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0822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的概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LI的失眠已经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重要问题,治疗失眠也不再是简单服用安眠药物,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一些安眠药物的副作用日益警惕,故而转向更安全的自然疗法,中医成为首选。中医外治法中针灸疗法无碾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U前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如头针、体针、耳针、水针、腹针、炙法等等,针灸为主治疗失眠也已有许多成功的报道,如针灸配合拔罐、推拿、中药、心理护理等。从近三年文献中可以看由,针灸为主治疗此病多以临床疗效作为研究口的,很少有对针刺手法量学、穴位选取的机理的实验室研究,并且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但总体上,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已经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现将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做一综述。【关键词】针灸失眠综述失眠乂称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范畴。多由于身体、生理、精神、药物等原因导致,近年来,其发病趋势逐年上升,并逐渐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病证。现就近三年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针灸治疗本病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1.1 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失眠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所致,其累及的脏腑多为心肝脾肾。胡氏等1认为失眠总的病机是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与现代医学认为的“本病是由于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相互制约,相

3、互转化,相互平衡的关系失常所引起”的认识一致。所以其采取调理任督二脉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来治疗失眠。付氏2和曲氏等3,认为脏腑机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相对平衡失调,神志不宇,神不守舍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所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是治疗关键。而张氏4认为失眠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与心肝脾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刘氏5则从病因上分析失眠,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而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宇;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失眠。刘氏6则认为暴怒、思虑、忧虑、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

4、耗,这与雷氏7所述失眠乃木郁不达,肝郁化火,阴血暗耗,心失所养使然,有相似之处。虽众说纷纭,但内经提出的“阳不入阴”的病机为各医家认可。1. 2辨证分型:付氏2认为治疗失眠,临床首先必须分清虚实,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分,实者有痰、瘀、湿、火、郁热之辨。轻者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时睡时醒,醒后不能再睡,严重者则可通宵不寐,失眠者多伴有心悸、烦躁、多梦、畏光、怕声等,在白天往往有头晕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症,或伴心烦易怒、胸闷、痰多而黄稠、纳差等症,或伴有神倦乏力、纳呆、大便渝薄等全身症状。由此多数医家将失眠分为实证的肝火上扰型或肝郁化火型、胃腑不和型、痰热内扰型;虚证的心脾两

5、虚型、心胆气虚型;及虚实夹杂的阴虚火旺型或心肾不交型。2 治疗方法2.1 体针针刺选穴多以五俞穴、背俞穴、头部经穴及公认的经外奇穴如四神聪、印堂、安眠等。钱氏8认为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就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五神安归五脏,使得阳平阴秘,卫气营血畅通有秩,取穴:神门、内关、百会、腰俞、三阴交、安眠、五脏背俞穴。总有效率92%。韩氏9针刺治疗失眠主穴取百会、四神聪、印堂。配穴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总有效率97.4%o张氏等4予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的总分及各成份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o王氏10针灸治疗失眠症,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6、阴陵泉、三阴交;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胆俞;肝郁化火型加风池、合谷、太冲、行间;阴虚火旺型加肾俞、太溪、太冲;痰热内扰型加中皖、阴陵泉、丰隆,总有效率为97.67%o张氏等11对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有效处方镇静安神针法(四神聪、神门、三阴交)与针刺经外奇穴法(安眠穴和印堂穴)进行匹psqi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结果:镇静安神针法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针刺经外奇穴法组达到75%,考虑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穴位组合针刺治疗失眠的机理与功能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所致。徐氏12则对针刺的时效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下午治疗在改善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方面较上午或上下午治疗更具优势,加治疗次数并不能增强疗效,但对于入睡困

7、难和睡眠效率差的患者应该下午接受治疗,以提高其即时疗效。朱氏13等醒脑开窍合头三神(四神聪、神庭、本神)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结果总有效率92%。主要取醒脑开窍法重在醒神调神,开窍启闭,达和阴阳之功。韩氏等14观察醒脑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取白会、四神聪、头维、风池、神门、三阴交等穴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6%o提示醒脑安神针法治疗失眠具有醒脑、宇心、安神及协调阴阳的作用。杜氏15选取合谷、外关、后溪、阳陵泉、太冲等穴位,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总有效率为58.93%,只是施针者一定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对因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或因饮食不节造成的失眠具有明显的

