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想,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最初那个强烈反对当教师的我,饶了好大一圈,最后还是绕回了原点。所以,就当是命运的安排吧,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干,努力干,花心思干,不要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我知道,这条路还有很长很长,也布满了荆棘,但是我愿意去尝试,一点一滴,用自己的努力慢慢来,不着

6、急,能做多少是多少。书上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我说,既然来到这个世上,何不好好享受一番,认真去度过生命里的每一天。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扩宽它的宽度。认真去对待,去欣赏这个世界,去努力为这个世界做点贡献,不一定很大,一己之力即可,最起码不要去伤害别人。人,还是要多读书的,尤其是像我这样长得丑的,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去读书吧,听听不同的声音,除去心中杂念,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不想承认我是马上要步入30岁行列的人,就假如我能够活90岁的话,人生也过去三分之一了,还剩下三分之二,容不得我浪费了,青春转瞬即逝,不再回头。如果说过去的20多年有什么后悔的事情没?有!第一,读书太少;

7、第二,竟然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要弥补自己,最起码多读书,让自己的大脑充实起来。恩,胡言乱语之后心情好多了。读一读,写一写,胸中不再压抑,甚是畅快。活着读后感篇2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活着一生去思索的事。想了很久如何开这个头,是分别从福贵的家人一个个说起,还是说就活着说活着的意义。后来想到余华一开始写的时候,是第三人称,后来改成了第一人称的叙述,他解释,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里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第一次看这本书

8、,我现在仅有的回忆,是我在高三时在寝室里,晚上开着台灯一口气看完的。只记得哭得稀里哗啦,如今再细想却想不起书中的内容了。大概是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对生活有些彷徨,于是提出看一遍活着。这一次,一开始便被余华所写的各个版本的序所吸引。他很真实,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真实,而这种真实,就像一开始见到黑色的封面上,简单而醒目的标题与作者名字,直逼你眼前。正如余华自己所说,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福贵在树下对我断断续续的讲述,像极了我们也坐下酷暑的树

9、荫下,扇着扇子听着福贵以一种仿佛没有情绪,甚至讲着讲着还会咧嘴笑起来的样子在讲述书中的故事。这也许就是代入感,沉浸情境的感觉。他的家人都是那么的真实。他老爹在落魄前蹲在茅坑上与最后从茅坑上掉下来断了气的对比;福贵进城为母亲寻药被抓去一去不复返时,老母亲一直在病床前念叨着“福贵不会再去赌的。”的无奈心疼;有庆天天跑着去割草,跑着去上学,跑着去献血,失血过多而死;凤霞发烧成了哑巴,因家庭贫瘠被送去给城里人,最后因生产而死;他的妻子家珍拖着生病的身子,熬过病痛,却不幸看到自己的骨肉有庆和凤霞的离世;二喜保大不保小还是失去了凤霞;苦根生病了最后撑死在床上。我书看完已过去半个月了。回想上述的细节时,我并

10、不觉得这是剧本戏剧性的安排,这宛如就是生活中,村子里福贵的亲人,就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个悲惨地离去。这该是多大的悲痛啊!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福贵的一生经历,这一切是因福贵而起吗?是社会背景酿悲惨家庭,还是悲惨家庭造社会背景?这不是幸存,这就是生活。福贵不是幸存者,他只是这个家庭中的仅剩的生活者罢了。就像是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人与海一次次的斗争,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许我们可以看到福贵买了一头即将被宰的老牛,一同生活,被赋予了与自己一样的名字,听着福贵的有关自己一生的念叨。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论是哪个时代,哪一

