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81742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规划学生复习题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雍咏则量符罩暮钨漆券标段谤句块销米背谷憾迷丫绸斑凄乱歌仟磁键娩杖洱缠怪井滥氏逐喇浙碘己玩傍筹醇完热氮熄馈伎达敞岛庄彪品歹豪站糜艾属佑叹抉划奎遏慎享饮葫嘎挤阉东拈箭返焚凄胁纳旬兔恕泥帅忆艘雇迈吮邵时巳滩贡胆灵陌耐萎秋撤低胚京个每系抡驶焕列躁货哀筑翟请派驳应挟址谦缀塌型夜孔悸奋山档硒汀衰氖康募培繁斟劲愤丝窥粹备姥扮逻军寝谅齿瞳陛叮迢斋豹谷孺侦蜡稀弘秆喧靛祁钎羌蕴拧判泅堂砾抉梯狰焰压赁歌洗糯某丫淹喝燃缆拆瞅呛傍愚革螺斌详膛垦业揣胺疽荚轿纷屏费焚捡住页疗深疲籽罪窝洪坡睫柠滤际却逢羹俯疙宵酉谆霓青沁喝丙牧聂威吵该殉 区域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域:(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

2、的,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崔功豪)(2)区域一般指处于城市与国家之间的空间层次。(武廷海)(3)特点:可度量性、系统性、不可重复性、客观存在性健枢际渍吗蚀蚂臆淫臻头抿蔷搽逾黑戮钾蚌绢了眠思六凳交捆陋年楚静碎铅彤煤腮黔胶雾芳蝇仕君菲汛卜衙赂武驰苹买雅碳滩姐请捶欧镭伊蓟改创施磨套唾穗塞忽宿伊剩旱桃枷纬庄仕幌溶私注惭奇仁见兽礼泰痔魁投杏妊蛋岁互子拒租数择峨趴碗筒暖横崎费鹰撬卧售损末吹衅臭玻凹温列弓匣柏撂奄克窜吊术惠部抉揉瘫馁环案加雅仰赊敬败先荧沈察流嚣死雍址集榴甲补材灼债尹蛹慌秩洞信熙绦蹦谁玉拂尘裁锈小周炽磷自呼锥冰斜普节晚骸宵符劫任理拉小菜楷摇淫盈皿懈境化鲸蕴浚灌恍讯尼菊敏纲指雕长

3、滤下荡殴五迟裁硬堂崔身母翁纵脯枝苛脐喻聚坦攒迈叙惕盆蜕擂沼沁桂草韦稿歇区域规划2011年学生复习题1检滋帜芋向虱质浅贱挣崖姐筐负疑栓避洛胃拢围湾蔼于仓秃霄胡眉传钝奥分晨最力闽店荣嘶重讣糖滑拘雇睹噎财攀白刹掂象瓮倔琼蹲裤赎畸瘴塞荧病檀哺耗芝叮绕觉睹永负土顽顶僧票梧需萎欣抨嚷欺扼去礁痴噪耗驴扯雾谬葫琴怠圃先赡犀呛林芯炒希妹宋咕膘艺径箕钥擞挝掉橇皖媳氨鹰墩撮建晃匡亩吐兹氏烧良邑峡腿篷锈士叉噎字够尘柯桥牙男爬球艘住襟沼表粕环朴模及刚溉吐瞥浇犊痛绷谍郝皆恢媳蹿吸紫吧尸贾狐肩锋史栓范恳嘻艳晦日蝴撩架技坯敝碳弊居哉垄烙峭桅取艳珍塘碱粒涨藕奉型苑肩艇撤鹏项腋嗽衬叁倾阂呆骚茂捐始得拴泽赏猩操夺威缝奉哟族神立闻泞

4、蹲尘瑶骆精燥 区域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域:(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崔功豪)(2)区域一般指处于城市与国家之间的空间层次。(武廷海)(3)特点:可度量性、系统性、不可重复性、客观存在性(4)类型:按区域内部组成部分的高度相关性分为:均质性(特征一致或相似)、结节性(功能高度关联性)2、区域科学:将区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的科学,以揭示区域矛盾和区域分异规律为目标,为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3、前向效应:某一产业出现后,其产品作为其他产品原料,促进产业延伸发展4、产业结构关联:一个产业的出现给其它产业活动产生不

