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技术规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81356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锚杆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锚杆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锚杆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锚杆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锚杆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锚杆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杆技术规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蚄8 施工蒁 8.1.1 锚杆工程施工前,应根据锚固工程的设计条件、现场地层条件和环境条 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螈 812 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膇813 在裂缝发育或富含地下水的岩层中进行锚杆施工时,应对锚固段周边孔壁进行不透水性试验。当0.20.4MPa压力作用10min后,锚固段周边渗水率超过 0.01m3min 时,应采用固结注浆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肄8.2 钻孔衿 821 锚杆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蒇 1 锚杆钻孔不得扰动周围地层;芇2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蒅3锚杆水平、垂直方向的孔距误差不应大于 100mm钻头直径

2、不应小于设计 钻孔直径 3mm;蚁4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于锚固长度的 2%;薀5 锚杆钻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500mm;莇6向钻孔中安放锚杆前,应将孔内岩粉和土屑清洗干净。蚂822在不稳定地层中,或地层受扰动导致水土流失而危及附近建筑物或公 用设施的稳定性时,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莃823压力分散型锚杆和可重复高压注浆型锚杆施工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艿 83 杆体制作、存储和安放莆831 杆体的制作、存储和安放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肃 1 杆体的制作、存储宜在工厂或施工现场的专门作业棚内进行;螁2在锚固段长度范围, 杆体上不得有可能影响与注浆体有效粘结和影响锚杆 使用寿命的有

3、害物质, 并应确保满足设计要求的注浆体保护层厚度。 在自由段杆 体上应设置有效的隔离层;肈3钢筋、钢绞线或钢丝应采用切割机切断;蒆4杆体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蒄5 加工完成的杆体在存储、搬运、安放时,应避免机械损伤、介质侵蚀和污 染。薃 8.3.2 钢筋锚杆体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袇1 制作前钢筋应平直、除油和除锈;薆2当HRB钢筋接长采用焊接时,双面焊接的焊缝长度不应小于5d。精轧螺纹钢筋、中空钢筋接长应采用专业联接器;袅3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 1.52.0m 应设置一个对中支架, 注浆管、排气管应 与锚杆杆体绑扎牢固。羁 8.3.3 钢绞线或高强钢丝锚杆杆体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袀

4、1 钢绞线或高强钢丝应清除油污、锈斑,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绞线的下料长度误差不应大于 50mm;蚆2钢绞线或高强钢丝应平直排列, 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 1.01.5m 设置一个 隔离架,注浆管和排气管应与杆体绑扎牢固,绑扎材不宜采用镀锌材料。羂8.3.4 可重复高压注浆锚杆杆体的制作,尚应符合下列规定:蚃1 在编排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时,应安放可重复注浆套管和止浆密封装置;虿2止浆密封装置应设置在自由段与锚固段的分界处,密封装置两端应牢固绑 扎在锚杆杆体上,在被密封装置包裹的注浆套管上至少应留有一个进浆阀。螆 8.3.5 荷载分散型锚杆杆体的制作,尚应符合下列规定:莃1压力分散型锚杆或拉力分散

5、型锚杆杆体应先制作成单元锚杆,再有2个或2 个以上单元锚杆组装成复合型锚杆;膀2当压力分散型锚杆单元锚杆的端部采用聚酯纤维承载体时,无粘结钢绞线 应绕承载体弯曲成复合 u 形,并用钢带与承载体捆绑牢固。采用钢板承载体时, 挤压锚固件应与钢板连接可靠;蒇3 在荷载分散型锚杆各单元锚杆的外露端,应做好标记。在锚杆张拉或芯体 拆除前,该标记不得损伤;袆4 承载体应与钢绞线牢靠固定,并不得损坏钢绞线的防腐油脂和外包塑料 (pvc)软管。螃 8.3.6 锚杆杆体的存储应符合下列规定:袂1 杆体制作完成后应尽早使用,不宜长期存放;蒀2 制作完成的杆体不得露天存放,宜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场所。应避免机械 损伤杆

6、体或油渍溅落在杆体上;羆3 当存放环境相对湿度超过 85%时,杆体外露部分应进行防潮处理;膄4 对存放时间较长的杆体,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芀 8.3.7 锚杆杆体的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艿1 在杆体放入钻空前,应检查杆体的加工质量,确保满足设计要求;羆2 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扭压和弯曲。注浆管宜随杆体一同放入钻孔。杆体 放入孔内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薅3 安放杆体时,不得损坏防腐层,不得影响正常的注浆作业;肂4 全长粘结型杆体插入孔内的深度不应小于锚杆长度的95%,预应力锚杆插入孔内的深度不应小于锚杆长度的 98%。杆体安放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 挂重物。羈 8.4 注浆肅 8.4.1 向

7、钻孔内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螂1向下倾斜的钻孔内注浆时,注浆管的出浆口应插入距孔底300500mn处,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浆,且确保从孔内顺利排水、排气。蒀2向上倾斜的钻孔内注浆时,应在空口设置密封装置,将排气管端口设于孔 底,注浆管应设在离密封装置不远处;螇3注浆设备应有足够的浆液生产能力和所需的额定压力,采用的注浆管应能 在 1h 内完成单根锚杆的连续注浆;膅4 注浆后不得随意敲击杆体,也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膃 8.4.2 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不得对杆体产生不良影响。宜选用砂灰 比 1:0.51:1 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 0.450.50 的纯水泥浆,必要时可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或掺合料

