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808296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各版本区别(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三百首及新旧注本(2007-01-26 10:45:50)转载分类:编辑资料(整理的一些东东)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孙洙编选。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孙洙(1711 一 1778),字临西,一字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县。 他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甲子科顺天榜举人,十六年辛未科吴鸿榜、二甲十七名 进士,历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山东邹平县令、大成、卢龙等县知县,廿八年因公左 迁调补江宁府教授。告老还乡前曰:读书最乐,此获我素心矣!遂欢然而去。其性慈惠博学 能文,尤工书法,生平著述有蘅塘漫稿、异闻录等。(据无锡县志、邹平县志 等)唐诗三百首

2、序言说明了编选初衷:“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 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 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 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 编选者孙洙有感于唐诗浩瀚,选本良莠不齐。他在遍读全唐诗的基础上,参考沈德潜唐 诗别裁,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从近5万首唐诗中,按照不同时期(盛唐、中唐、晚唐), 不同阶层(帝王、士大夫、僧、歌女、无名氏等),不同诗体(古风、乐府、律诗、绝诗等), 不同风格,取“诗三百”之义,撷选了有代表性的唐诗310首,编成唐

3、诗三百首。其内 容按体裁分卷,各卷中所录诗按作者年代编次,大致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诗歌风貌。初 只是为学童提供“家塾课本”,后得以广泛畅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 程度,成书两百年来风靡神州,历久不衰。朱自清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一文中说:“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弦 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本书选诗,各方面的题材大致都有,分配又均称, 没有单调或琐屑的弊病。这也是唐代生活小小的一个缩影。” 唐诗三百首两册旧注本 章注本、冯注本唐诗三百首注疏孙洙编选章燮注。安徽人民八十年代排印本/九十年代贴塑新印,较佳。浙江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章燮注释原本是为了解决教材问题

4、,所以注释十分详尽,尽量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据粗 略统计,唐诗三百首注疏中引用历代注家60家名类典籍230余种,诗文88家。对一首 诗的注释往往是多说并存,让读者自己比较,不先入为主。如杜甫八阵图一诗,是一首 五言绝句,仅短短20个字,却搜罗了 10种古籍,引用了几家说法,仅地理类的书籍就引用 了荆州图经、益州记等6种,引文多达一千二百多字,是原诗文的60倍。唐诗三百 注疏问世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是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注本,比名声很大的上元 女史陈婉俊的注本早21年。一百多年来,章注本屡次翻印,仅浙江人民出版社就印过三次, 印数达数十万册,前几年,安徽文艺出版社以大32开本精印了章注本。

5、章燮的注疏本为唐 诗的传播和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章燮(17831852年),字象德,号云仙,建德三河乡人。工吟咏,以教子弟为乐。教课之余, 注疏蘅塘退士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在原有注解、旁批之外,广征博引,源流分明,兼 及诸家诗话,内容相当周备。且能注意辞义贯串,深入浅出,简要不烦,颇有特色。唐诗 三百首章燮注疏本,自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刊印以来,广为流传,遍及全国。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浙江又三印其书。此外,还著有古唐诗精选注、诗话合选、针灸揭要、高林别墅诗集等。(杭州志)唐诗三百首孙洙编选冯婉俊补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9刊行。中华新印。大

6、开本为佳。 中华后改简体横排本,意义不大。陈婉俊,号上元女史,金陵人,清道光二十四(1844)上元女史陈婉俊的补注本“唐三百首”, 其书简明扼要,“考核援引,俱能精当”,颇受欢迎。四藤吟社刊刻时,以孙洙只录杜甫咏怀 古迹五首中之二首,未为全豹,则为补全五首,故今行本共收诗三百十三首。陈是姚莹的外孙媳妇,姚是康猷纪行的作者,桐城派的名人,是一代文比魏源武比刘铭传 的全才。“唐诗三百首为蘅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 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 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罕有其本,所以沾丐士林者恐

