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曲线调试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81667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机曲线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耳机曲线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耳机曲线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耳机曲线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耳机曲线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机曲线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机曲线调试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我们的耳朵人耳能听闻20hz-20000hz的声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高频声音逐渐失去感知能力,通常成年后便会下降到15khz以下.(并且有低龄化趋势(每年空军招飞测试中有部分人就是因为这个没有达到要求。)人耳对声波的敏感程度不d同,中频最为敏感,高低两端敏感度低。有一个人耳的等响曲线(不同资料的等响曲线有差异),“标准等响声级曲线”现行国际标准是ISO226:1987如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人耳在30004000Hz频率范围内听觉最灵敏,声压越低,听觉的频率范围越窄,声压越高,频率范围越宽。当响度级达到80Phon以上时,低音区听觉的频率响应趋于平坦。在一般家庭中重播音乐的声压级的平

2、均值约需7585db,音量太低,不能正确鉴定声音质量的好坏2.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以及频段对应的声音。3.声音各个波段的作用:下表提供人听觉上下限内声音各个波段对听觉感受的影响,按着频率由高到底排列。4.曲线是反应各频段声压直观图像,我们在选择耳机时,可根据上图给出的各频段主管的频段相对1khz相对高度来判断大致的耳机声音特征,给不能试听购买的烧油一套科学的评测方式。另外,怎样的曲线才算好曲线,或者说均衡,好听,失真度低的曲线应该是怎样的,我们接下来会详细讨论5.微笑调音曲线 这种调音方式调出来的曲线顾名思义,在曲线上呈现出一个两端高,中频低的图像,这也是前几年旗舰耳塞常采用的一种调音,其特

3、征简单说就是声场偏大,低频,力度下潜俱佳,分离度高,层次感好。这种调音的典型代表有ie8,exk,3003微笑调音法的理论最佳曲线6.平直调音法,这种调音法表现出来的声音中高频表现都很均衡,中频贴耳,但低频往往力度,下潜,量感都不足。这也是大量偏人声的多动铁耳机常常采用的调音方式,也被大量diy玩家奉为完美曲线。在这里只发一个代表535的曲线(原装黑海绵下7.黄金曲线调音法这种调音是目前公认的最为自然,最为接近真实声音的调音方式,也是golden eat上那条绿色的参考曲线。下面我将详细说明这种调音曲线。这种曲线的特征就是低频上扬6db左右,然后平缓下降,中频,高频都趋于平缓,这种曲线实际上是

4、趋近人耳的等响曲线的。这个调音被golden ear认为是无限趋近最小失真的耳机曲线。用这种调音的耳机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均衡。有的甚至声音素质比较低。但是依旧评价颇高。这种曲线的代表就是ie800,官升线下的z5,f111。z5官升线加原装哥套下曲线IE800官方晒图,蓝色那条是800,感觉有猫腻,这条线已经几乎是人耳80db左右的等响曲线8.关于最佳扬声器的曲线争论目前业内对最优曲线还有不小的争论,在电声工程基础一书中,作者倾向于平直调音是最佳音响曲线,而日本先锋音响研究所所长山本武夫则认为音响曲线也应遵循人耳等响曲线,才能达到最佳听感。不过这都是对音响的曲线讨论,实际上音响由于其开放性,

5、低频不能轻而易举做到上扬,(很多音响50hz以下是严重衰减的)直线调音法只是指出音响实际能达到的最佳效果(猜测)。而并未见关于耳机最佳曲线的讨论,不过按现在耳机调音流行趋势,黄金曲线调音法确实在旗舰耳机范围内在逐步取代其他调音方式。9.实例分析 如何选择耳机 哪些耳机不要选1.800hz过高的耳机。这个频段被称为危险区间,过低人声不润泽,过高人声发冲。2,4000到6000hz过高的耳机,这个位置过高齿音十分丰富,zicisi这几个发音被业内称为无调音。多了十分影响整体耐听性。类似200小时左右的exk,红枫23.8000hz峰值超过高频平均值的耳机,这个频段过高整体会显得尖锐。类似啸叫。4.耳机曲线波动巨大的耳机。这种调音对耳朵友好度很低。伤耳。5,低频过高,越到高频曲线越低。这种耳机听起来沉闷,解析差10.冷声耳机特征低频峰值与高频峰值不高于5db,400hz-1500hz凹陷,4000hz-8000hz高的耳机暖声耳机这种耳机中频凹陷轻微或者不凹陷,高频峰值与中频平均值之间不能超过6db或者低于中频平均值,典型的曲线就是535,即平直调音法。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