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歌:从观念到效应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1624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与歌:从观念到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地与歌:从观念到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地与歌:从观念到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与歌:从观念到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与歌:从观念到效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与歌:从观念到效应20 世纪以来 , 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 发展与传承与十八九世纪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前几代音乐学人对中国传统音乐不懈地保护与整合, 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当代音乐学家中 , 也有一批学者正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 以乔建中为代表的民族音乐学家, 用持续不断的热情置身于传统音乐的研究、保护与弘扬当中。土地的辽阔, 为歌的历史所充盈 ; 歌的内涵 , 由地的深厚所蕴藉。音乐学者乔建中于20 世纪八十年代提出 “土地与歌” 观念 , 经过岁月的充实和沉淀 , 观念被重新诠释、再度重构 , 扩展至学理层面 , 对学术研究产生颇多影响。他相继提

2、出民歌的“音地关系理论”以及音乐地理学的学科建构等设想,从而丰富音乐理论学科的构建, 促进学科向多元化发展 , 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的继承与弘扬, 除了音乐学人理论性的学术构想与研究实践 ,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发展层面媒体传播。 “土地与歌” 观念符合传播需要且切合学术理论本质 , 观念在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不断被运用与发酵, 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传播的一个显要表征。“土地与歌”观念提出迄今三十余年, 波及区域广、涉及人数多、产生影响深远 , 它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标题、 一个术语 , 更将音乐与我国社会文化、 地域分布、学科观念的衍变并存, 透露着各门学科相互

3、融合、共同发展的现状。故本文试图以提出的 “土地与歌” 观念为切入点 , 对观念的历史源流做系统地梳理, 对观念的发展、泛化、传播做全面解读 , 审视其产生的文化现象和影响, 探讨音乐观念与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 , 进而揣摩音乐文化现象在当下的发展与演变。本文由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论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第一章涉及“土地与歌”观念的来源及初期研究, 由乔建中先生的自述与笔者对观念源流的总结构成。 第二章论述 “土地与歌” 观念影响下的学术性研究成果及文化内涵。第三章对受到“土地与歌”观念影响的群众及组织进行考察与分析, 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个体, 在文化身

4、份、观念认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第四章主要论述大众传媒对“土地与歌”观念的扩散与影响。“土地与歌”观念通过大众传播的媒介渠道, 向不特定的群众传递观念信息,得到大众的青睐。现代媒介一方面成为宣传“土地与歌”观念的助发器, 同时也成为开启民族音乐、传承音乐思想的一把钥匙。通过对不同大众传播渠道的研究, 阐述传媒对观念产生的扩散、影响及后续效应。第五章运用传播学原理就此传播现象做出分析。笔者通过分析“土地与歌”观念近三十年来的传播模式、传播动因等要素,对社会产生的文化现象与影响做详细的梳理与总结, 并做客观的价值评价和思考。“土地与歌”观念不仅是乔建中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提炼, 更是学者关注中国传统音乐传承问题的一个缩影。音乐观念的发展促进传媒方式的多元化, 大众传播反之也作用于音乐文化,“土地与歌”观念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群众实现音乐的“文化自觉”, 让人们主动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根基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