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87661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 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

3、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4、(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5、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

6、学生讨论。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

7、,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

8、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

9、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

10、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教师:1、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 调查生物状况。 2、设计调查表 调查 小组 组长 组员 调查地点 校园内 调查 时间 2003年9月 日 天气 状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与人类关系 植 物 动 物 组内互评 教师评语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调查 第二课时:整理、交流、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调查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例,什

11、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方案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 2、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普查表(或班主任老师分放的新生登记调查表),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地调查: 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等)。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请教老师。 3进行校园调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4教师一起调查,注意安全第一。 三、整理统计: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 1全班范围内交流,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

12、相互交流。 2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作用,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本次调查活动。 3完成调查表中互评和老师评价部分。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想。 2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算出平均值,其它班级或学校学生相比。 教学反思: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 点: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 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

13、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 师:在课堂上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 生:同桌带一只小地球仪 教学设计 一、生物圈的概念 1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2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3老师总结: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圆! 二、生物圈的范围 1分小组作并讨论课本,11页至12页生物圈范围然后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教师总结: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

14、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1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课本12页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2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3教师总结: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生,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