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808416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能力依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加工再创作。在语文教学朗读环节中,学生的眼、心、 口、耳、唇、舌等多种感官积极的投入活动,有视觉神经所感受到的书面文字经过传导中枢传至口,变成口头的有声语言,并且还受到耳的监视,比较输入和输出是否一致。从教学效果来看,朗读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一、 正确认读字音,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语文课堂上要求

2、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好一本字典。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顺应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活动,朗读比赛的活动。在开展的朗读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示读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示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

3、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发挥示读的作用。我示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根据文章语言精美和树海四季的不同颜色,主要抓住了“美丽”这一全篇的主线。示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语言文字精美、朴实的特点,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如临其境,饱览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春、夏、秋、冬四季树海的特点,要用不同的语调来展示,但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要语调明朗,富有朝气。夏天,树木枝叶茂盛,郁郁葱葱,要语势热烈,修饰语重音鲜明,语速较快。秋天,虽说黄叶片片,红叶满枝头,但它正是向人们献宝的季节。开始读时,语调稍为平缓,但读到献宝处,又渐趋明朗,赞美丰

4、收。冬天,气氛、色彩比较冷清,风雪交加,应以徐缓的语速,较深沉的语调,一字一句清楚地读出东北冬天那大风雪的情景。最后一句很重要,读时语调稍扬,充满赞美之情,重读关于小兴安岭的富、美的描写,使之有较强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到:啊!祖国的山多美呀!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朗读的目的要明确恰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而且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

5、,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全篇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四、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迈用。总之,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必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