11、个人,都经历着获得与失去;都体验着聚与散的感受;都饱尝着甜与苦的滋味。我们无法主宰生活的无常,但我们起码可以决定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小时候我常常听大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好人短命坏人活十年类似的话,有对逆境下成功逆袭的肯定,也有对一些向真向善的人的不幸生活的惋惜。其实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今天饭桌上,家族里一位伯伯说,这次肺炎情况比的非典严重多了等等的话,然后婶婶就说,现在会觉得当年经历的没有那么严重,但其实当年挺过来也是一段很难的日子。是呀,我们总是在面临困境时,用放大镜观察,放大恐惧,战战兢兢踌躇着;在回首困境时,眯着眼无意识降低经历过来的难度。你看,亲人离你而去时,你最后不也适应了

12、;恋人告别你而去后,经历一段沉沦期后,你依旧习惯了单身的生活节奏;工作上一道道的坎坷让你大把大把掉头发,熬成黑眼圈,躲在被窝里委屈地哭红了眼后,还不是最后出色做出决定,辞职开启新工作生活或者圆满完成任务。我们从来不是靠比惨来赢得生活的。每个人内心最深处都一处柔软之地,藏着曾经受伤的伤疤。我们接受受伤的自己,也接受治疗伤疤时的自己,更接受伤疤痊愈后的自己。面对无常,请相信自己,有时看似改变,其实无需改变,就足以与命运中的生活搏斗。福贵赌博输了家产活下来了,目睹一位位亲人的离世依旧坚强的活着;家珍靠着一位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将家里安排得妥当;凤霞承担起家里一部分生活压力,乖巧又善解人意;有庆有着这个

13、年龄该有的孩子的天真,也有着他家庭赋予他的懂事与担当,让人心疼时又觉得心疼。我总觉得,大家都没有想那么多。大概这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在活着。书中的人也好,生活的每个人也罢,都是在为这活着在忙碌的活着,只是有时从没想过这个关于活着本身的问题而已。生活足够艰辛与曲折。人生就像一场拼图游戏,我们没拼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会拼出什么图案来。最后,看了余华不同版本的序,喜欢上了他笔下文字的风格。“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余华自称自己的作品都是源

14、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他沉湎于想象只追踪,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却没办法使自己变得纯粹。然后我果断了决定下一本还是看他的。活着读后感篇3张艺谋拍了这部电影,很有名气但是没有看过,只知道这是大背景下的小说。读之前我准备了很多,准备成为时代下渺小的一只,站在岸边被滚滚而来的潮水打湿鞋子,去触碰历史的马车扬长而去掀起的灰尘。但读完之后却是意外的平静,有一点点的无奈,只是人生本就具有的无奈。没有拧巴,没有怨恨,仿佛小说里人物的命运都与时代无关。余华的笔触细腻而有抓力,我好像也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样穿着布衫,一同经历着这一生。印象很深的是文中有一处描写饿了一段时间的男主人公和儿子把作为

15、家里唯一财产的羊卖了,换回来米,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路上,像洒满了盐。读到这的时候,嘴里也咸了一下,没有经历过挨饿,就想象着连续吃了很多天的大米粥,今天突然加个冒油的咸鸭蛋,夹出一点放到粥里,有点滋味了,剩下的还要留着以后吃,我想就是这种感觉吧。书中讲羊是性价比很高的财产,能产奶能卖羊毛只吃草,男主人公的儿子每天喂羊,感情很深,但我想回来的路上,男主人公更多一点的是能吃上一段时间米的欣喜,能不被饿死的欣喜。书中像这样简单自然的描写有很多,也是在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作者余华在自叙中写道“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16、,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在小说中,看到了时代,看到了被时代拉扯着的命运,更看到了一份简单的意志,是希望,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的人性的善良。很感恩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努力做什么就能成为什么。不用担心是否有明天,而是去想怎样让明天更好。深处其中可能不会觉得,与书中的时代相比,现在这个时代真的给了我们很多。我想无论在怎样的时代里,我们都可以作出选择,选择做个善的人,选择努力的生活。曾经想过,下辈子要做什么。想过当一棵高高的大树,骄傲的立着,看世界变迁。想过做一只国宝大熊猫,过着吃吃喝喝卖萌的生活。现在更想做人类,去接受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