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87330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指导(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求职择业的准备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求职择业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期,毕业生应该做哪些准备呢?首先,同学们应该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这是建立在客观评价自身综合素质、科学分析我国以及所在地区高校的就业形势,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关系基础之上的。此外,毕业生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求职择业的过程伴随着大学生心理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对自信心、承受力、意志力、适应力、耐挫力等心理素质考验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盎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才。同时,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比如求职信、个人简历

2、等等。在就业市场上,无论你采取何种求职方式,都需要准备一份求职材料。求职材料是让用人单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选择自己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的这些都是本章将重点讲述的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学生应该知道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如何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材料准备。第一节 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大众化”时代以来,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各种媒体经常讨论的话题。而事实上,许多毕业生未能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有业不就”,他们想的不是“就不就业”的问题,而是“单位好不好”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好单位呢?薪水待遇、单位名气、工作性质、岗位职务、城市户口,这些哪一个更重要呢?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

3、来说,对自己锻炼最大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讲,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和一项职业的内容、条件、待遇、职务、地点等因素都是其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第一步就是要确立正确的职业方向.一、客观评价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现代意义的求职者,大学生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1世纪,中国能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那么,现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综合

4、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界定,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这砦素质,既各具一定的独立性和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处于现代大学生这一整体之中。诚然,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然而,创造性的前提是基础性、全面性。现代大学生要真正承担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者说德才兼备、一专多能。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文化科技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本钱.”但是与此同时,各个要

5、素之间又是一个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内容在上册的第三章“大学生自我塑造”中已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二、科学分析就业形势 作为一名毕业生,同时是一名求职者,同学们预先一定要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只有建立在对就业形势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多走弯路。 (一)大众化就业时期的来临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1982年是“统包统分”阶段,即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这种分配制度在当时的国情下为国家的经薪发展起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既保证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为国家的交通、能源、国防、

6、军工、科研、教育等重点部门配置了相应的人力资源,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的发展,“包分配”的就业制度表现出许多弊端:与经挤体制改革不配套,不利于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毕业生就业制度的第二阶段即改革阶段从1982年开始起步,教育部选择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作为试点学校,通过改变计划的编制方法和供需见面的方式落实就业计划;1993年开始,教育部直属院校实行中期改革方案,其核心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1996年后在全国高校开始实行“双向选择。 1999年后,

7、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2004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68万;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 350万.首届“全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坛召开时,有关专家 表示,中国大学生就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大学生就业层次将会逐步下降,大学生将从社会精英转变为中高层人才;二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已经日益普遍,不再处于短缺时代,所以大学生就业必将朝着低层次就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健康发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基

8、本完成,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接近尾声,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规范。整个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社会用人也更加规范且比较平稳。使得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进一步为市场所驱动,过去在就业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网络优势逐渐淡化.与此相适应,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呈规范和平稳的状态.用入单位选人更加理性,毕业生择业心态更加成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全职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且各个层次的毕业生都有,毕业生和家长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增强。主要原因是:多数用人单位前两年为迎接人世和“十五计划,已在人才上做了必要的准备,补充和储备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经过产业结

9、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企业已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用人也进入成熟稳定期,吸纳毕业生一般不会大进大出,波动很大:新的就业增长点主要是一些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大多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用工将大大减少;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足。 此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就业渠道多元化,毕业生就业除学校这一主渠道外,中介组织和劳动力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是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不再局限于国有单位,而是有工作有收入就视为就业.此时就业只区分两种类型,即full-Lime(全职)和parttime(兼职);三是就

10、业过程法规化,就业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法规来保护和约束,随便违约或不按程序办事将行不通或受处罚;四是就业手续简便化,就业的手续和环节将大大减少,各种计划的限制将被取消,就业手续简单方便。当然,待业的毕业生人数会随之增加,由此形成了不同于当前的其他特点。(二)形势估计和预测的基本依据1供给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快速变动,从8。3亿劳动力资源存量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供给会增大。单就高校毕业生来说,1996年全国只有86。7万人,2000年有1U7万人,而今后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增幅较大,毕业生数量会迅速增长到300万以上。研究生招生也呈跳跃式发展,199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5

11、。8万人,2000年已增长到12。1方,2001年计划招15。6万,增幅也相当明显。高增长会形成高存量,如若不考虑社会需求,与社会需要脱节,则会造成存量膨胀。因此,在高校扩招的同时,要抓紧研究专业结构调整问题,并力图找到一条消肿扩求的路子。 2需求分析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但因劳动力整 体素质不高,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还不成问题,特别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近两年仍会呈供不应求的态势。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会不断扩大.当然,这并不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大造成的,而是我国劳动力资源过剩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的。从1991年到1996

12、年,每年城镇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为700万,而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却在1000万以上,新增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新增就业人员的需求,而且下岗和失业人员在增加.专家称,劳动力资源过剩将成为新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面对增幅迅猛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增幅并不显著。许多人把解决失业问题寄托于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但“人世”初期,经济所带来的就业空间并不明显。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经济部主任迪帕克认为,服务业是未来增长巨大的领域,若其快速增长可以吸纳从工农业分流出来的失业人员.问题在于服务业能否快速增长,何时快速增长,它所能创造的就业空间到底有多大,一时很难估计。分析家称,未来10年我国农业和工业失业人员较多

13、,此外,电信业、金融业、保险业、石化产业、信息产业等行业也会减员增效,出现较多的失业人员.但是,我国末来新增就业机会也不少,甚至有些行业能够大量增加就业机会,如专家预测,人世后我国纺织业新增就业机会达282。5万个,服务业新增就业机会达266.4万个。此外,钢铁工业、房地产业、家电业、食品业、商业等将会出现繁荣的景象,因而也会相应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特点 近两年,毕业生的择业状况发生一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知识含量高的工作和考研的毕业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加入WTO,导致我国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14、地,必须不断更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人才才能胜任这项重担,故各企业以提供高薪、解决住房、发放安家费、提供良好发展空间等措施聘请高学历人才。在用人市场的引导下,很多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有很多考研落榜的毕业生也不联系工作单位,而是准备明年再考。另外,选择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毕业生也明显增加。 其次,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或行业成为毕业生的首选。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他们提供的薪水高,有良好的福利保障,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有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如国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TCL、海尔等企业,国外的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等企业,对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国有大型企业经济的复苏,对毕业

15、生的吸引力有所回升,特别是国防工业、国家支柱性企业,各地方知名企业都成为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单位,另外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的待遇提高了,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2004年报考公务员的学生明显增多。 最后,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择业观念尚存在偏差.有些毕业生就业概念过于狭窄,一心向往“到大公司去、到大城市去”,反而错过很多就业良机.三、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没有无个人的社会,也没有纯粹孤立的、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总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人生的过程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解决个人与社会

16、关系的实践过程。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判断人生观、人生价值选择是否科学的根本依据。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这二者关系中显示的。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它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人生.它贯穿人生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具体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自我修养与社会规范等矛盾中,人生就是面临这些矛盾并不断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 可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只有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正确进行人生的选择。同样,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舍与抉择,是值得每个人认真考虑的问题. 人生价值观问题本质上就是对社会的奉献或者说对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