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81371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1. 总 则为推广绿色建筑,指导江苏省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与管理。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

2、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建筑全寿命期 building life 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被动措施 passive techniques通过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来降

3、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措施。 主动措施 active techniques为提高室内舒适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消耗能源的机械措施。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dex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 green storm infrastructure指一种由诸如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rate o

4、f annual runoff amount control通过自然或人工强化采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回用等措施,一年内场地雨水径流中得到控制的径流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比例。再生水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等杂用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分项计量对建筑物照明插座、空调、动力及特殊电力四个分项分别装设计量装置,对不同分项设备用电能进行分别用电量的计量。能耗监测系统通过对建筑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

5、统称。微气候微气候是指工作、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遮荫率指一定时间阶段,一定区域内太阳直射光在地面的投影所占区域的比例。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遮荫率是指太阳直射乔木所形成的地面投影所占区域的比例。地面投影不重复计算。 绿化屋面 green roof 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实施了绿化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天台及露台等。 可再利用材料指不改变所回收材料的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如场地范围内拆除的或从其他地方获取的旧砖、门窗及木材等。 可再循环材料指通过改变物

6、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材料,如金属材料、木材、玻璃、石膏制品等。3. 基本规定 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江苏省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 绿色设计应综合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模式、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绿色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经济等各专业应协同工作。 绿色设计应从项目立项时进行绿色设计策划,以保证项目绿色设计的经济、合理和高效。 绿色设计应包括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各阶段应有效衔接。 绿色设计应在项目各个阶段编制

7、绿色设计专篇。4. 绿色设计策划4.1 一般规定4.1.1 在建设项目策划阶段应根据需求进行绿色设计策划,并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条文说明】绿色设计策划工作应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或咨询机构承担。在项目策划阶段或可研阶段应根据需求进行绿色设计策划,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或在可研报告中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专篇。4.1.2 绿色设计策划应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绿色设计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对应的技术策略、成本与效益分析。【条文说明】绿色设计策划的目的是指明绿色设计的方向,针对不同的项目,因地制宜提出绿色设计目标,制定绿色建筑实施的技术路线,将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运用到项目全寿命期内,通过成本与效益

8、对比分析,以求达到预期的目标。4.2 策划内容4.2.1 绿色设计策划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前期调研;2 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3 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 4 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4.2.2 前期调研应包括场地分析、市场分析和社会环境分析,并满足下列要求:1场地分析宜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2市场调研宜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社会环境分析宜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周边公众的意见与建议、所在区域的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情况等。4.2.3 项目定

9、位与目标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项目的自身特点和要求;2确定达到的现行国家和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等级或要求;3确定适宜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可实施的技术路线及相应的指标要求。4.2.4 绿色设计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宜满足下列要求:1遵循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2合理选用适宜技术和集成技术;3选用高效能的建筑产品、设备和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4对现有条件不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可采取调节、平衡与补偿措施。4.2.5 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可行性分析;2经济性分析;3效益分析(环境效益、社会效益);4风险分析。【条文说明】4.2.5绿色设计在策划阶段的基本流程如图

10、所示:4.3 项目各阶段绿色设计文件要求4.3.1 项目建议书应设绿色设计专篇,编制应结合当地区域规划要求,提出需达到的绿色设计目标要求。并将实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列入投资估算。4.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编制应结合当地区域规划要求和项目建议书确定的绿色设计目标,依据本规范提出的要求对绿色设计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确定项目绿色设计的实施策略。4.3.3 项目方案设计投标文件应根据设计招标文件中的绿色设计要求,在设计文件中设有绿色设计专篇。4.3.4 方案报批文件应设绿色设计专篇,其中应包括项目的绿色设计目标、设计采用的手段及技术、投资估算等。【条文说明】4.3.4

11、方案投标文件和报批文件中,应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完整绿色设计目标、思路、技术路线、技术措施和技术指标,形成完整的绿色方案设计专篇。此外,还应对是否满足绿色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有所表达、论述。4.3.5 初步设计应根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方案报批文件中绿色设计专篇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初步设计说明中应设绿色设计专篇。【条文说明】各专业应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文件及政府主管部门批复文件要求,在初步专业设计中,各专业必须贯彻落实相关了绿色技术措施,并且要求做到定量分析。因此撰写各专业绿色设计说明。由建筑专业集成绿色建筑初步设计文件专篇。绿色设计总监负责协调与审核。4.3.6 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设

12、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分专业进行说明,该专篇应注明对绿色设计施工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并按照本规范附录xx的格式填写绿色建筑设计报审表。【条文说明】各专业应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要求,全面落实绿色技术措施在各专业的应用。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编制了绿色设计专篇(代替以往节能与环保专篇)。专篇中应对各专业的绿色设计内容有综合论述和提出定性、定量的要求,便与业主、施工单位、执行落实及审图机构、质检部门对绿色技术的审查和验收。4.3.7 工程建设施工图审查中心(或XX部门)负责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技术审查工作。设计单位应根据绿色建筑专项设计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

13、,获得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条文说明】各专业设计人在完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绿色设计后,由绿色设计总监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认真填写江苏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统一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报审表,绿色设计总监负责审核。绿色建筑设计报审表项作为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并收档,同时,与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并提交当地施工图设计审图机构,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审查。4.4 绿色设计组织4.4.1 项目建设方宜组建绿色设计团队,成员包括业主、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及物业管理等参与项目建设、使用与管理的各相关单位。4.4.2 绿色设计咨询单位宜在方案或之前阶段开展工作,应充分尊重项目的整体性要求,提供绿色设计策划、设计建议及技术支持。4

14、.4.3 绿色设计单位应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宜设置绿色设计总监。4.4.4 工程建设施工图审查中心(或XX部门)应配置熟悉绿色设计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项目施工图设计中绿色设计技术的审查。5.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5.1 一般规定1.1.1 场地规划应符合江苏省各地城乡规划的要求,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要求。1.1.2 建筑场地应进行生态环境的诊断与评估,通过优化场地规划与设计进行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降低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变化影响。【条文说明】 场地的生态环境主要指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生物状态及水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环境状态。通过察看、调研,进行诊断和评估可

15、有效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调整设计,优化建筑布局和室外环境设计,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补偿是指对场地整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恢复和建设,以弥补开发活动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环境变化影响。室外环境的生态补偿重点是改造、恢复场地自然环境,通过采取植物补偿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减少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工干预的依赖,逐步恢复系统自身的调节功能并保持系统的健康稳定,保证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态修复不同于生态补偿。国际恢复生态学会先后对生态修复提出三个定义:生态修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坏的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动态过程;生态修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生态修复是研究完整性的恢复和管理的科学,生态完整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生态修复更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修复到具有生态学意义的理想状态,更强调生态完整性修复。1.1.3 综合分析场地资源,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采用适宜技术,满足绿色设计目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