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81270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全 生 产 管 理 的一种方法一一单 元 预警法一、从生产事故风险公式谈起风险是危险、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件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常用的表达公式是:R=f(F,C)式中R-生产系统事故风险;F-生产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生产系统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通过上式可以看出:一、从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角度看,生产事故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 中发生事故的概率,即事故概率风险。它是用来预测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省么事故及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 大。(2)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后果,反映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什么事故,且一旦事故发生,会造成什么 样的损失。二、从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结果看

2、,发生事故的概率越大,或者事故的严重程度越大,生产事故 的风险也就越大。三、从生产事故风险的管理方面,降低生产事故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发 生事故的概率和事故发生的后果,或者是根据生辰具体情况,本着可行、有效的原则,降低其中之一。二、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科学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综观我国近年来在安 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明显存在着侧重于宣传教育和行政管理,工程技术对策部够;侧重于单个事故后的处 理,事故原因的系统分析和理论研究不足。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从传统的事故管理转变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 隐患管理;从传统的静态模式安全管理转变

3、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从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 式转变为现代主动、主导、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转变为现代化 的效益、环境、安全于卫生综合管理等。安全管理理论,从早期的事故后管理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的强化超前、预防型管理;从近代事故的管理 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从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从传统的行 政手段、经济手段和常规督察手段发张到现代的法制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 理发展到现代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管理。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安全系统论系统工程试现代管理学的一

4、个最基本的原理。安全系统工程试以预测和预防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 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研究安全事故预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事故预防过程中,安全系统涉及两个系 统对象;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机 (Machine),机器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环境(Medium),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同时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试管理,因为管理 对人、机、黄精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像。安全系统的要素试:人,人的安全素质(心里与生理素质、

5、安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物,设备于环境 的安全可能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 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通过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是,这种认识带 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的、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 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根符合科学性原则。(二)事故致因理论为了主动、有效地预防事故,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事故理论的研,事故具有三 种基本性质,即因果性、随机性

6、与偶然性、潜在性与必然性。可以说每一起事故发生,尽管或多或少都存在偶 然性,但却无一例外的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必然性,因此,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关键就在于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 识别、发现并且消除导致事故的必然原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由于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 统,因此,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1. 安全生产的经典理论一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多米诺骨牌事故论)1931年,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着名的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述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 及与事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施工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确是一 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

7、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遗传和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上海。他认为,遗传和社会环境、人的事物、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件是导致事故的 连锁原因,就像着名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第一张倒下,就会导致第二张、第三张直至第五张骨牌依次倒下, 最终导致事故和相应的损失。同时,他还指出,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减少伤害和损失的关键环节在于消除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即抽去第三张骨牌就有可能避免第四和第五张骨牌的倒下。他认为,只要 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努力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由此造

8、成的 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也就无从谈起。这一理论从产生伊始就北广泛用于安全生产工作之中,也是搞好安全管理 的重要原则。2.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在海因希里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础上,博得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模型。博得事故因果模型的基本观点如下:(1)控制不足一一管理。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 全依靠工程技术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如果安全管 理上出现缺陷,就会使得导致事故基本原因的出现(2)基本原因一一起源论。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 取政策。基本原因包

9、括个人原因及工作有关的原因。所谓起源论,是在于找出问题的基本的、背后的原因,而 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3)直接原因一一征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时事故的直接原因,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须加以追究 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像基本原因那样的深层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4)事故一一接触。从使用的目的出发,往往把事故定义为最终导致人员身体损伤、死亡、财产损失的, 不希望的事故。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把事故看作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 妨碍正常生产活动的物质的接触。(5)伤害一一损坏一一损失。博得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 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务损坏统称为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