8、治疗效果。董氏等16采用头部透穴配合普通针刺加强对心、肝、脾、胃、肾的调节,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体质,增加困倦程度,改善睡眠。总有效率94.23%o2.2电针曲氏等3先刺心俞,再依次针百会、四神聪、印堂、太阳,最后针刺风池、神门、内关、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得气后用2?3vg6805-ii型电针仪接在主穴上,选用连续波,总有效率96%o刘氏等17电针头部穴位为主治疗失眠症,取白会、印堂、太阳(双)、安眠(双),本方法三组穴位,其深部即是与睡眠有关的神经中枢,针刺以上穴位,可以促进紊乱的脑功能趋于平衡协调,从而起到安眠的作用。任氏18采用电针治疗失眠,第1组: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第2组:阴那

9、、大棱、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2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穴位得气并有上或下传感时交接g6805治疗仪,以患者耐受度为限,连续波与疏密波交替使用,总有效率为94.7%o2.3体针配合拔罐胡氏等1以任督二脉为主取穴,取针后予患者背俞穴从上至下依次拔罐,结果针刺调理任督二脉和常规针刺皆能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任督二脉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偏于调补阴血疗法(任脉组)优于调摄阳气疗法(督脉组),为长期难治性失眠患者侧重从调补阴血入手提供了思路。付氏2针刺四神聪、后顶、神门、膻中、天枢,毫针点刺舌面,使之出血,然后虚证在背俞穴上拔罐要求大火,时间要短;实证在背俞穴上走罐,取五脏俞,要求中火,不用

10、介质。结果: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有18人痊愈,3个疗程后有40人痊愈。钱氏19辨证取穴针刺后配合走罐,均取背脸穴,从心俞一肾俞,走罐后局部皮肤宜出现微红色,总有效率88.5%。刘氏20针刺后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与第二侧线,进行走罐。结果总有效率为89.7%o2.4针刺配合耳穴许氏等21采用针刺加耳穴治疗失眠,耳针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神经衰弱点,结果总有效率92.65%,优于口服舒乐安定组。朱氏22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王不留行子帖压内分泌、神门、心、肝、脾、肾等耳穴处,结果:总有效率95%。王氏等23用针刺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安眠等穴配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总有效率96%。此法

11、是治疗失眠症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张氏24针刺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四神聪、行间、足三里、太溪,耳压选神门、心、肝、肾、皮质下。总有效率89.13%,亦优于口服舒乐安定组的总有效率69.57%o2.5体针配合中药韩氏25经针刺太溪、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同时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失眠总有效率98.01%o较单纯用针刺疗法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刘氏等26针刺后取半夏、炒枣仁、远志各等份,研末共取6吕冲服,总有效率占96%o张氏等27针刺后中药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清心涤痰,安神定志。董氏28针刺安眠穴、睡眠穴配合中药自拟安神汤:合欢皮30自酸枣仁1熊,远志9g,龙眼肉log,柏子仁9g,当归1

12、2g,白芍药9g,益智仁6g,山药12g,甘草6g,生姜3g,大枣5枚,随证加减,总有效率93.4%o周氏29中药方剂予夜交藤30g,合欢皮30g,桑奁了15g,徐长卿log,酸枣仁15g,柏子仁log.五味子6g,丹参logo主穴为申脉、照海(均双侧)。配穴为心脾两虚者加口会;心肾不交者加涌泉(双侧);肝火上扰者加行间(双)、风池(双)。百会穴和涌泉穴用艾条行温和灸。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治愈率86.67%;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总有效率73.33%.治愈率50.00%o2.6体针配合推拿阮氏等30针刺配合拿、捏风池穴治疗失眠症,在患者双侧风池穴上,行推拿手法之拿、捏法,间或向上轻提,

13、然后再行拿、捏手法,约lOmin后以右手拿患者头部五经结束。结果:总有效率88.89%,优于口服安定组(总有效率61.54%)。张氏等31推拿法取穴:百会、风池、太阳、悬颅、率谷、背俞穴,头部主要应用点按法、拿法、叩击法;背部主要用、拿、揉、推、拍、按等手法,均采用轻手法,总有效率94.12%o2.7腹针李氏等32采取薄氏腹针疗法,取穴:中皖、上皖、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心脾亏损型加天枢;心肾不交型加阴都、气旁;心胆气虚型加右上风湿点;肝阳上扰型加右上风湿点、气旁、气穴;脾胃不和型加天枢、大横。结果:总有效率85.48%,优于口服舒乐安定组。李氏等33选取主穴:中胶、下胶、气海、关元、气旁左、气穴左、商曲左。中皖、下皖、气海、关元深刺,其余穴位均中刺并辨证加减。结论:腹针对睡眠总体情况的改善并不明显优于常规针刺,但腹针在某些睡眠因子的改善方面优于常规针刺。而且腹针具有痛苦小、处方及操作相对规范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