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8281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玲玲的画教学思路:本节语文课,我认为最好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确定究竟有多少个自然段,最好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议确定,最终得到一个比较一样的答案。我想学生的探究和学习主动性肯定会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可以调动了孩子朗读的爱好,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刚好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细致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微环节,能刚好巩固了

2、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态相像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驾驭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箭双雕。对“趴”等动词的强调,干脆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打算。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依据情景,仿照“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又成为仿照者的评判人,究竟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着急、怀疑、茅塞顿开和兴奋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细致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肯定能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沟通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学习目标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挤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当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妙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压、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漂亮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二、识字1.识字指导。(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留意是后鼻音。(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诞生字,画诞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方法认记生字。(3)同桌相互沟通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

4、”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细致细致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阅历,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4)检查生字认记状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挚友”的嬉戏中完成。三、写字指导。(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殊是笔顺,应当引导学生细致书空、反复临写。(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视察发觉: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

5、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其次笔不简单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留意示范。其次课时一、导入: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二、自读自悟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小组合作,沟通自读成果。四、朗读感悟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3.选伙伴表演课文。三、积累运用1.读课文,勾出你喜爱的新词。2.把喜爱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四、实践活动1.依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