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81899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三、阅读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教学后记: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过程

2、】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

3、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教学后记: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教学后记: 4、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动物 需要一定

4、的环境条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教学后记: 5、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二、谁吃谁: 三、水田的食物网: 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

5、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教学后记: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

6、标】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8、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