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82072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湖北省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6年2月1日下午,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在运行中爆炸,烘缸壳体沿纵向焊缝撕开,抛 出4米多远.强大的气浪把操作平台全部摧毁;烘缸上方的5块屋面预制板被掀开,其余大部分被震动 脱缝,740平方米的车间里,大部分门窗被气浪冲毁,其中一扇窗门飞出70米远;生产中的物料散落整 个车间。现场死亡2人,一个被汽浪冲至3米多高,在15米远处的车间窗上挂着,另一个被汽浪冲出 窗外(通过铁栅)17米远处。重伤2人(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0元.二、事故原因分析1. 厂领导无知蛮干,忽视安全生产是造成

2、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1983年11月该厂转产后在第一条 植绒生产线上安装一台造纸厂用的铸铁烘缸,因其耐压性能好,所以在0.40. 6兆帕蒸汽压力下使用 二年多,未出现问题。1985年9月该厂上第二条植绒生产线,厂领导考虑紫铜烘缸价格便宜,重量轻, 传热快,平整光滑即盲目决定采用,安装后也未考虑紫铜烘缸承压性能如何即决定按铸铁烘缸的使用条 件使用。2. 超压使用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紫铜烘缸的规定工作压力为0. 15兆帕,而该厂锅炉房送出的 蒸汽压力为0.40. 6兆帕,且在蒸汽管道上未装减压阀、压力表和安全阀。该厂在蒸汽管道上安装一 个截止阀起供、停汽的作用(厂规定15分钟开关一次)使烘缸内压力

3、忽高忽低,工作条件十分恶劣。3. 干部和工入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教育,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该厂是两班制生产,深夜班间 歇,因此,烘缸内有冷凝水,间歇后再生产,首先应排除冷凝水,然后再升温。但是该厂没有制定排放 冷凝水的具体要求,操作工人也不知其利害所在,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资料推算,爆炸前烘缸内积水有 0. 7吨,爆炸时,这些积水瞬间汽化,大大增加了爆炸的杀伤和破坏程度。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 厂领导不要盲目指挥生产,要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指定具有压力容器 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2.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特别是乡镇企业),要加强对干部和工人的基本安全技术

4、教育,提高职工安 全技术素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某乡造纸厂蒸球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6年2月22日5时9分,常德市桃源县某乡一造纸蒸球在运行中爆炸。爆炸时蒸球内气压为0. 7 兆帕,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使整个厂房毁坏,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遭到严重的破坏,其中蒸球的基础钢筋 水泥墩(重约2. 5吨)飞出22米远这次事故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90000元, 间接经济损失300000元。二、事故原因分斩。1. 长期未进行定期检验,腐蚀严重导致蒸球强度不足,是爆炸的主要原因。该蒸球是1979年由河南沁阳县某乡农具厂购进(容积14立方米材质为A3、板厚12毫米),无任何 技术资料,安

5、装单位无任何依据,擅自将蒸球工作压力定为0. 8兆帕蒸球1980年投入使用,先用碱法 造纸,1984年改为亚铵法蒸煮造纸工艺由于A3钢不适用于亚铵法工艺,导致蒸球球壳严重腐蚀,爆炸 后实测壁厚为1. 84. 5毫米。2. 违背科学规律。厂领导缺乏压力容器管理的科学知识,对压力容器的规章贯彻不力,生产中忽 视设备的检查维修.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订购、安装压力容器产品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投入运行 前要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规定办理使用登记手续。2. 努力提高压力容器厂管理干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重庆市壁山县造纸厂蒸球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6年

6、7月1日11时45分,重庆市壁山县造纸厂蒸球爆炸,死亡1人,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5000 元厂房和操作台均损环。事故发生前,该蒸球的材质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均无资料,又无安全装置,安装投用后从未检验过, 球盖边缘已严重磨损。1986年7月1日,当班操作人员加完料就擅离岗位,11时45分在无操作人员的情况下发生爆炸。 爆炸后,纸浆从球内冲出,蒸球在高压喷出物的作用下飞出14米,操作台横梁被打断,预制板从3米 平台掉下。二、事故原因分析1. 蒸球釜盖强度不够。由于蒸球从未检验过,蒸球盖在严重磨损的情况下,厚度仅有23毫米, 在球内强大压力下引起球盖边缘卷曲360度而破裂,爆炸,未定期检验,不能得到

7、及时修理.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 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定期检验制度,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2. 蒸球使用时,要对蒸球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了解,如:设备资料,焊接质量,材料性质等要建立 档案,以免盲目蛮干。3. 要对操作人员培训考核,提高对设备的责任感。4. 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黑龙江伊春市木材综合加工厂造纸分厂化碱罐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9年8月24日10时50分,伊春市木材综合加工厂造纸分厂,化碱室2号化碱罐在正常运行中 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后罐内的碱液迅速喷出,在现场操作的4名修理工和1名操作工被烧伤。经抢救, 有3名烧伤严重的工人先后死亡。这起爆炸事故造成

8、3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0000余元,间 接经济损失130000余元。二、事故原因分析1. 爆炸的设备是用两个14立方米的造纸蒸球改制的。该两台蒸球已经过鉴定,结论为报废。但厂 领导擅自决定,改造成以蒸汽化碱送碱的化碱罐,并盲目地没有任何依据地将工作压力定为3个大气压 (0. 29兆帕)。改造后的化碱罐,端盖结构不合理紧固螺栓数量不够,材质也选用不当,存在多项不安 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2. 设备运行时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在紧固螺栓数量不够,仅为四支的情况下,操作工违章操作,只 拧了两支。3. 厂领导对安全不负责任,无视国家有关规定,错误地将报废设备进行改造,并盲目确定工作

