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1894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广东省13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1(2016珠海期末监测25) 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2(2016珠海期末监测26) 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

2、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3(2016珠海期末监测28) 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这说明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4. (2016肇庆期末质检25)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统治者的偏好C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5(2016湛江期末测试27) 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图。据此,

3、可以推知时间人口(亿)全国耕地(万倾)人均耕地(亩)雍正17341094282035750乾隆17531836867758369乾隆17842863370094245嘉庆18123337072708218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人地之争矛盾日益突出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失效6(2016深圳一调24)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7(2016韶关一调25)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南宋

4、初年,政府规定田宅典卖者纳税印契,均价每亩约五贯,税率约8%,一次就征收到四千万贯。这种现象间接造成A土地兼并的缓解 B自耕农的衰退C中央财政收入大增 D商品经济繁荣8.(2016韶关一调2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9.(2016汕头期末质检27)唐代中叶以前,人们讲地理、论食货必首推关中地区的情况;明末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在篇幅上华北

5、、江南地区居多,浙江、广东、四川、湖广次之。这种变化集中反映了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B关中地区经济的衰落C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 D进步思潮影响力扩大10(2016清远期末质检26)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稳定 C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 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11(2016茂名期末模考25)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这反映了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

6、商并没有得到实施12.(2016惠州三调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25(2016佛山期末质检25)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一一市。据史书记载,“市”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A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B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D

7、从事商业利润丰厚13(2016东莞期末调研25)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14(2016潮州期末质检27) 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发展滞后 B新的思想因素 C专制统治干涉 D商品经济推动二、非选择题1.(2016广州期末模拟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

8、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摘编自吴钩宋

9、: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10分)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6 分)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5分)不同影响:宋代“商业革命”促

10、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没有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欧洲“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8 分)原因: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阻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7 分)2(2016深圳一调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

11、”,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

12、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0分)(1)理由: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答对3点给6分)影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

13、因。(12分)(2)差异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6分)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3分)(3)理解: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政治确立君主立宪制,这意味着法权至上原则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建立信用体系,要求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3分)3(20

14、16清远期末质检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商代贝币 图二 统一货币 图三 北宋交子(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5分)(1)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5分) 材料二: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