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传染病概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81580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慢性传染病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慢性传染病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慢性传染病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慢性传染病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慢性传染病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慢性传染病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慢性传染病概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慢性传染病概述一、鼠疫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11个菌种归属耶尔森 菌属,其中上述3个为对人致病,其他8种对动物致病。鼠疫菌分类: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类,肠杆菌科,耶尔森菌族,耶尔森菌属。生物学特性:多形性变化,短而粗,中间膨大,两端钝圆且浓染,长约1-2微米,宽约0.5-0.7微米的短小杆菌。制备菌片,酒精固定5分钟,再以0.5%醋酸处理30 秒后染色,两端浓染更明显。易被碱性苯胺染料和中性复合染料染色,革兰阴性。 典型异养菌,普通培养基可生长但缓慢。多用胰酶消化肉汤;另有胰酶消化血液或 肝脏培养,要有足够氨基酸配必要微量元素,最适PH6.9-7

2、.1、温度26-28。(氨基酸: 甘、胱、脯、苯丙)培养过程加1%培养基量的10%兔溶血,溶血中氧化高铁血红 素为鼠疫菌生长和增殖必需铁原、分离培养24-48小时,可见大小不等、疏密不均 的灰白色菌落,光学显微镜下,典型菌落为中心发暗隆起,有黄褐色粗糙颗粒,周 边宽窄不等薄而透明锯齿褶皱花边。鼠疫噬菌体为特异寄生于鼠疫菌的病毒,可分 头尾两部,经吸附、复制、裂解,周期30-40分钟,18-22度有较强专一性,为鼠疫 菌重要鉴定手段。宿主与媒介:鼠疫典型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被感染只是偶尔被波及。主要宿主(大 部分为啮齿动物)特点:1对鼠疫菌有感受性和敏感性2是该疫源地的优势种,密 度高3分布广,

3、且连续分布4有适宜传播鼠疫的体蚤和巢蚤。自然染疫动物77,啮 齿53,兔形目5,食虫目10,偶蹄目3,鸟2。媒介为蚤。二、霍乱霍乱弧菌,按O抗原分血清群,其中O1和0139群是霍乱病原菌。01:革兰阴 性短小稍弯曲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单端有1根鞭毛,可达菌体长度4-5倍,运 动极活跃;0139:和前近似,但有荚膜。营养要求简单,兼性厌氧,培养37度为 宜。钠离子刺激生长,但大于8%NaCl环境不生长。适宜PH7.2-7.4。碱性蛋白胨水 生长迅速。01群:生物型分古典、埃尔托(流行株 噬菌体分型1-6生物型分型 a-f、非流行株);血清型分小川稻叶彦岛。霍乱弧菌小肠定居,可溶性血凝素是粘 附

4、因子,分泌肠毒素,导致大量水分入肠,引起剧烈水样腹泻和呕吐。分菌时庆大 霉素琼脂是其选择培养基。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粪口途径传播,经水是重要传 播途径,经食物是另一重要传播途径,另有接触和苍蝇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产生IgA保护性抗体。三、病毒性肝炎(一)、病原学:甲肝嗜肝RNA病毒,球形颗粒,肝细胞浆中复制,经胆汁从粪 便排出。可体外培养,采用人二倍体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是 在肝炎急性期查IgM,达到1: 1000以上阳性可作诊断。乙肝 嗜肝DNA病毒球形颗粒,双层衣壳和核心组成,外衣壳为HBsAg,核心外膜为HBcAg,核心为 DNA和DNA多聚酶。非闭合的双

5、股环状DNA,HBcAg血清中很少,故不查,其 他5个两对半。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HBsAg、抗HBc,抗 HBe阴阳均可。抗HBs保护性抗体。HBeAg病毒复制,DNA也说明病毒复制。 血清流行病调查首选指标:HBsAg、抗HBs、抗HBc,表面抗原阳性再查e抗原。 丙肝:黄病毒科丙肝病毒属,单股正链RNA,我国II/Ib为主。丁肝:属缺陷 型病毒,需与乙肝辅助。戊肝:正链RNA病毒,HEV (B,缅甸株)HEV(M,墨西哥 株)。(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甲肝、戊肝为急性患者及亚临床型感染者。甲肝病 前2周到病后30天、戊肝病前9天到病后8天有传染性。乙肝、丙