9、压力, 此外,该厂在当年8月7日曾发生过另一台化碱罐的同类事故,但并未引起领导重视,采取措施,导致事 故重演。该厂领导的严重失职和违章指挥是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三、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1. 造纸分厂厂长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由检察院追究其刑事责任。2. 木材综合加工厂厂长、总工程师对这起事故负有全面领导和直接领导责任,分别给予降职降级和 行政记大过处分。3. 其他9人分别负有管理责任,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四、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 要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类似的设备,凡是结构不合理、制造质量低劣、严重 危及企业和职工安全的老旧设备,要坚决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或立即停止使用。报废的设备

10、不能再作为 压力容器投入使用。2抓住典型事故进行宣传教育,使有关人员和各级领导提高安全责任感,吸取教训,做好本单位压 力容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甘肃省西和县民福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4年5月12日12时31分,甘肃省西和县民福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浸出槽(压力容器) 爆炸重大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5。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800。8万元。事故设备为锌精矿复合催化氧化直接浸出工艺的关键设备一浸出槽,设计压力0.25MPa,设计温度 125C ;设计介质为无毒性、非易燃、强酸性的硫酸锌,硫酸9%、硝酸1%;工作压力

11、0。2MPa,工 作温度90120C;筒体03600x12,封头DN3600x12,容器高5390mm,筒体与封头材质Q235B,容 积47m?,壳体自重1.08t。容器内壁衬里为聚四氟乙烯,外壁保温层为岩棉/50;容器内设有换热面积 为11。6m?的蒸汽加热(或自来水冷却)换热盘管,设有YCK三叶斜浆式、可拆涡轮式搅拌器;容器 筒体腰部采用法兰(称为设备法兰,16Mn锻钢)连接,上下法兰连接螺栓设计为M30x380-T双头螺 栓,共72个,材质为35钢。2004年4月30日曾进行过试验,但未成功。2004年5月12日,进行第二次试验。12时30分时,液 相温度为77C,压力为0。04MPa,

12、开始通入氧气。氧气流量为50m? /h,后调至170m?/h,又调至150 130m? /ho 12时31分,1号浸出槽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号浸出槽设备法兰连接的72个双头螺 栓全部断裂。浸出槽上半部被抛起,撞毁厂房屋顶横梁、撞透楼顶,撞碎搅拌器电机壳体,容器壳体倾 斜落下,电机转子被甩出落在10多米远的楼顶上;容器壳体(位于设备下半部设备法兰与耳座之间) 裂缝1处;壳体上封头凸缘周围因撞击反作用力产生严重内凹变形,设备法兰裂缝6道(上法兰2道, 下法兰4道);搅拌器、换热(冷却)盘管、管道、阀门损坏,衬里及保温层局部损坏;容器支座钢筋混 凝土墩台顶端100mm段开裂;车间一层、二层窗户及

13、其玻璃全被摧毁;车间环形单梁吊车轨道报废。值 班人员、车间副主任张某跌入浸出槽内死亡;试车总指挥卢某被气浪冲到,皮肤局部受擦伤。(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在1号浸出槽的试车过程中,精矿粉中的硫化锌、硫化铁在浸出槽内受热的条件下,与稀硫酸起化学反 应,有硫化氢气体生成由于供给氧气的控制与截断装置简陋,使送入浸出槽内的氧气的量达到了发生化 学反应的条件由于容器衬里一聚四氟乙烯的静电特性决定了非导体会产生静电,而该容器又没有装置导 体防静电和非导体防静电设施,于是静电积聚直至放电产生火花,又具备了化学反应所需的点燃这一条 件。化学反应H2S+3/2O2=SO2f+H2O+519kg/mol发生后

14、,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和大量的热量产生。 这些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只能使二氧化硫气体体积膨胀以释放能量,结果使容器内部压力瞬间陡然上 升,仅靠一只公称通径为DN150的安全阀根本来不及泄压,在容器结构的最薄弱部位发生破坏。2主要原因合同约定设备制造单位无压力容器制造资格,未经技术提供方及原始设计方同意,擅自委托他人,在 对工艺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过程和危险性物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设备法兰位置及搅拌机位置、个数、 转速改变,导致螺栓应力集中;实际提供的容器竣工图与原设计中设计介质要求不符,与实际情况不符; 容器类别与实际需要不符,未设计导体和非导体防静电装置的缺陷没有改正;对安全阀的排放能力没有计 算

15、;同时容器出厂前违规点焊伤螺栓,安装时未按规定进行报装,擅自指挥不具备压力容器焊接资工现场 施焊,错误连接耳座筋板,导致容器壳体出现裂纹。设计参数提供者对主要化学反应过程要求出现的危险性物质未说明清楚,同时对存在设计缺陷的设备 图样盲目确认,导致压力容器设计介质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3间接原因操作人员岗前培训不到位。氧气控制装置不能保证合理控制。(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1。严禁将尚未成熟或未经专家鉴定的工艺应用于规模工业生产。2。加强对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的监管,设计制造应满足设计条件的实现。3。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宣传和执行力度,杜绝特种设备的非法安装和非法使用。4。要充分论证锌精矿

16、复合催化氧化直接浸出工艺的可行性如该工艺的确可行,应当通过形式试验或 论证,改进和完善该工艺的关键设备一压力容器(浸出槽):(1)按III类压力容器的要求设计制造压力容器。(2)确定适当的容积、结构尺寸、设计压力等参数。(3)安全附件应优先采用安全阀与爆破片的组合。(4)对容器及管道的导体或非导体装设防静电设施。(5)通过自动化控制,对供给氧气的量(以mol计)做到总量控制,过量自动切断。控制适宜的温度、 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体处于爆炸极限。(6)气相介质的冷却降温应优先采用喷淋降温法.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宝发饲料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1年10月26日14时56分,玉田县孤树镇大庄村宝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