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815693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成本分析是成本会计七职能之一,同时也是价值链成本会计的七职能之一。所谓成本分析,是指主要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全面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通过分析,可以正确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有利于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并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新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一、成本分析在价值链成本会计的作用和意义 成本分析可以在成本形成前后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在成本形成之前,为了选择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确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需要对成本进行预测分析,是事前分析。在成本形成之中,为了随时检查各项定额和成

2、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控制各种消耗、费用支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分析,即事中分析。在成本形成之后,把成本核算数据与其他资料结合起来,评价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露矛盾,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未来,需要进行成本考核分析,即事后分析。所以,成本分析贯穿于价值链成本会计的全过程,它对充分发挥价值链成本会计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从降低本期成本出发,事前成本分析与事中成本分析的作用大于事后成本分析。但是,事后成本分析另有其特定的作用。这种分析对于检查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评价工作业绩以及指导下期成本工作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按照分析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预测分析、决

3、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考核分析。 预测分析是在产品成本发生之前或形成之中预测产品成本发展趋势,为企业成本决策提供数据,或者为完成成本计划提供意见和信息。 决策分析主要是依据成本资料,在选择方案过程中对各个方案预期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效果。 控制分析主要是在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日常分析,可以及时揭示脱离计划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施。 考核分析主要是根据成本报表来分析一定时期企业成本计划及各部门、各单位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从中查明影响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实现的各种因素,揭示矛盾,分清责任,从而为本期的奖惩提供依据,也为改善下期生产经营指出方向

4、。 二、价值链成本会计 1价值链成本会计的提出 价值链会计理念是伴随着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出现而出现的。 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的:“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在该书中,迈克尔。波特同时给出了价值的定义:“价直是客户对企业提供给它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阶格,价值由总收入来度量。”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经齐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它们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所谓价值链管

5、理从字面上理解是对价值链的管理,即对企业价值链(包括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的计划、协调分析和控制。内部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问题,如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储存成本等。纵向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产业定位问题,如产业进入和退出、纵向整合,即企业究竟应该在整个纵向价值链中占据多长。横向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即企业与相同地位的竞争对手相比,如何提高竞争能力。 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价值链会计的概念。他认为,“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

6、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价值链运用到成本会计中,有利于控制降低成本。 价值链成本会计主要对成本进行管理。成本管理是增值活动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企业每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包括:外购经营投入成本如为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人力资源成本如职工的招聘、安置费用、教育培训费用、保险福利费用等;资本化费用如无形资产的购置费用、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费用等。在成本管理中,企业必须将以上成本分摊到价值链的各项价值活动中,分摊的目的是产生一个反映成本分布的价值链,比较各价值活动的成本的分布,从而找出町以改善成本的突破口。除此之外,企业成

7、本管理人员还需要了解与产品有关部门的整个价值链成本,并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率。 价值链成本会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疏通成本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成本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环节间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即利用会计的特有功能与方法为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服务。 三、成本分析职能在价值链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价值链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的,包括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价值链成本会计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此,在价值链成本管理中,必须尽力降低非增值作业成本,加强增值作业的管理。在此过程中,成本分析在价值链每一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

8、本分析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挖掘降低成本潜力,促使企业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实现更快的价值增值。因而,成本分析的核心就是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劳动和物资资源,寻找利用不完善的部分和原因,发现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使企业经济效益愈来愈好。 (一)成本分析的内容 成本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分析。即对价值链各环节的商品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等指标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成本效益分析。即对百元商品产值成本指标、百元销售收入成本费

9、用、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的分析。 3成本技术经济分析。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的分析。 4厂际间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评价。 5成本的预测分析。 6成本的决策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要以成本分析的原则作为指导,它是达到成本分析目的,完成成本分析任务所应遵循的分析程序和所采用的手段。成本分析方法是成本分析实践的科学总结,随着成本分析实践的发展而完善,随着人们对成本分析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充实。它包括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从分析的全部过程(或程序)的观点来看,也称分析的基本程序。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计划。 2贮存分析

10、信息,全面掌握情况。包括企业外部信息收集和企业内部信息收集。 3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分析模型。 4搞好定性分析,抓住关键因素。 5作出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成本分析的技术方法,也称为数量分析方法。分析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标对比分析法 它是根据分析的不同要求,对指标实际数做各种各样的比较,揭示差异,研究、评价企业成本工作,以便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以前实际指标的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相比较。 2比率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把分析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也就是计算出比率,进行观察比较。根据分析的不

11、同内容和不同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相关比率分析;趋势比率分析和构成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包括:(1)连环替代分析法;(2)差额计算法:(3)按百分比计算的差额计算法;(4)因素分解法;(5)因素分摊法。 以上几种分析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各个企业具体情况和价值链成本会计的特点来确定。 (三)改革传统成本分析 价值链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着差异,因此,价值链成本管理下的成本分析与传统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有不同之处,需对改革传统成本分析进行改革。 在分析内容上,要突破分析只以产品生产过程为对象,并仅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

12、成本技术经济分析;在分析作用上,要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决策分析,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在分析时间上,增强分析时效,把分析由事后分析为主发展为事前分析为主;在分析范围上,不但要开展企业成本分析,还要推行责任单位成本分析;在分析方法上,保留过去适用的方法,建立新的分析方法体系,并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葛家澎,余绪缨,侯文铿,陈荣凯.会计大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2) 王宗萍论入世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新理念的建立J财会研究,2004,(9) 贾际,周成风,李丽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方法J商业经济,2004,(9) 王春雷试论成本会计发展中的战略成本管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