8、膂843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严防石块、杂物混 入浆液。螀844当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芅8.4.5永久性锚杆张拉后,应对锚头和锚杆自由段间的空隙进行补浆。薄8.4.6可重复高压注浆锚杆的注浆尚应符合下列规定:蚀1二次注浆材料宜选用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蕿2止浆密封装置的注浆应待孔口溢出浆液后进行,注浆压力不宜低于2.0MPa;莅3 一次常压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羅4对锚固体的二次高压注浆,应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 MPa后进行。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可根据锚固段的体积确定,并分段依次由下至上进

9、 行。莂8.4.7浆体强度检验用的试块每30根锚杆不应烧鱼 一组,每组不应少于6个 试块。莈8.5 张拉和锁定蒅8.5.1锚杆的张拉和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莆1锚头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轴向方向垂直;衿2锚杆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莁3锚杆张拉时,注浆体和混凝土台座的抗压强度值应符合表8.5.1的规定;薅4锚杆张拉应有序进行,张拉顺序应考虑临近锚杆的相互影响;蒂5锚杆正式张拉前,应取 0.10.2轴向拉力设计值 N,对锚杆预张拉12次,使杆体完全 平直,各部位接触紧密;薁6锚杆应采用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的锚具。腿表8.5.1锚杆张拉时注浆体和混凝土台座抗压强度值薅锚杆类型袃抗压强度值(M

10、Pa)袈注浆体蚅台座混凝土芄土层锚杆蚁拉力型蚇15螄20蒃压力型和压力分散型蚀30袄20螂岩石锚杆袁拉力型葿25羄25薃压力型和压力分散型芈30芈25薄8.5.2 锚杆张拉至1.051.10Nt时,对岩层、砂性土层保持10min,对粘性土层保持 15min , 然后卸荷至锁定荷载设计值进行锁定。锚杆张拉荷载的分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遵守8.5.2的规定。肁表8.5.2锚杆张拉荷载分级和位移观测时间芁何载分级莈位移观测时间(min)羅加荷速率螂(KN/mi n )蒈岩层、砂土层莅粘性土层袈 0.100.20Nt薈2薂2羂不大于100薇 0.50Nt蚈5羃5蚀 0.75Nt螇5莄5荿 1.00Nt袇5

11、螅10薀不大于50膈 1.051.10Nt袇10袂15羇注:Nt-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羇8.5.3荷载分散型锚杆张拉时可按设计要求先张拉单元锚杆,消除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因自由段长度不等而引起的弹性伸长差,在同时张拉各单元锚杆并锁定。也可按设计要求对各单元锚杆从远端开始顺序进行张拉并锁定。芃8.6施工检查螀8.6.1施工中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和角度、锚杆杆体长度和杆体插入长度 进行检查。羀862 施工中应对浆液配合比、压力、注浆量和锚杆预应力进行检查。肇9 试验蚄9.1般规定蒁9.1.1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体极限承载力的0.8倍。螈9.1.2试验用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位

12、移计)应满足测试要求的精度。腿9.1.3 试验用加荷装置(千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肄9.1.4荷载分散型锚杆的试验易采用等荷载法;也可更具具体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验规定和验收标准。衿9.2 基本试验蒇9.2.1对任何一种新型锚杆,或锚杆用于未应运过的地层时,必须进行极限抗拔试验。芇9.2.2锚杆极限抗拔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 3根,为得出锚固体极限抗拔力,必要时可加大杆体的截面面积。蒅9.2.3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荷,加荷等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符合表9.2.3的规定。蚁表9.2.3锚杆极限抗拔的加荷等级

13、和观测时间加 荷 增 量 卄溫 前 蚂 請艿初始何载莆肃螁肇10蒆蒄薃薆第一循环袅10羁袀蚆30羂蚃虿10莃第二循环膀10蒇30祎螃40袂蒀30羆10芀第三循环艿10羆30薅40肂50羈40肅30螂10螇第四循环膅10膃30膂50螀60芅50薄30蚀10莅第五循环羅10莂30莈60蒅70莆60衿30莁10第六循环10306080603010观测时间(min)55510555注:1、第五循环前加荷速率为 100KN/min,第六循环的加荷速率为 50KN/min,2、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3、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

14、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9.2.4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锚杆破坏: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的2倍;2锚头位移持续增长;3锚杆杆体破坏。9.2.5锚杆极限抗拔试验结果宜按荷载与对应的锚头位移列表整理,并绘制锚杆荷载-位移(P-S)曲线、锚杆荷载-弹性位移(P-So)曲线和锚杆荷载-塑性位移(P-Sp)曲线(本规程 附录E)。9.2.6锚杆极限承载力应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第9.2.4条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9.2.7当每组试验锚杆极限承载力的最大差值不大于30%时,应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当最大差值大于 30%时,应增加试验锚杆数量,且按95%保证概率计算锚杆的极限承载力。9.3蠕变试验9.3.1对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锚杆、极度风化的泥质岩层中或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 有粘性土的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用作蠕变试验的锚杆不得少于3根。9.3.2锚杆蠕变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应满足表9.3.2的规定。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必须保持恒定。表9.3.2锚杆蠕变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加荷等级观测时间临时性锚杆永久性锚杆0.25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