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读书笔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871886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读书笔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词读书笔记1所谓“一代有一代之_”,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代表 性的文体。这些文体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以至一提起某个 时代,人们便会联想起某种文体;一提起某种文体,人们便会联 想起某个时代。如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 元朝的曲,明清两朝的小说、戏曲,民国的白话文学等。这些文 体在所代表的时代里,作者最多,作品最繁茂,艺术成就最高, 如山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 况空前,后难为继。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 发起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 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2、名篇佳作,精华毕现。正 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已被唐人做尽一样,好词也被宋人做完 了。唐诗宋词,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 术史册,流芳百世。唐代为我国诗之盛世。唐人以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空前之 伟绩。唐帝国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一百多 年间,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 使在安史叛乱之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 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未停顿下来。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 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 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 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唐诗是在既继承前

3、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 繁荣发展起来的。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 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 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诗人 在初唐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六朝的艺术技巧,继承了诗经 以来的传统,努力表现他们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诗歌创 作的高潮。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便是这高潮中两位伟大的诗人。 中唐时期,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这个运动成为贯穿晚唐 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村居苦寒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

4、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唐宪宗元和六年,作者因母亲去世,退职回到故乡下邽的渭 村,居丧三年。在这段时间,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进一步的了 解,对他们的痛苦深表同情。元和八年(八一三)冬天,他写了 这首诗,记下自己的感触。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 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 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 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 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九贫”,同他在 另一

5、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 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 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 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 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 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 人?”的慨叹。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 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 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 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6、。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 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 体现了白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宋词多绮语,往往被人看低,认为其居下品,比不上诗。在 下深觉不然,宋词之华美如月中嫦蛾轻舞,宋词之壮烈如大气狂 吞山河,宋词之寓意如酒香巷深待寻,我深爱宋词,虽不才,也 愿留下些文字,以供自娱。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先

7、来看这首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 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借物起情,已是深秋时节,连花草也哀愁了起来,天气渐冷, 燕子也飞走了。连明月也不懂离别的痛苦,只是斜光照到天明。 昨夜的西风将碧树都凋谢了,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不见 思念的人。想要寄去诗词与书信,可是山长水阔又怎知他在何处! 何等的悲凉,何等的思念。晏殊还有一作浣溪沙内中有两句十分的出名“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于花的凋谢是无可奈何的,年华 不也一样吗,离去的东西就不会回来了,可是那归来的燕子却似 曾相识一样。

8、无可奈何,何其无情,似曾相识何其有情,一无情, 一有情,鲜明的对照,激烈的互射,可见它之出名,并不是偶然 的。再来看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柳三变柳永的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 无人会得凭栏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 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独自倚靠在高楼栏杆边,风轻轻的吹着,远望天边,仿佛离 愁从那黯黯生出。残阳照着草色山光,没有人理解我的心事。不 如狂放的大醉一场,对酒当歌,原来这样喝酒是无味的。衣带渐 渐的宽松也不后悔,他本来就是值得我为之憔悴的啊!最后的两 句堪称一字千金,衣带渐宽终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这种执着和 激烈,实在

9、让人叹为观止。柳永的另一作雨霖铃也很是著名,“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认为 是千古名句,多情总是在伤痛离别,更碰上如此孤独的清秋,今 夜酒醒在何处?风一吹,才清醒的看到两岸的杨柳,残月在天, 清光如水。似有一种惊梦的感觉。辛弃疾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爱国词人,他出身于农民武装队 伍,带有豪侠气质,南归后又是征战沙场,又是出任大吏,又是 啸咏山林的词人,称得上是文武双全。辛弃疾一生都想着收复北 方的失地,但朝中的投降派把持了大权,使其郁郁不得志,又深 忧国家的兴亡以及对投降派的怨愤也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所以 他才会咏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

10、毕竟东流 去。”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样 的词来。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堪称词界第一意境: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上篇写元宵佳节都市的繁华景象,尽管已经偏安江左,过了 长江便可以看到敌人戎马驰骋,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却还是惊人 的,下篇作者突然笔锋急转,特意塑造了一个异于那群醉生梦死 之徒的少女形象,这姑娘是美丽的,又是高洁的,突然她消失在 视线中,在人群中寻找千百遍也没有看

11、见,不想猛然回头,才发 现她悄然站在零落,游人稀疏的所在。这里,我以为辛弃疾是把 自己本人寄托在那姑娘身上,“笑语盈盈暗香去”,自己的灵魂 是美丽的,“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不愿同那些醉生梦死之徒胡 混着日子。宋词却有些绮语,但都颇耐人寻味,意境深远,流传至今。 比如范仲淹的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比如欧 阳修的玉楼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比 如秦观的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 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词也不乏忠君爱国之作,如岳飞那首气吞山河的满江 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

12、来令人热血澎湃,意 气风发。又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如陆游那首咏梅,“无意苦争 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两句表明 了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自守的傲骨。后两句写梅花不堪风雨摧残纷纷凋落,又与泥 水混杂,已经分辨不出花的样子来了,这是何等的悲惨,但“只 有香如故”不管如何摧残,梅花那特有的香味却永远如故,是怎 样也改变不了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念奴娇赤壁怀 古无可否认应为宋词发展为豪放之作的代表,在此之前宋词多 为“婉约派”,直到苏轼的出现,此翁以其淋漓巨笔,书万丈豪 情,以其豪放思想,翻万丈波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13、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 后仿佛画面就在眼前,真可谓高视阔步,气势雄浑啊。最后,我们来看看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不仅 以惊人的才华,高步词坛,而且是最早的一个词评家。她熟通音 律,掌握高度的艺术技巧,目无余子,简直不把欧、晏、苏、黄 等人放在眼下,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李清照的词,以曲折细腻 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通过绝妙的艺术手法加 以再现,不但以豪放见长的词人望尘莫

14、及,便是一般婉约为宗的 高手,也相形见绌。有人称赞她的“宠柳娇花”“绿肥红瘦”, 也有人赏识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却独爱“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不知该是怎样的女人才能吟出“生 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啊。唐诗宋词读书笔记2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禁会有人想到唐诗宋词,都会以唐 诗宋词为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读者的共鸣,需要读者对文学 作品塑

15、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这时我想到了老师 的作用一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 审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 的意义。“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永 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 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 宰割。”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如是说。古人留 给我们的财产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 能有长足发展的,所以说朱熹的那段话真不为过“须是先将诗来 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 液浃洽,方有见处”。唐

16、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 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 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 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平等的教 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 后,让他们读 感悟 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 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当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性的发扬,并在我们的实际 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文化,才会让文化 之路走得更远,才会让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唐诗宋词读书笔记3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比如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