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3010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 学生姓名: 王 慧芳 所在院系: 新科学院管理系 所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导师姓名: 尹海燕 完成时间: 2016年4月20日 1一、绪论(一)研究背景1、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性 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看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途径。消除发展鸿沟,地处全国中心地带的中原经济区可以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原经济区交通方便,我国主要的铁路、公路干通贯其中,枢纽作用明显,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人口众多,市场巨大是国家经济健康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原经济

2、区提供全国1/6的粮食产量。是全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建设中原经济区,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利于稳定进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实现中部崛起大局的实现,关乎中原地区1.65 亿人的福祉。2、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人才的支撑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众多的研究与实践均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人才的创造性推动科技的发展,进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才资源的开发决定着一个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程度;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人才资源具有其天生的优势无限性,人才资源不会因为开发而枯竭,相反,人才资源会因为教育培训等扶持政策

3、而源源不断,这是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所不具有的,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一直在从别的国家挖人才,二战结束美国接受看大量日本德国的技术人员。反观德国这个二战战败国,战争严重破坏了整个国家,在二战以后都实现了经济腾飞,除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以及日后战争的爆发,刺激了军火贸易,然而这却不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最重要的原因;德国经济腾飞原因是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创新。战争虽然严重破坏了德国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但是完善的教育制度,还是为德国留下了大量人才,为德国后来经济腾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人才资源重视,充分利用。1少年强,则国强;人才强,则国

4、强。人才越来越成为强国之本、经济之源,中原经济区要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参与济要发展。3、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亟待研究和完善中原经济区走出了一条在不以牺牲环境,削弱农业为代价。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实现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是基础条件。然而,对中原经济区现有的人才支撑体系调查得出,人才问题恰恰是中原经济区的劣势。虽然中原经济区人口基数大,人才资源总量相对也比较大,但是人才的地域分布和结构分布不合理,真正高层次科研和专业技术性人才缺乏严重,没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做后盾。无论是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都成了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中

5、原经济区的人才问题严重阻碍中原经济区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也就是人才支撑体系的竞争。中原经济区的人才支撑体系急需研究和完善。(二) 研究意义国内外关于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多比较宏观,很少有针对中原经济区的研究。本文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背景,在系统分析中原经济区人才状况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单独的研究探索,本文对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的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教育投资,完善中原经济区的人才支撑体系提供依据。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三)相关文献评述1、

6、 国外文献17世纪,威廉配首度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并认为生产要素在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人是第四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同时,亚当?斯密也对人力资源有一定认识,他认为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福利迅速增长就必须增强工人技能。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当时经济学思想盛行,所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进一歩重视。120世纪60年代,西奥多W舒尔茨利用统计分析等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源、实物资本等国家投入资源与国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研究发现,一些自然资源条件差的国家也同样能在经济起飞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功,由此他认为推动社会进歩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力资本,并对人力资源发展理

7、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罗默和卢卡斯也对人力资源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著作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和论经济发展机制标志着“新增长理论”的诞生,同时卢卡斯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认为人力资本需要专门化时间来积累。2、国内文献在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支撑研究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目前,人才支撑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层面:1.人才引进层面,顾严,聂明学(2005)应从环境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海外政策3个方面来吸引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江峡(2007)认为美国吸引全

8、球高科技人才依靠政策和本国的人才战略定位。于洪章(2006)在借鉴美国人才引入的成功做法的基础,提出应从社会文化、自由的企业制度和政府、大学、企业多方的互动方面构建人才引进体系。2.人才培养和激励层面,乌云其其格(2007)对发达国家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我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政策的制定提出对策。孙昌增(2007)认为鼓励竞争和创新,需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重视教育和培训,制定有效的人才工作宏观调控政策。艾战胜(2007)认为在人才激励机制,美国以物质激励为主,实行按能力付酬的激励机制;日本则以净胜激励为主,更多地使用内部激励,发挥内在激励的作用。3.人才政策方面,陈全明,

9、张广科(2006)认为科学人才观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及以人为本3个方面,为提升我国人才资源能力,需要建立“人成其才”机制,建立动态、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营造“人尽其才”的机制等。顾建平,周金泉(2007)认为人才支撑体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为适应自主创新要求需要建立人才支撑体制。钱存瑞(2005)系统介绍了南京市在人才认识、人才市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结构、人才利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可见,学界关于人才支撑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人才流动等层面,且有关人才支撑的政策研究成果比较多。综上所述,围绕着人才,人才资

10、源,人才支撑,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分析和研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和借鉴。然而,上述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尚未从学理上论证人才支撑与发展内在逻辑关联;二是中原经济区有自己特3有的经济状况和人才状况,为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突破发展,亟需对中原经济区内部的人才支撑体系进行专门、深入研究.(四)核心概念1、 人才人才是生产诸要素中最根本的因素,“人才”这个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的是人的才能;另外一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明确指出:“人才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具有高素质并且有能力的劳动者”人才的界定是人才理论研究

11、的基础。2、人才支撑体系支撑体系原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后来被广泛应用,其意思也随着行业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q4义,目前比较流行的对支撑体系的定义是:支撑体系是指有若干直接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的整体。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人的劳动,而人的劳动又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当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不停进步,脑力劳动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五)研究方法及思路1、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尽可能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消化,吸收。2) 案例分析法:对国内特殊地区经济区的人才支撑体系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它们共有的规律,为中

12、原经济区的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提供范例和经验。3)访谈法:从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和问题,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工作做详细考察,了解政府企业关于人才的政策,措施,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加以综合分析,分类归纳,比较。2、本文的研究思路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构建中原经济区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及建议。全文共分为六章:1第一章绪论,简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人才支撑体系的现状。第三章阐述讲述中原人才支撑体系建

13、设的制约因素。第四章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的完善对策第五章结论及展望,归纳全文重点和中心思想,展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二、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一)中原经济区人才量大质低中原经济区 1.65 亿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2.7%,人力资源不可谓不丰富, 但是人才质量却连全国平均水平高。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人均 GDP 增长率将会提高 0.14% 到 2%。从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看出中原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与经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相比, 差距更大。与人口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人口数量的不匹配。中原经济区其

14、它地方除河南外的教育情况如下;2014年教育教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1地区全国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大专以上8.938.726.706.856.409.537.5920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表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总规模河南省34.00%276.50万人全国平均37.5%3559万5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教育年鉴(二)中原经济区人才资源外流人才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要素,要使它发挥作用需要平台,需要条件。如果没有其他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就会因闲置而浪费甚至外流。长期以来中原经济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的限制,产业相对低端,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人才有可能不能发挥自己

15、最大的才能。当地大量的高级人才、知识分子、农村中剩余的青壮年劳动力向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的地方外流,中原经济区由于缺乏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于人才吸引力较弱,经济发达地区“马太效应”明显。相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工作环境往往没有经济发达地区好,取得同样的成就,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2015年在河南省内就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图1资源来源2015年河南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三)人才的地域和结构分布不合理诸多因素的限制,众多毕业生技术工程人员选择在郑州等大中城市发展,如2015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在郑州市就业的研究生占省内就业总数的55.37%、本科生省内就业总数的45.31%、专科生占省内就业总数的42.12%,很少一部分毕业生去了城镇,基层。造成城镇基层人才缺乏严重,而大中城市人才相对饱和,就业压力增大。1人才结构不合理。 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