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81245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聂明中总第42课时西师版九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童年的故事,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3、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通过肖像、装束、语言、行动、事件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他外貌以及性格上的特点。2、领会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抓关键句段进行品读感悟。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鲁迅资料、PPT。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 自学感悟法教学过程 总第3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 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题,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学

2、生读题目。2、教师: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鲁迅是什么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课文链接。3、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你们对鲁迅还有哪些了解?4、教师导:那么,鲁迅在故乡中,为我们刻画了怎样的一个少年闰土形象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学生读。(师生交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2)想一想“我”和少年闰土的关系。(3)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读一读。(4)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认读生字,积累词语。3、指名反馈:在自读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4、教师指名反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少年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吗?1、 学

3、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勾画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生答品读句子,初感闰土形象1、教师:同学们,虽然闰土和“我”仿佛年纪,但是初次见到闰土,闰土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指名反馈,出示语段(课文第四段)。3、全班一起读一读。4、教师:在读了这些语句,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6、教师小结:短短的几句话,作者抓住了闰土外貌的特点,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年少、健康、可爱、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7、拓展练习:现在,请同学们仿照这些语句,抓住特点写一写身边小伙伴的外貌。8、赏析优秀片段,集体评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我”初次见到闰土时的情形。指导朗读生说再次有

4、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学生仿写,教师巡视辅导。作业:1、写生字和词语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完成作业教学后记:通过孩子自主学习生字,再让孩子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闰土留下的印象,再让学生学着来写。10月14日日安全提示: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总第33课时二课时教学程 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1.听写生字词2、出示课文插图。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读第一自然段。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3、过渡:闰土不仅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

5、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学生按要求听写。看插图指导朗读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以读为主,体会重点(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3-15段,想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1、生答师板:闰土:捕鸟、拾贝、刺猹、观鱼。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二)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第二十六段,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说出来让大家学习。然后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老师同学讨论。1、指名读阅读提示。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谁能把你知道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呢?

6、摘闰土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闰土的健康、可爱。摘捕鸟句子。a、学生汇报句子时,教师提问。问:从这段话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生答师边小结边板书:聪明能干。对了,从闰土介绍他的捕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聪明能干的特点。b、段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他的聪明能干呢?你能找出来吗?你说得真好!c、看到闰土捕鸟这么有本事,你感觉得他怎么样?你会对他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文段中的“”表示什么意思?过渡:继续把你学到的说给大家听。小结:闰土真是见多识广啊!板:见多识广4、你们还学到什么?请继续跟老师说说。生:刺猹这一件事通过闰土和“我”的对话,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师问:从哪些句子看出闰土的机智勇敢呢?师引:月

7、亮地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请大家轻轻地把这句话读出来,注意不要把猹吓跑了。师问:还有哪个句子说明他机智勇敢呢?生答:“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油一般的滑”小结:从闰土和“我”的对话当中我们了解到他(指板书)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特点。那他还给“我”说了什么?生答:观鱼的句子。师小结:闰土知道的可真多呀!而我呢?知道这些吗?生答:“我素不知道出卖罢了。”“新鲜事”:指哪些事?板:我素不知道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见识少,知识贫乏的人)抒发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自叹不如)5、过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问:读了这句话你懂得了什么?

8、重点理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院子里高墙的四角的天空”从中表达了小结: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而我却像一只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不由得令我对闰土产生了敬佩之情。(板:敬佩),也由此而向往闰土一样的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板:向往)全班带着敬佩和向往之情读这句话。(齐读)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学生朗读中体会。指导朗读画出相关语句。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感受闰土的健康、可爱。生划动词(敬佩)那么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注意,要读出你的敬佩之情。(生读文段)生读拾贝句子,说明闰土的见多识广。生读指导朗读(不只这些,还有捕鸟、观鱼等等许多作者从来就没有看见过的事情。)生思考指导朗读

9、展开想象,训练口语。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段,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2、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再齐读最后一段。3、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1、生说朗读课堂作业模仿闰土外貌的写法,用一段话描写你身边一个人的外貌,写在作文练习本上。学生完成作业板书设计13. 少年闰土 闰土 向往、敬佩 我捕鸟聪明能干 拾贝见多识广素不知

10、道刺猹机智勇敢观鱼 见多识广日安全提示: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教学后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而我却像一只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不由得令我对闰土产生了敬佩之情。也由此而向往闰土一样的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10月15日14.弹琴姑娘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

11、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等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 自主探究法 谈话法 总第3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 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2、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3、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1.学生自由发言。2.全班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2、教师

1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3、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4、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5、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6、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出示:( )的琴声(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9、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课文读词语(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指名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词语填写学生自主朗

13、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想像画面,感悟琴声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5、教师总结: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

14、、熟读课文。日安全提示:在教室内走廊不得追打,乘车,防火,溺水等注意安全。教学后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叠词的用法,再自己写一写叠词。10月16日总第35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本文的生字词语及四字词语卡片,齐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琴声悦耳、动听、优美。她为什么能够弹出这么优美的琴声呢?学生读二. 看图,整体感悟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那位弹琴姑娘。教师出示:( )的弹琴姑娘师:姑娘琴弹得好,不仅是因为她弹琴时全神贯注,认真,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概括。2、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结果。1、仔细观察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眼前这位正在弹琴的姑娘。2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这两个词语。3.讨论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