7、未能遍也。爰 取其书,重加厘订,付之手民,以广其传。书中体例,悉仍其旧。惟少陵咏怀古迹诗本 五首,蘅塘止录其二,不免漏。今刻仍为补入,俾读者得窥全豹。注则悉依杜诗镜诠, 未敢窜易一字焉。”唐诗三百首成书以后,立刻流行开来,于是有人为这本书作注。唐诗三百首的注有 多种,其中陈婉俊的补注本最为简明,流行最广。清代学者姚莹在他为本书作的序中,对陈 婉俊进行了介绍,陈婉俊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人,她的父亲陈叔良是一名观察史。陈婉 俊小时候十分聪慧,特别喜欢书。父亲十分钟爱她,对她进行良好的教育,使陈婉俊具备了 充足的文学知识与艺术修养,从而才有可能为唐诗三百诗作注。如果我们读陈婉俊注的 唐诗三百首的话

8、,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注释得十分精当、简洁,而不像其他大部分注释 那样,为追求全面而变得繁杂无比,使人读后不得要领。而且陈婉俊的注释方法也已贴近现 代的解释法而不再是传流类型的训诂学,这也更容易使人接受。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古代, 女子的行为与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女子往往不能像男人那样接受教育,立身扬名,这种偏 见使得许多十分聪慧的女子不能充分发挥她们的才能,终身埋没。因此,为唐诗三百首 做注的这位陈婉俊应该说是幸运的。唐诗三百首新三家注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朱大可新注唐诗三百首、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 喻注本、金注本影响面广。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48.3初版/57.9二版/79.12二版六印,

9、增重印记。繁体竖版。作者简介、诗正文镶嵌平仄符号、字词句子注解、作意、作法。生僻字采用旧 式反切注音。此书注解、作法并重,对诗歌艺术特色解析详尽。中华有新出简体字本,入门看此书太深奥,研究者简繁体也无关紧要。朱大可新注唐诗三百首上海文艺57.11初版/58年8月三印繁体竖版。字词注解批注在诗正文中(反切注音)句子解释按数字分列,接着是整体评 介。作者简介附骥书末。字词句法注释要言不烦,切入肌理。此书不为今人重视,没有再印。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繁体竖排)上古80年9月初版/81年10月二次(简体横排)上古92年4月一版一次(小32k)(帖塑本)上古93年7月一版一次(大32k)作者简介、诗正文

10、、字词(拼音注音)、句子注释数字分列、整体评介。迄今最佳注本,虽无多新见,然足集大成。上古今年又再印,更改封面。陕西师范出的图文 本十分拙略。繁体二印本在初版本基础上作了挖改,增加了后记。每版均有更订。繁本大 开本金字佳,简本精装佳喻守真(18971949)名璞,浙江萧山人。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旋返母校临浦小 学任教,后赴杭州当家庭教师。1925年,考取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以编写中小学教科 书为主,亦参与辞海编辑。抗战爆发后,曾任上海沪江大学教授,又返杭州在一家钱庄 当会计,后患病回故乡休养。1949年6月去世,享年53岁。喻守真毕生习文,善长注释。 其所注释的著作很多,主要有

11、瞻山楼诗文集116卷、怀玉馆杂笔4卷、文章体例、 诗经童话、孟子童话、晏子春秋童话、注释学生尺牍、外国地理表解等。尤以 注释唐诗三百首详析闻名,以考证审慎,表达扼要,文字流畅,受读者好评。该书948 年出版后,印数已超百万册。(据萧山志)朱大可(18981978)名奇,别署莲垞,嘉兴人。祖籍南京,因祖父曾为秀水县(今嘉兴)巡检, 遂寄籍嘉兴。父丙一,清末任宣平县知县。大可少时负笈南京农学堂,毕业后一度任上海新 申报主编,并先后在上海务本女中、爱群女中、正风文学院、正始中学、大经中学、比乐 中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南通学院等院校任教师、教授。建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958年退休。朱大可毕

