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81694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要求措施(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现场应急防护与救援一、应急处置现场防护与装备现场防护装置是为了保护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等污染危害而设计的装各,包括防护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各种呼吸器等,以预防现场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应急处置人员安全防护(1)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必须挑选业务技术熟练、思想作风过硬、身体素质良好,并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精干的处置小组(进入处置现场人员不得少于两人)。(2)安排专人对防护装各的安全性能进展仔细检查,认真检查空(氧)气呼吸器的压力等参数,详细记录每位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和时间。(3)对执行关阀

2、堵漏任务的人员还应使用喷雾或开花水流进展掩护。(4)时刻关注事故现场险情变化,发生危险立即撤离。现场还应准备特效急救解毒药物,有医护人员待命。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5)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穿(佩)戴不同的防护装备。呼吸系统防护:当处置过程中存在有毒气体或有毒蒸气,应佩戴防毒面具。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眼睛对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敏感,当呼吸系统防护末对眼睛进展救护时,应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当有毒气体或液体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时,应穿全密闭式防护服;在可能接触腐蚀品时,应穿耐酸碱工作服;在处置易燃易爆品是,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部防护:在没有使用全密闭防护服时,应戴橡胶手套。(6)在易燃易爆品处置过程中,严禁使用未经防爆认证的通讯工具。二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装备类别序号设备名称用途与设备参数功能适用环境突发水污染事件1隔绝式防毒衣全身防护: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化工、石油、纺织、印染、造纸、冶炼、酿造、制药、化肥、炼油、制革、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事件2简易防毒面具呼吸防护: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3防毒靴套足部防护:污染采样、监测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4防酸碱长筒靴足、腿部防护: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化工、石油、厂矿、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事件5耐酸碱

4、防毒手套手部防护: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6耐酸碱防水高腰连体衣全身防护: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防护酸碱污染物7救生衣现场防护、救援、采样、监测防护、救援排污口、沟渠、河流8急救箱现场中毒急救与安全防护急救、防护各种污染事件受伤急救9投掷式标志牌现场安全防护、警戒警戒各种污染事件的警戒标志10插入式标志牌现场安全防护、警戒警戒各种污染事件的警戒标志11排水泵、消毒设备、各种堵漏器、堵漏袋、堵漏枪、洗消器;封漏套管、阻流带等现场处理、救援现场应急处理、救援各种水污染事件12救护车医疗卫生部门负责人员安全救援琰茞1防毒面具接滤毒灌呼吸防护:最短可防毒时间为120mi

5、n综合防有毒有害气体、各种有机蒸气、氯气、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氰酸与其衍生物、毒烟、毒物等化工、油库、气库、石化、冶炼、制药、炼油、制革、交通运输等泄漏、火灾、爆炸等2小型消毒器:消毒设备;洗消剂;各种堵漏器、堵漏袋、堵漏枪、洗消器;封漏套管、阻流袋、封漏胶、封漏剂等救援救援3各种防化消防车消防部门负责事件处置与救援4简易防毒面具呼吸防护防轻度、低浓度的有害有害气体防轻度、低浓度的有害有害气体5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可防毒时间60min防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化工、石油、厂矿、交通运输等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6隔热/冷手套现场安全防护救援、救护7防毒手套现场安全防护救援、救护8高压呼吸空气压缩机

6、配供正压式空气;压缩空气充气泵100L/min防各种有毒有害气体9气密防护眼镜现场安全防护防化学物质飞溅、防烟雾等10气体报警器有毒气体报警、人员安全防护一氧化碳、硫化氢11隔绝式防毒衣防化服现场安全防护防有毒气体、芥子气、光气、沙林、耐酸碱等化工、油库、气库、石化、冶炼、制药、炼油、制革、交通运输等泄漏、火灾、爆炸等12阻热防护服现场安全防护防火、防热、防静电化工、油库、气库、炼油、火灾、爆炸等13防酸碱工作服现场安全防护防酸碱水蒸气化工、冶炼、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14滤毒罐连防毒面具,最小可防毒时间为120min综合防毒化工、石油、厂矿、农药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15防酸碱长筒靴现场安全防护

