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822263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关键词】脑动脉瘤;微弹簧圈;支架;介入;护理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仍是血管内治疗的一大难题,随着一系列专用颅内支架le支架、neurfr支架研制成功,拓展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其平安性及疗效大大进步。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2例,效果满意。全文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0.5岁;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动脉造影,证实均为宽颈脑动脉瘤,瘤颈瘤体0.5,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

2、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4例。1.2治疗方法测量动脉瘤直径、瘤颈宽度、载瘤动脉直径,制定手术方案,备好适当规格的le支架法国balt公司及微弹簧圈。手术前患者皆施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首先将le支架系统的输送导管在导丝引导下,置于载瘤动脉;其前端越过动脉瘤颈,选取与载瘤动脉直径相当的le支架,自输送导管尾端推入,调整支架位置,使支架两端至少超过动脉瘤颈各1.5;固定输送导管位置,推送le支架推进器,使支架逐渐从输送导管内释放;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将prler10或prler14微导管在微导丝配合下通过支架上的网孔送入动脉瘤腔,经微导管dsa瘤囊内造影确认;选取适当规格的微弹簧圈填塞瘤囊,每填塞个微

3、弹簧圈,造影确认位置正确之后解脱弹簧圈;重复填塞过程,至造影时无明显比照剂充盈瘤囊,完成动脉瘤栓塞。术后保存动脉鞘管。患者清醒后,送监护病房。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护士应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及社会背景,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地进展安康教育,详细解释脑动脉瘤栓塞术区别于开颅手术的微创性和平安性,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另一方面告知家属探视时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教会家属乐观地照顾患者,防止在患者面前讨论过于兴奋和悲伤的事情,以免情绪冲动,引发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瘤的破裂1。2.1.2严

4、密监测、控制血压:脑动脉瘤患者,应行持续血压监测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平稳,以降低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减少动脉瘤破裂的时机。如血压在短时问内出现较大波动,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酌情给予快速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适当程度。2.1.3口服药物: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d,按时让患者口服拜阿司匹灵片100200g,氯吡格雷片(波立维)75g,预防支架内急性血小板聚集。2.1.4术前常规检查:因手术通常采用全麻,按神经外科手术常规准备。术前做好各项检查。手术区(会阴部及腹股沟区)备皮,对造影剂、抗生素等作过敏试验。术前禁食、水。2.2术中护理2.2.1监测和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连接好动态心电

5、图设备、血压监测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之后用套管针建立2条通畅的外周静脉液路。配合麻醉医师进展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2.2.2术中配合:持续泵入尼莫通13lh,以防止血管痉挛;建立并持续进展血管鞘、介入导管内双路加压0.9%氯化钠溶液冲洗,防止鞘管内血栓形成,每1020分钟观察1次压力,使压力保持在30050hg1hg=0.133kpa。在股动脉穿刺成功并放置了动脉鞘管后,以加压输液袋连接导引导管将软包装0.9%氯化钠溶液缓慢滴人。支架输送微导管到位后,经静脉推注肝素,行全身肝素化,记录所用肝素的时间及用量,以后每小时静脉推注肝素1000u。急诊患者直接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宽颈动脉瘤,在支

6、架置入之前静脉推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负荷量1113l,之后静脉泵入69lh(据体质量计算药量)。如术中造影显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备好尿激酶30万u,用于急性溶栓治疗。2.3术后护理2.3.1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因宽颈脑动脉瘤,术中支架应用,大大加大术中及术后血管内血栓及脑堵塞发生几率2,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肢体活动、血压波动和瞳孔变化,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感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后,及时行相关检查和处理。2.3.2穿刺部位观察:股动脉穿刺点留置动脉导管鞘管,因动脉压力高,术中肝素化,假如处置不当,易形成部分血肿,严重时可引起股动脉闭塞。且术后46h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部分压迫,手术

7、操术后患者卧床休息24h,穿刺侧肢体平伸,穿刺部位拔鞘后压沙袋6h,观察记录该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渗血。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展处理。2.3.3预防并发症:手术后常规给予控制血压、预防脑水肿、预防感染等治疗,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持续25d,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按时按量口服氯吡格雷片及肠溶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75g口服1个月,肠溶阿司匹林75100g口服6个月,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3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地释放了支架,释放欠满意的支架均能成功回收调整,术中没有发现动脉瘤破裂,100%闭塞动脉瘤9例,95%以上闭塞2例,1例患者

8、,术中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术中动脉内部分应用尿激酶30万u,获得血管再通,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感觉异常,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后,行头颅t检查证实为新生腔隙性脑堵塞,给予积极对症处理后未出现脑堵塞后遗症。4讨论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椎动脉颅内段的宽颈动脉瘤,手术夹闭极为困难3,单纯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栓塞弹簧圈容易突入载瘤动脉,甚至无法施行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拓展了宽颈动脉瘤栓塞的适应证,特别是对于成喇叭口形的宽颈动脉瘤,它的优点更为突出4。在以往的gd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历,与以往不同,血管内支架置入除改变了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还容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易促使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内狭窄及脑梗死,在术中护理过程中,要调整好电子微量泵,保证尼莫通的持续泵入,以防止血管痉挛;术后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意识、言语、及肢体活动的观察尤为重要,并按时按量给予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治疗,特殊情况可通过胃管鼻饲。通过以上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较大程度的降低了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进步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郭新英,张一平,孔美蓉主编介入治疗及护理第1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