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82194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笔者将从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现状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

2、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问题的提出轻主体笔者发现自己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2、问题的设计无梯度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老师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

3、的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问题的解答缺引导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在教学中讲究提问的技巧是多么重。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增强阅读

4、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提高其阅读素养。因此就以上论述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诸多问题,笔者将提出如下几种策略:1、重主体 观目标(1)课堂有效性提问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吃透了教材,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才能删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教材,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只有以此为前提,才不会因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也不会因为提问过于难,而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课前吃透

5、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出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2)课堂有效性提问必须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满堂问”“随便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课堂实际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长久以往,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课堂提问入手,由“小碎步前进”变成“大踏步前进”,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时初步拟定的零碎的问题聚焦到一个能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上来。一堂课抓住预先设计的一

6、两个“大问题”进行探究;在大问题下,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辅助性的小问题。同时,把这些“大小问题”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2、强化目的 层层递进(1)抓“题眼”进行提问。有的课文中某一关键词足以提契全文,沟通文脉,我们便称这个关键词为文眼。显然抓住文眼惊醒课堂提问,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展开。如:我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一出示课题后即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开”字设置疑问:盘古为什么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盘古开天地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抓住题眼发问,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2)抓“关键句”进行提问。课文中有的关键句可以点明中心,起警策全文的作

7、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样的警句,可令孩子们“令其善诱,诱于审问”。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围绕“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这个关键句可以提问:什么是璀璨无比?为什么说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连贯地进行一系列的追问,把整个文本的内容融会贯通,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深入阅读课文。(3)抓“细节”进行提问。有的课文中的细节处的变化不仅暗示文章的发展,还有可能显示了课文的主线。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细节处提问,则能领出文本,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学会概括,自我抓住要领的本领。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3课白鹅中“净角”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

8、“净角”是“角色,在传统戏里称花脸”,虽然从字面上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个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个“京剧中的花脸”是个什么模样?作者在这为什么要把白鹅的步调比喻成“净角”?对这些学生还是有些迷茫。对此,在讲解到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京剧中花脸这一形象及其出场时的步调,学生看后对上述疑问得以解决。然后,为了加深对鹅的步调的认识及“净角”这一词语的理解,老师也学着“净角”的模样演示了一下他那种不慌不忙,沉着傲慢的姿态及步调,同时,让学生站起来学着“净角”的样子走一走。通过上述多媒体的演示及师生的形体的交流,学生对“净角”这一词语可说是“刻骨铭心”,深刻地理解了白鹅走路的姿态。这样的教学设

9、计既是细致周到的,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程度。(4)抓“分层”进行提问。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的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乐于接受。如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可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提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商人为什么会找到骆驼?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如此一组从易

10、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重、难点的教学容易攻克。3、讲究技巧 简洁有效(1)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新颖。老师的提问新颖、有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如有两位教师在教完我有一个梦想一文后,就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问,其效果也就不同。一个老师问:“同学们,学完课文,那你们有什么梦想呢?”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连爱讲废话的孩子也静下来了,可就是没人回答。这时,老师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点,不得不又提示:“那好,我先说说我的梦想。”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师的问法是:“在上学路上你赶时间,却堵车了,你最希望有什

11、么样的交通工具出现?”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又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棒,可以实现你们的梦想,那么你们想干什么呢?”学生同样都举起了手。同样一个训练点,老师不同的问话,学生回答却大相径同,原因何在呢?其实很简单,提问的艺术不同。前一个老师的提问较笼统不具体,学生找不到思考点,没有打开思维,当然回答的学生少。而第二个老师的提问设置了具体的情景,学生找到思考的触点,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当学生有欲望表达,有兴趣表达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2)课堂提问题语言要简练。老师在提问时不能太繁杂,问题不能太细碎,这样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例如,在教项链时,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作者

12、 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倘若此时换一种说法,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能促使有效教学的生成。因此我们应重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问的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