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811382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9。1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9.1.1 本工程主要技术难点:本工程为砖混结构,结构跨度比较均匀,跨度不大,根据以上工程设计特 点和施工技术、工艺难度,经过对本工程的整体分析,确定本工程技术难点主 要有以下几点:序号施工阶段技术难点难点表现的质量问题1基础柱轴线引测、控制柱轴线位移2主体柱钢筋位移柱主筋位移3梁、柱钢筋连接接头位置不符合4梁、柱钢筋节点梁、柱主筋位移5装修油漆墙裙咬色、流坠、透底9。1。2 技术难点解决方案:9。1。2。1 柱轴线引测、控制 采用经纬仪依据定位柱引测轴线控制桩; 加强控制桩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施工机械损坏控制桩; 柱及柱基定位采用经纬仪引测建

2、筑物轴线到基坑内; 为减少引测误差,外框轴线引测完毕后,采用经纬仪进行角度闭合,闭 合差控制在 10mm 以内; 采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主轴线,其它轴线依据主轴线量距,并用钢尺 较核.9。1。2。2 独立柱钢筋位移 加强柱模板的位置和垂直度检查、较核,确保柱模板位置正确;位置 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垂直度偏差控制在5mm以内,成排的柱应拉通线检查; 柱混凝土浇筑采用焊接固定方案,确保柱钢筋位置;9.1。2。3 油漆墙裙 基层涂刷草酸一遍,防止出现泛霜、泛碱; 满刮腻子,不露底色,防止出现面层透底; 上口采用粘贴胶带的方法描线,不得弹线描线; 每层走廊涂刷前,油漆应一次配够量,确保颜色均匀一致;

3、 涂刷时应先竖刷后模刷,作业遍数不少于5-6遍,确保油漆无流坠现 象,不得采用滚涂法施工。9.2 施工重点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9。2。1 钢筋连接方式及接头位置(1)梁水平钢筋连接采用窄间隙焊,构造柱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长度为不 小于 1/6 柱高。(2)梁钢筋接头位置:梁下部受力钢筋设在距支座 1/3L 范围内,上部 受力钢筋设在跨中 1/3L 范围内.接头应错开,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面积不得 超过截面面积的 50%.(3)板钢筋的连接板钢筋对于直径小于 12mm 的钢筋原则上不设置接头,直径大于或等于 12mm 的钢筋采用双面电弧焊.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得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

4、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板钢筋(底 筋)设置在跨中的 1/3 范围内,板负筋不设置接头.9.2。2 防止梁柱轴线偏位的解决方案(1)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 ,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 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 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2)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墙面上弹线,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 生梁模板位移.(3)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 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9。2。3 防止柱、梁模板胀模的施工方案(1)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

5、应加密(间距不得大于 40cm), 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 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 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2)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 通长围檩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3)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 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务。但不要 用力过大,以防滑丝.(4)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 梁上口的拉杆

6、。竖向构件应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 压力.9.2.4 防止模板漏浆的施工方案(1)木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要隔液浇水,使模 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2)柱及外侧模板下口应比内模板落低50mm,以便使其夹紧下段混凝 土,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浆现象。(3)梁与柱相交,梁模与柱连接处应考虑木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 下料尺寸可稍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灌后梁模板顶端外口刚好与柱面贴平,从面 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墙混凝土内,但梁模板也不能缩短太多,否则膨胀后未能 贴平柱、墙模板,又会发生漏浆现象;(4)板底模板与梁接合处,也应用方木镶接或用阴角模板;板底模板也 就

7、应考虑浇水润湿后膨胀因素,适当缩小模板尺寸,这样既可防止漏浆,又 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墙、梁内,且便于拆模.9。2.5 防止拆模时出现缺陷的施工方案(1)混凝土拆模强度应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掉棱缺角为准。一 般非承重的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IMpa;门窗洞口模板拆模时,混 凝土强度不小于4Mpa,承重模板应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时间.(2)大模板脱模后,应趁板面潮湿,粘在板面的混凝土残浆强度低,立 即用长柄铲刀清理模板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脱模剂以备使用。(3)模板的构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顺序应与安装模板的顺序相 反。拆模顺利,则不易发生掉棱缺角等破坏构件混凝土现象。9。2。6 防止露

8、筋、蜂窝、孔洞、缝隙夹渣层的施工方案(1)凡该设垫块的部位必须在验收钢筋时同时验收.垫块厚度根据规范 规定的各种不同构件要求处理,并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 100cm。(2)振动时不准依靠钢筋传动振幅和频率,也不准把钢筋挤向模板处 . 在平台上操作时,不能把钢筋踩到板底。(3)模板接缝或与其他构件镶接处必须封严不漏浆;先必须浇水润湿; 在柱根部、柱、梁节点处特别注意封严并增设加劲支撑。震动时间要控制适 度,看到漏浆应停止震动。(4)拆模时间要按不同构件类型的试块强度确定,不能过早拆模,以防 脱棱缺角。(5)混凝土的浇灌与震动必须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cm.插振移动距 离不应大于

9、作用半径的 1。5 倍;为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粘结效果,振动棒 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cm左右;平板振动器在振动平板时宜压边35mm,以 防漏振。(6)振动时间控制,一般以被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无明显下沉,充满四 周,不呈现气泡为宜。(7)在支模前应把接搓处的松动浮面、无强度的水泥残浆清理干净,在 混凝土浇灌前必须再次清理各种垃圾并用水冲洗。(8)钢筋密集区,要用细石混凝土及机震与人工捣固相结合。(9)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必须针对其特点周密安排。强调岗位责任, 尤其是浇灌和震动两个关键工序应明确专人操作、专人管理,质量部门现场 检查也应以此作为重点。9.2。7 防止现浇板裂缝的施工方案(1)选用

10、优质的原材料,即质量合格稳定的水泥、地产优质的粗细集料、 II级粉煤灰,同时在配合比中使用双掺技术改善砼的性能。(2)为控制砼坍落度均匀保证砼的匀质性,每车砼的坍落度允许偏差值 控制在土20mm以内。对超出坍落度允许偏差的及时通知搅拌站调整。(3)浇筑前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缝的处理应规范.二次浇筑时, 强度必须达到1。 2MPa 以上并使用接头砂浆处理。(4)砼现浇板的浇筑时间应尽量避开当日的高温时间,浇筑前对模板、 模板内的钢筋骨架等与砼接触的表面洒水湿润降温,砼入模温度控制在35C 以内。(5)现浇板砼用振动棒振实后再用平板振动器拖平.依据标高控制线用长 刮尺刮平砼表面,砼初凝前用滚筒滚压,最后用木抹子压实抹平以闭合由于水 分的急剧蒸发产生的塑性裂缝 ,再用塑料薄膜覆盖 ,防止现浇板产生收缩裂 缝。(6)待现浇板砼强度达到15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防止过早施加荷 载而使楼面产生荷载裂缝.(7)采用保湿养护法,砼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 面水分蒸发,浇筑完1012h内开始浇水养护并使砼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 控制在 14天,确保养护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