6、肝传染源为急性、 慢性患者和慢性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甲戊粪口,乙丙丁胃肠外经血途径,丙肝 主要输血。易感人群:甲幼儿和儿童;乙全体新生儿和约50%未受感染的易感 者;丙受血者、血液透析、静脉吸毒;戊青壮年发病率高。四、艾滋病艾滋病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颗粒 呈球形,核心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单股正链RNA、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 核心蛋白组成。核心蛋白有核衣壳蛋白p7、衣壳蛋白p24、基质蛋白p18三部分, p7与RNA结合,p24包绕上述物资,p18联系核心和包膜。包膜有外膜蛋白gp120 和穿膜蛋白gp41,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

7、中和位点。RNA中含 gag、env和pol基因,gag编码病毒核心蛋白,pol编码病毒复制所需酶类,env编 码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诊断主要检测抗原。HIV有HIV-1和HIV-2两型, HIV-1有MON3组,M组分A-J10个亚型,HIV-2有A-F6个亚型,另HIV-1分群, 根据辅助受体不同分R5X4毒株、根据宿主范围及复制特性不同分非合胞体诱导株 (NSI)合胞体诱导株(SI);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快/高型和慢/低型。HIV对热敏感,56度30分钟灭活,但在干燥蛋白质中需68度72小时。一 般消毒剂10分钟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HIV复制过程:包膜接触细胞膜,相互融合一经

8、脱衣壳,RNA注入胞浆一逆 转录酶以RNA为模板成单链DNA 一以DNA为模板合成双链前病毒DNA(携带者) 一前病毒DNA被激活(发病),转录成病毒RNA和mRNA一翻译病毒蛋白,组装 成完整病毒颗粒,通过芽生方式放出病毒,感染新细胞。HIV的主要靶细胞CD4+T淋巴细胞,感染后主要表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显著减少、CD4与CD8比值小于1、辅助性T细胞减少功能异常、NK细胞活力降 低、B细胞自然增殖。机体产生的特异免疫应答是抑制HIV复制的关键因素,其中 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特别是CD8细胞非细胞毒性的抗病毒活性。边远地区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以流动人口或献血为主,东部以性病患者、暗 娼为

9、主,以泰国B亚型比例最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感染者是传染源,血液精液子 宫阴道分泌物。经性传播:全球主要途径。经血传播:注射毒品为我国主要途径。 母婴传播。并发症为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卡氏肺囊虫肺炎、Kaposi肉瘤和恶性淋 巴瘤。五、脊灰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粪口传播,病毒颗粒5种结构蛋白:VP1、VP2、VP3、 VP4、VPg。耐酸,耐乙醚、氯仿,对紫外线敏感。脊灰减毒活疫苗,出生234月 各服一次,4岁加服一次,每年两轮4岁以下全国强化。患者麻痹后14内粪便排 毒。六、麻疹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人类为自然宿主,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七、流行性出血热又叫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发热

10、、出血、肾损伤。姬鼠型:黑线姬鼠携带传播。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一个血清型病毒,我国也称1型。宿主动物或排泄物 接触破损皮肤粘膜,分泌物气溶胶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螨媒叮咬。治疗原则3早1 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八、埃博拉出血热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患者是暴发流行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为与患者及其血 液、分泌物密切接触。九、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又称大脑炎、日本脑炎,主要亚洲及东南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特点: 1严格季节性,夏秋季789月,南方提前1月;2高度散在性;3分布广。乙脑病毒 通常在蚊-猪-蚊之间循环,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猪为主要扩散宿主,动物 只有马发生脑炎。

