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概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87578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前教育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前教育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前教育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概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概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现象及问题,以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制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理解学前教育概论应把握以下四点:应有全面的观点,应有整体的观点,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应有开放的观点。幼儿园有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第二,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是世界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湖北武昌蒙养院,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第三,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既具有教育性质,也具有福利性质。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1实证的方法:对幼儿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1)观察法: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2)调查法: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3)实验法:研究者有意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积极干预被研究的幼儿教育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从而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2历史的方法:通过研究中外教育的历史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一种方法3理论演

3、绎的方法:即从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演绎和推断出幼儿教育理论的一种方法。柏拉图:第一个论及幼儿教育重要性的人,也是第一个提出幼儿社会教育主张的人。英洛克:教育漫话 英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法 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法,母亲与儿歌幼儿园书信集 他倡导自由。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出生时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状态。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他主张儿童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主张用直观和游戏的方法教育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

4、表现。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生物的目的,即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二是社会的目的,即使个体适应并利用环境。他认为真正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个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社会生产力与幼儿教育有哪几点: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二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三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四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适宜发展性教育:称为“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教育要与儿童年龄特征相适宜,二,教育要与每一个儿童的个人特点相适宜为什么说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幼儿观:幼儿是自然人幼儿是社会 幼儿是完整的个体幼儿是自主建构

5、的个体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遗传因素环境幼儿教育幼儿主观能动性幼儿发展和幼儿教育的联系:(1)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依据 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制约幼儿教育的难易程度 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制约幼儿教育要求递进的坡度 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教育的阶段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使幼儿教育具有多样性幼儿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巨大力量 幼儿教育能改变脑组织和保证人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教育能诱发幼儿能力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能发掘并培养天才儿童 幼儿教育能早期发现并有效减轻缺陷儿的残疾程度,实

6、施纠偏和补偿教育。儿童观分为三类: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家族本位的儿童观,个人本位的儿童观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1.幼儿教师劳动的艰巨性2.幼儿教师劳动的细致性3.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4.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5.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6.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幼儿教师的职业品质: 1.思想品德素质(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2)热爱幼儿(3)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2.基本文化素质(1)广博的文化基本知识(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3教育技能素质(1)观察和评估的能力(2)组织能力(3)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4)与幼儿交往的能力(5)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6)自我发展的能力4.个性心理素质5.身体

7、素质17.我国现有的新型幼儿教师培训形式主要有三种: 1.参与式培训 (1)合作学(2)体验学习(3比武竞赛(4)实践操作2.研究性反思 3.行动研究我国幼儿教师的队伍的状况:1.幼儿教师规模总体呈缩小之势2.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且内部分配不公平3.工作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明显4.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不明显,基本权益没有保障5.保育员尚未纳入幼儿教师管理的范围幼儿保教目标的社会基础:首先,幼儿保教目标受国家政治的影响其次,幼儿保教目标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后,幼儿保教目标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幼儿保教目标的理论基础:1.幼儿保教目标的哲学基础 2.幼儿保教目标的心理学基础建立幼儿保教目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8、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幼儿园课程:仅指幼儿园的保教活动或具体科目。广义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保教目标而组织安排的所有保教活动。狭义的是指幼儿园的分科教学科目的总称,而幼儿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的生活和教学的活动内容我国幼儿保教内容与要求五大领域1.健康领域:要求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参加体育活动。此外,要做好幼儿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对幼儿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2.语言领域:要求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说普通话。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9、;对有语言障碍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注。3.社会领域:要求幼儿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爱父母长辈和集体等,学习互助。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个性以及劳动的观念和习惯4.科学领域 :要求幼儿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引导幼儿积累科学经验;发展幼儿智力和科学探究技能5.艺术领域: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培养幼儿初步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保教内容中,全面与重点的矛盾:幼儿保教内容必须全面广泛,要对幼儿实施全面的教育。这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但是,幼儿保教内容页应该有一定侧重点。这是因为,第一,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对幼儿保教客观需要不一样。第二,幼儿身心的各个方面有其不同的关

10、键期。第三,每个幼儿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需要。幼儿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是幼儿教师代表社会需要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推动幼儿教育过程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幼儿教育要求必须通过幼儿的主体活动,将外在的,社会的,由教师提出的要求逐渐转化为其自身的要求。当然,在幼儿教育中还存在各种特殊的具体矛盾。如幼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育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等。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条件:1.让幼儿在学习额过程中有“主动学习”的体验 2.为幼儿的学习“搭架”,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学习主动学习:指由学习者发起的学习,不是指教师手把手教或传递而进行的学习支架教学:用来说明在教育

11、活动中,儿童可以凭借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或提示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师幼互动作用的策略1.善用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给予的启示2.正确对待幼儿的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予的启示3.“完整人”教育和“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给予的启示幼儿教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三种方法语言激励法(老师可讲“猫捉老鼠”的故事,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猫捉老鼠的场景,激励幼儿参与该游戏)材料吸引法(老师可用鲜艳的玩具逗他,引起幼儿抓握玩具欲望)表演法(玩滑梯,老师示范表演使幼儿情绪高涨,幼儿深受感染乐意去冒险)表达阶段分为四种:游戏表达,艺术表达,运用中表达和语言表达,表达即让幼儿用言行表现其所学知

12、识技能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四点1.向幼儿展示丰富的,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内2.让幼儿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快3.让幼儿理解学习的意义4.教师的评价是幼儿学习兴趣养成的调节因素环境育人的原则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一。环境育人的原则的依据1.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实现发展的现实条件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环境是根据婴幼儿教育目标而营造和组织的面对婴幼儿身心的体智德美等方面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2.幼儿对环境的好奇心和依赖性老师需要注意创设和利用环境教育幼儿,剔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二。环境育人的特点 1.设置的目的性 幼儿园环境是依婴幼儿的教养目标和要求营造的。包括:园地选择,内部设置,人员配备等。 2.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 环境对孩子影响是持续不断的,只要在幼儿园,他就被幼儿园物质和精神因素包围,时时刻刻收到环境影响。 3.影响的渗透性环境对人的影响通常是潜移默化,以渗透的方式进行的。 4.效果的迟缓性和难评估性 环境育人不可能像教学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评估环境和环境育人效果都很困难。 三。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内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环境创设物质的基本要求:健康性,教育性,活动性,丰富有序性,经济性 心理创设的基本要求: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创设充满爱和关心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