7、防酸碱物化工、厂矿交通运输等泄漏16防毒口罩防护呼吸道综合防护轻度、低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各种大气污染、爆炸、火灾等17风速风向标测定风速风向、人员安全防护与救援距离测定围:风速0-60m/s;风向0-360风向精度:3%18测距仪测定距离、人员安全防护测定距离围:大气污染事件19灭火器现场安全防护灭火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泄漏20防爆强光照明设备提供现场照明防爆二人员疏散与急救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与时做好周周人员与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如何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应急工作的一项重要容。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要求 (1)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

8、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 (2)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围,即该围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根据泄漏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3)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比照白天的远。夜间和白天的区分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 (4)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的地区,或者在日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的风,也需要增加疏散距离。因为在这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大气混和与扩散比拟缓慢 (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气稀释),会顺风向下飘得较远。 (5)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

9、超过30C,疏散距离也应增加。(二)人员疏散当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迅速判明污染物性状与危害,掌握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根本情况,根据现场情况认真做好群众疏散工作。 (1)依据危险化学品特性与泄漏量,结合现场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等),借助污染扩散模型科学确定污染围、明确疏散区域; (2)应急指挥部下达人员疏散命令,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3)封锁污染区域,将污染区域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4)在污染区域和可能污染区域立即进展布点监测,根据监测数据与时调整疏散围; (5)在保障被转移群众的根本生活的同时与时向社会发布污染事故权威公告,做好社会稳定工作;(6)根据现

10、场处置情况和应急监测数据,在确保群众安全的情况下,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公告,被疏散人员返回。三现场急救常识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与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险,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埋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与心跳停止者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与时就医。食入:给误服者漱口、饮水、催吐,立即送医院。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措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污染物质通过水、大气和土壤等介质,迁移、转化和累积,进入环境,并在短时间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根据污染对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一般分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突发大气污染事件

11、、突发土壤污染事件、噪声与震动污染等。针对不同的污染事故,需采取不同的现场处置方法,快速合理进展处置,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减少损失。本节针对发生频率高、社会影响大的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毒气泄漏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交通事故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以与城市光化学烟雾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结合典型案例,对现场处置方法进展介绍,供现场处置的人员参考。一、现场处置根本程序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比拟复杂,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事件的类别、性质作具体处理。总体步骤如下所述。 (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

12、、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与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与波与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与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与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与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印象,根据以下几种污染特点,确定污染种类。化学性污染:工业为主的污染如造纸、电镀厂等集中排污,冶炼废渣浸泡后突发排放。农业污染为主的如突发农药、沉船造成的河水污染,农田施农药后暴雨入河污染,化学性污染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染为主的污染和医院污水排污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个案调查。全面掌握健康危害特点与相关

13、因素,如有病例要进展详细调查,尤其对首发病例要进展横断面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寻求因果关系。污染源调查。根据源水水系寻找、排查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分寻找可疑污染物,并估算排污量;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水流域、地形)做初步调查。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采集水 (包括污染水体和出厂水、末梢水和有关的分散式供水)、底质、土,必要时采集蔬菜样品等进展可疑污染物成分的检测,并根据毒物量、水流速度、江河湖库断面/水深 (截面积)计算可能污染的围,在污染源下游和饮用水水源地附近设点,同时在上游设对照点进展监测。生物材料检测。对病人

14、和正常人的血、尿、发等进展有关可疑污染物监测;有关微生物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必要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调查饮水、饮食情况,采集直接饮用的缸水、开水、食物等相关样品进展检测。(5)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提出调查分析结论,调查分析结论应包括,该事故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与围、污染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特点、发病人数、该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与教训等。向现场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围的污染物进展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二、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一)根本处置原如此和处置措施1根本处置原如此确认污染物危害与毒性,通过初步判断与监测分析,确认污染物与其危害与毒性,按照污染源排查程序,确定与切断污染源并对同类污染源进展限排、禁排。确定饮用水源取水口根本情况,确认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与服务人口、设计规模与日供水量、设施管理部门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与距离、地理位置 (经纬度)等。确定地下水取水情况,确认地下水服务围灌溉面积、根本农田保护区情况。通知:立即通知下游可能受到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的对象;特别是可能受到影响的取水口,以便与时采取防护措施。监测与扩散规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