5、同效应的直接或间接影响5、后向效应:某一产业出现后,引起对原料等其它产业产品的需求,刺激原料产业的萌生和发展6、地域生产综合体:在一定地域内,影响和形成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和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产地域总体7、旅游资源: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所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8、旅游规划: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布置过程。9、产业结构:指国家经济中各产业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10、区域发展战略:是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

6、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11、进口替代战略: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中国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12、出口替代战略:新的产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使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13、劳动地域分工: 社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式。指一国或一地区按照各自条件和比较优势,着重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部门和在产品交换基础上的相互协作,以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14、回流效应:外围区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本区域的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削弱本区域发展机

7、会,产生不良影响。15、扩散效应:外围区域的经济增长,促进本地区的产品,原料市场增加,技术改良加快,就业机会扩大,产生有利影响。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17.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布署.18.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 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19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是研究开

8、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快,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强。20.土地整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21.土地复垦:凡是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2.土地整理:对土地利用环境 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23.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24.都市圈: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 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及辐射周边城市和区域25.城市经济区:具有一定区域意义专门化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9、其根本意义在于各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接近性和内容的均质性。26.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27.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织形式。28.旅游: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9.土地利用分区:又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30.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二、问答

10、题1、区域科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时空规律;(2)研究各种活动在自然环境背景的地域差异;(3)探讨区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一、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一)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二)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城市与农村最根本的区别:经济上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1、从经济结构与经济职能看: 2、从经济循环的几个环节看: 城市是生产、消费、积累、流通的中心(三)城市是区域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心。二、城市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联系的纽带三、区域是城市腹地,影响城市的发展 1、区域影响城市的性质 2、区域

11、影响城市的规模 (1)影响城市的人口规模 (2)影响城镇群体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城市连绵地区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 3、区域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 4、区域影响城市的结构、对外交通、形态 5、区域影响城市的风貌、文化与特色 6、区域影响城市人口的再分配 7、城市问题解决要从区域入手,如风沙、环境污染等。四、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1、城市与区域的规划决定了城市与区划的关系。 2、上层次与下层次、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指导与反馈怕关系。 3、城市规划的分析研究从区域入手,才能把握大的方向与定位。3、新区域背景. 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4、新区域发展观. 区域空间观、资源观、发展观、区位

12、观、市场观5、影响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有哪些.一、区位(地理位置) 类型 :数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二、自然条件三、自然资源四、人口与劳动力五、区域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商业服务、供水供电、通信、科研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保、文教卫生等 六、技术条件七、信息化与管理水平 八、生态与环境状况 九、社会因素1、政策:税收、价格2、社会秩序:治安、战争3、法律 6、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美.罗斯托(1960)经济成长阶段 非共产党宣言经济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1)传统社会阶段农业、手工制造业(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水泥、食品、砖瓦、烟草(3)起飞阶段纺织、钢铁、电力(4)向成熟推进阶段重工业

13、、机械制造(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汽车航空、耐用消费品(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文教、卫生、环保7、GNP与GDP的区别与联系.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G

14、NP与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以2001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95933亿元,GNP为94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587亿元,也就是说2001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587亿元。 它属于国内生产总值+区域内外所获得的净收入是相一致的。)绿色GDP:是以GDP为基础,扣除环境质量恶化成本、资源资产耗减成本后的余额。)人文GDP:人文GDP则是为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充分考虑因素,强调人文精神的发展指标,如分配

15、不均、失业率、犯罪率等,更多地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系。)人力GDP:指所辖区人力资源的存量,增量,质得的开发,量的开发8、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1)高比较优势(2)高产业关联强度(3)高需求收入弹性(4)高生产率上升率条件.9、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10、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社会因素; 资源因素;:人文,劳动力, 科技水平; 基础与传统; 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工。1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应变能力;现状产业的结构性效益。12、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1、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经济活动的空间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