12、生勤于治学,博览群书,而不囿于旧说。对国学的研究,融经学、 小学、训访、辞章于一体。对古文字的源流辨识,尤多迈越前人的独到见解。早年著作散见 东方杂志等刊物。30至40年代,国家多难,上海的社会情况更是诡谲复杂。朱大可身 处此时此境,淡泊明志,从不攀附于人;在抗战初期曾多次拒绝日伪的种种压力和诱惑,坚 贞自守,不借失业家居;后又坚决拒绝伪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之聘。这一时期,他不再发表 诗文,而闭门钻研国学,益臻宏博。朱大可兼擅书法,曾学曾熙(农髯)、李瑞清(梅寇),所 作行楷,摈碑体的矫揉,脱帖书的软俗。晚年专作古箍,兼谨严秀拔之长,为人所重。朱大 可以诗呜世。名诗人陈衍在20年代末选清末民初旧

13、体诗佳作,辑为近代诗钞,入选的诗 人中朱大可最年轻。他的好些名篇佳句,为人所传诵。陈鹤柴在静照轩诗话中赞誉:“朱 十以后,复见此才”(朱十即朱彝尊);名词人朱祖谋更赠以“莲垞”之号,以莲垞与竹垞朱 彝尊号)相比拟。妻孙幕征学蚕桑专业,能诗,被人评为“饶有唐音”建国后,朱大可更专 心治学。著作已出版有古籀蒙求等。遗稿有周易复古篇、说文匡谬、石鼓文集释、 尚书义疏、兰亭考、耽寂宦自选集及集外集(诗集)、诗坛纪旧等。著作东 方杂志、古籀蒙求、周易复古篇、说文匡谬、石鼓文集释、尚书义疏、兰亭考、 耽寂宦自选集、集外集(诗集)、诗坛纪旧。(区别上海知名文艺批评家朱大可1957生,毕业华东师大中文系,原同

14、济大学教授,现旅 居澳大利亚)金性尧(1916)浙江定海人,笔名文载道,别号星屋。幼年就读于阮氏家塾,19 3 4 年至1 9 3 5年,曾在舟报副刊上撰稿发表文章。抗战爆发后,全家迁至上海,曾主编 鲁迅风、萧萧,参与古今的编辑,并自编文史。同时出版星屋小文、文抄、 风土小记。49年后,先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后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任第二编辑室 副主任。“文革”时期遭家破人亡。八十年代出版有: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 明诗三百首、炉边诗话等;八十年代末,为香港中华书局主编“诗词坊”丛书,个人 有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编入丛书。此后笔耕不辍,籍此谴暮境,先后出版有:清 代笔祸录(香港版)、清

15、代宫廷政变录(香港版)、伸脚录、饮河录、不荡录、一 盏录、土中录、三国谈心录(台湾版)、闭关录等。他“考评历史,议论诗文”的 学术成就,被誉为“北季(羡林)、南金(性尧)”。为不古文课,最近把古文观止仔细读了一遍,参照了多个版本,个人觉得:1、中华书局的名家精译古文观止(1)虽是说名家精译,实在说不上精品,里面注释较略,没有题解,尤其是左传等历 史文选,没有背景介绍,很难理解文意。(2)译文脱漏、讹误也较多,可能为追求直译,很多语句不通。2、阴法鲁教授编的古文观止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有题解,有译文,题解有文章背景,对了解文意很有帮助。尤其是译文是我所见过的 版本中最精道、准确、流畅的。强烈推荐!该版本数典里有,可以参阅。(2)不过可能改该版本出版较早,不好买了。3、华东师大版的解题汇评古文观止(1)有解题,有汇评。十分喜欢每篇文章后的汇评,集古代文言评论,尤其是二吴、林云 铭的一些评论,对理解文章写作精髓、结构有很大帮助。(2)题解也是选古文,中间二吴的夹住全部保留,很有参考价值。4、上海古籍版普遍认为不错,卓越书评里也有不少推荐,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