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813563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班级_ 姓名_ 总分_一、选择题(14分)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菜畦q 讪笑shn 确凿zo 瞬息shnB油蛉lng 秕谷b 涉足sh 伫立zhC收敛jin 书塾sh 旋转zhun 襟上jnD蝉蜕tu 环谒h 简陋lu 脑髓su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相宜 陋丑 瞬息 人迹罕至 B.确凿 讪笑 肿胀 荒草萋萋C.书塾 幽寂 搏学 来势凶凶 D.瞬息 嫉妒 叮嘱 骇人听闻3.下列画线字释义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A轻捷(快) 鉴赏(鉴定) 来势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B渊博(深) 总而言之(说) 指挥倜傥(洒脱;不

2、拘束)C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缘故(原因) 人声鼎沸(水开) D嫉妒(忌妒) 讪笑(嘲讽) 荒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4.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 )(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B.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C.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弗罗斯特美国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1)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对象。(A嘲笑 B嘲弄 C玩弄)(2)我看看老师,_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A请求 B征求 C求取) 6.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2分)A.读了这篇文章

3、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7.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2分)A.“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B.“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C.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这句话意思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无关紧要,关键是看你的天资。D.“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告诉人们,当越过

4、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里,诗人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非选择题(22分)8.文学常识填空。(18分)普希金,_国诗人,著名诗作有_、_等。他的文学作品塑造了“_”“_”等文学典型形象。伤仲永一文选自_,整理_,字_,_朝文学家。黄河颂选自组诗_的第二乐章,词整理是_,曲整理是_。最后一课的整理是_国作家_,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是_。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景色晴朗秀美的句子是:_,_。山际见来烟,_。9.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请你写出歌咏春天的两句连续古诗句:_,_。(2分)10.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下去。(2分)微笑,是一缕和

5、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_,_。三、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10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1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2分) 12.概括本

6、段大意:(2分)_13.第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2分)_14.用原文回答。(2分)捕鸟的条件:_捕鸟的结果:_15.“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2分)_(二)文言文阅读(14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6.解

7、释画线的字。 (4分) 未尝( ) 立就( )不能称( ) 稍稍( )17.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_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_19.回答问题。(4分)(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_(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_(三)课外阅读黎明的眼睛(整理:端木蕻良)(10分)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房间里,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

8、,可不要忘恩负义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的呢!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了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侯,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篷。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最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

9、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层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屋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先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睛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

10、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巡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到的芳香和养分。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不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天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 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20.本文描述的主题是“窗子”,但标题确是“黎明的眼睛”,根据文意,请说明:(1) “窗子” 在文中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2分)_(2)“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了解? (2分)_21.文中“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结合文意,

11、概括指出整理这样说的理由。(2分)_22.这篇散文表明了整理对生活怎样的态度? (2分)_2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2分)A、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来看,这句话是起着顺承递进作用的。B、文中整理非常注重遣词造句,通过对词的选择,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如“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突然看到青山闯了进来”“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中的“飞”“闯”“扑”等都表现了“打开窗子”的喜悦之情。C、这篇文章通过叙述窗子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窗子的多变,其主旨就是为了赞颂新生活。D、这篇散文的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如“春天来了”“打开窗子吧”多是直接抒情。E、文中写窗子”的发展变化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这既为议论作了铺垫,又为描写作了陪衬。四、作文(30分)24.以“_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提示: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回忆性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可选取“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