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85742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三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非常感谢给我提供这样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时机。说句实话 ,自接到这个任务之后 ,我心里一直在打鼓。因为借班上课 ,面对一群自己一点儿都不熟悉的学生 ,想上一节好课 ,我还没有这么大把握。?只有一个地球?是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可是许多人对地球了解甚少 ,不注意保护它 ,这篇课文就告诉我们这个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两个问题。文章虽然只是科学小品文 ,可却洋溢着作者滚烫的情感 ,为地球的现状而沉重 ,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 ,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 ,为地球的前途而呐喊。教学时 ,只有紧扣这种人文环境 ,才能把学生内

2、心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 ,同时 ,也使他们的语言丰富起来。课前 ,结合新课程理念 ,经过反复的思索 ,我给这节课定了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 ,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因此 ,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一是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集体交流读书心得 ,引导感情精读最打动自己心弦的段落 ,教师抓住重点 ,适时点拔 ,引导突破难点;三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以内外文本。上课时 ,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 ,我努力表达以下教学理念:一、做平等的合作者。课堂上 ,我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 ,真正充当一个平等的合作者

3、,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与学生一起共建一个快乐、和谐、开展的课堂气氛。二、摒弃烦讲冗析、环环紧扣的教法 ,真正表达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整篇课文我只提了“读了这篇课文 ,你的心情怎样?这个问题贯串课堂始终 ,它直接触动了学生的情感 ,把学生的内心感受全部引发出来 ,起到牵一发而动全篇的效果。这个问题的空间很大 ,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真正当家做主。三、表达以读代讲的特点。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让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去品味、自理解、去感受、去跟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对话 ,我只在必要时给予启发或点拨 ,努力表达以读为本 ,以读悟情这一阅读教学读的本质特征。四、以感情为主

4、线构筑对话的流程 ,努力防止常识课的嫌疑。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 ,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俗话说动人心者 ,莫不动于情 ,课堂上的40分钟是教师激情燃烧的岁月 ,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因此在课堂上 ,我一方面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充满美感 ,让优美的语言传达语文的美丽 ,使学生自己与语文殿堂更接近;另一方面 ,通过充满强烈抒情色彩的导语创设情境 ,使学生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和对人类的忧患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五、对课文语言进行必要的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 ,努力烹制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如“生态灾难一词 ,虽然平平淡淡 ,貌不

5、惊人 ,但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忧患和震憾 ,如果不加品味 ,其中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难以生成 ,怎么品味?我先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 ,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每天发生在我们地球上的污染数据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字、词、句、篇将语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一起 ,还有最后设计让学生动手写感受的环节 ,以促进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 ,就淹没了工具性;也不能重视了工具性而放弃人文性。语言文字是文化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语文、使用语言 ,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从而使情感受到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40分钟的时间转瞬就过去了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 ,我的心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尽管在上课之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十分详尽的预设 ,尽管很想在一堂课中把各种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融注进去 ,可真正面对起课堂上的生成因素 ,我还是举步难艰 ,效果不如人意 ,还望诸位提出珍贵的批评意见 ,以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谢谢大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