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82088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导学案的设计遵循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理念。首先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新词,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细细品读课文,感悟作者逐渐理解父母对自己不同的评价中体现出的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前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

2、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学习重点自学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前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板书课题。2.启发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1.齐读课题。2.交流自己读题后的疑问。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组织学生自学字词。3.检查初读情况。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1.注意“誊、皱、歧、谨”的读音和字形。2.新词理解。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一如既

3、往:跟过去一样。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歧途:错误的道路。1.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誊写(tng jun)腼腆(din tin)谨慎( g)2.把画线的句子换成成语。(1)我有点急迫得不能等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2)我既腼腆又十分得意,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哪两部分?3.引导学生交流自读收获。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汇报学习成果。(1)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

4、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2)课文可以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3.本文按照_顺序,先讲童年时“我”母亲对“我”第一首诗的评价是_,父亲的评价是_;再讲成年后取得了成就,“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对自己成长的重要作用。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分别找一找母亲对巴迪的诗的评价和父亲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的句子。2.启发思考: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1.再读课文,用“_”画出母亲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的句子,用“_”画出父亲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

5、文。3.合作探究理解父母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父母虽然对巴迪的诗的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他的爱。4.自主交流学习收获。4.默读课文,找出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父亲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写下来。_教学反思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但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上,学生的体会都差不多,无法再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而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的发言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

6、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2.了解课文内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学习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交流“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5.“这两种声音”指的是_。二、品读课文,感悟“爱”。(用时:18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交

7、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巴迪有什么反应?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又有什么反应?3.组织讨论: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为什么截然相反?1.自由读课文,画出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后,巴迪心情变化的语句,并细细体会这些语句。2.全班交流。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扬扬”,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6.找出7岁的巴迪听了父母评价后不同表现的句子,写下来。_三、感情朗读,升华“爱”。(用时:12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

8、6、17自然段,启发思考:成年后,“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当初是多么幸运?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1.用多种方式品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问题。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2.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7.填空。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作者体会到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一个_的母亲,她的爱是“我”_;二是“我

9、”还有一个_的父亲,他的_使“我”不会偏离方向。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组织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父母对你的爱是怎样的一种形式?1.自由谈自己的收获。2.汇报讨论结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师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段角色体验,感悟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教学重点)师:时

10、光流逝,几年后的巴迪怎样看儿时的那首诗?是否理解了当年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生1:几年后,当他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生2:几年后的巴迪渐渐理解了父亲当时对他的批评是想让他把诗写得更好。师:是啊,成年以后的巴迪理解了父亲当时对他的批评,那么他又是如何理解这份情感的呢?生:成年后的巴迪已经出版了很多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他体会出他是非常幸运的,他有着慈祥的母亲,常常对他鼓励;还有严厉的父亲,总是对他进行提醒。师:成年后的巴迪,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童年所走过的路程,更加清醒、更加正确地认识到了父母之爱的珍贵。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完成这道填空题。可以和你

11、周围的同学讨论。生1:无论是母亲的(慈祥),还是父亲的(严厉),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有这样的父母爱着你、鼓励着你,你多么幸运啊!”生2:无论是母亲的(慈祥),还是父亲的(严厉),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得到了真正的爱。”生3:无论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你要珍惜这份厚重的爱,要感恩、感谢你的父母,他们会帮助你走上成功之路的。”师:在这两种爱的鼓舞下,巴迪面对批评没有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面对赞扬能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所以走向了成功。假如巴迪获得了诺贝尔奖,在颁奖典礼上,获奖者都要发表获奖感言,他会说当巴迪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母亲会对他说父亲又会对他说(生换角色练习表达,体会人物的不同情感。)赏析: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超越文本,用心灵去感受是本片段教学的一大特色。通过教师的引导,自我感悟,学生已体会到文中母亲对儿子感性的爱,父亲对儿子理性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理解了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身心和人格才能得到健全和发展。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思考的过程中,对爱也有了新的认识,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明白了爱的真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