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85594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鹳雀楼知识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理解“登高才干望远”的道理。能力目的: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体现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3个字,并且要结识个生字。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拟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其她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一、激情导入 师:2世纪5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她女

2、儿说:“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种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奇丽的画。这就是中国。”目前呢?教师也给人们展示一幅画。你能从这幅画上看到哪些景物呢?看谁的火眼金睛发现的多。(画) 师:这座楼在山西省的永济县。由于常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因此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本来这座楼并不出名。到了唐代,有位诗人,登上这座楼看到周边的美景后,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登鹳雀楼。从此后来鹳雀楼就声名鹊起,被誉为国内四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师:那你懂得是谁登上了鹳雀楼吗?(王之涣) 那谁能给人们简介一下王之涣呢?(指名学生简介) 师(补充):王之涣是唐代

3、出名诗人,毕生写了诸多好诗,但现仅剩六首,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是她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登鹳雀楼。 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检查读的效果。、生字词你们都掌握的这样好,相信课文你们也一定会读的更棒! 师:小朋友,你们懂得吗?每首古诗均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去朗读,才干读出诗的意境。这就是这首诗的分节号,谁能有节奏地读给人们听? 4、同桌再读交流: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能用诗中的原句来说一下。 师:“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傍晚即将要下山的太阳。 师:你们看教师画的太阳对吗?为什么

4、? 师:诗中哪一种字告诉我们太阳靠着山? 生:依。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这里的“依”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靠着、紧挨着。(板书:靠着)这里的“依”字还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生字呢!看我把她送进田字格里。(范写“依”)“依”的最后一笔捺要注意“捺不落地”,捺不能到最下面。 师:“白日”正紧挨着连绵起伏的山慢慢地、慢慢地往下落,直到完全落下去,一点也看不见(去掉太阳图片)。太阳去哪儿了? 生:完全落下去了,看不见了。 师:哪个字告诉你“太阳完全落下去了,看不见了”? 生:尽。 师:太阳是慢慢地、慢慢地往下落,因此“依山尽”要读得慢一点。 师:你们读得真好。诗人看到了落日,还看到了什么呀? 师

5、:对呀,鹳雀楼就座落在黄河边。你见过黄河吗?你印象中的黄河是如何的? 生1:黄河的水黄黄的。 生2:黄河是波涛汹涌的。 师: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会如何流入大海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师:奔腾不息、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多么壮观呀!你能把这种壮观的景象读出来吗? 生:黄河入海流。(黄河水真是滔滔不绝啊! 生2:黄河入海流。(这一景象真是壮观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我们跟随诗人王之涣看到了落日,看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目前,你们能试着把诗中描写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师:此时此刻,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她想到了什么呢?谁

6、来读读后两句? 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里有个“欲”,谁来读读? 师:目前,请你再读读上下句,猜猜看,这个“欲”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想要。 师:诗人王之涣想要干什么? 生:诗人王之涣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师:你从哪里懂得诗人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呢? 生:“穷”和千里目。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穷”就是穷尽,看尽。“千里目”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这里的穷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种生字,你有什么好措施记住它,目前看教师把它送进田字格里,目也是本课的一种一类生字,是一种象形字。你们瞧:看汉之星。千里目:诗人真的能看到一千里以外的地方吗?(不能) 这有点夸张了,向王之涣同样

7、喜欢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尚有唐代的李白。你们看: 诗人王之涣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睁大眼睛,仿佛要看尽远方所有的景色。那她得再如何做呢? 生: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师:诗人再登上一层楼,也许会看到什么?(指名说) 师:再高一点呢,猜猜看,诗人也许又会看到什么呀?(指名说) 师:诗人说“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究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只有站得越高,才干看得远。 是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是一句千古名句。它不光用在登高望远上,还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用来鼓励自己和别人呢。例如: 、师:孩子们,古诗学到目前,你可以看着画面来回忆一下诗句吗? 6、目前,你就是诗人王之涣,此时你登上了鹳雀楼,你会吟诵什么呢?(记着要背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三、写字指引。 四、作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