11、属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基因为正链单股RNA。儿童最敏 感,流行区大多数成年人隐形感染而获得免疫力,非流行区成年人仍为敏感人群。十、登革热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主要热带亚热带,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登革热 主要在儿童发病,分为登革热(DF三红征)、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症 (DSS)3个临床类型。十一、流感甲流:流行形式出现,动物中广泛分布;乙流: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丙流:散在,主要侵袭婴幼儿,人、猪为天然宿主。属正黏病毒科,单链负链RNA,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有季节性, 流行3-4周自然停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通

12、过空 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分离甲流病毒最好狗肾传代细胞(MDCK cells),或鸡胚与MDCK并用。十二、狂犬病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的脑脊髓炎。分5个血清 型:古典型、Lagos蝙蝠、Mokola、Duvenhage、欧洲蝙蝠。野生动物是其主要储存 宿主,犬、猫和家畜既是宿主又是主要传染源,造成人类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家养 犬。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传播途径为接触携带病毒的犬或其他动物。 人及所有温血动物都能感染。狂躁型和麻痹型,实验室诊断特征性依据为内基小体。十三、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属RNA病毒的副黏病毒科,人是唯一自然宿主。患者和

13、健康带毒者 为传染源,由唾液或呼吸道分泌飞沫经空气传播,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多在冬春季 发病,全年都可感染流行。,孕妇感染可致胎儿畸形,青春期妇女感染可继发卵巢炎, 引起月经紊乱,男性可并发睾丸炎,最严重的为并发脑膜脑炎。控制流行首要是传 染源管理。十四、风疹属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只有1个血清型,有3个重要的结构蛋白,其中E1是 中和抗原。儿童常见(5-9岁),一年均可,冬春多见,一般间隔3-5年周期性流行。 孕妇可致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新生儿一个或多个器官畸形, 白内障、心脏畸形和耳聋)。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重点预防怀孕头3月感染, 免疫用减毒活疫苗,风疹通过呼吸道

14、、尿液、鼻咽分泌物排出病毒,出疹前一周到 出疹后2周有传染性。十五、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又红眼病,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 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病毒耐酸耐乙醚,对紫外线、 氧化剂、高温干燥敏感。最可靠消毒方法为75%酒精。夏秋季流行,多见于成人。 高度传染性和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结膜泪液、眼分泌物是其主要传染源,通过患眼 污染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十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又称虱传,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患者唯一传染源,外雯实验变形 杆菌OX19凝集效价1: 160以上有诊断价值。地方性又称鼠型或蚤型,莫

15、氏(须有高比例K/Na),家鼠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鼠蚤 传播。普氏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引起发热,但无明显阴囊红肿,以此与莫氏鉴别。十七、细菌性痢疾志贺菌4个血清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又 称ABCD),47个血清型:A15 B13 C18 D1,A、C群及B群之2a、6型均有K抗原。 我国优势血清型为B2a,D。A1(O157: H7大肠杆菌)产生志贺毒素,可引起溶血 性尿毒综合症。为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短小,无荚膜无芽胞有菌毛。兼性厌氧,有氧无氧均可, 最适温度37, PH7.2-7.4,营养要求不高,常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SS和麦康凯平板, 不发酵乳糖故菌落无色透明。致病

16、因素为侵袭力和内毒素。侵袭力是主要毒力因子, 由侵袭性大质粒介导。编码侵袭性的基因为ipaABCD,检测ipaB基因的PCR法鉴 定毒株。主要侵犯结肠直肠,偶波及空肠。内毒素致典型的痢疾脓血便,A1产生的 志贺毒素,具有肠、细胞及神经毒性,致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菌痢带菌者有3种: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后者为主要传 染源,急慢性患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粪口途径传播,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 饮食、灭蝇)。十八、伤寒和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带菌可达数年,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经口传播。患者 或带菌者的粪、尿及汗污染水、食物、手、生活用品,另通过苍蝇携带都可。人群 普遍易感,高发年龄段为20-40岁。全国散发,秋季为高峰(8-10月)。沙门菌为短杆菌,革兰阴性,具周身鞭毛,能运动,兼性厌氧,有机化能营养、 呼吸和发酵代谢。最适温度37,发酵葡萄糖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